王 选 董世雷 张亚培 范芳华 朱 杰
浙江医院医学检验科,浙江杭州 310013
新德里金属β 内酰胺酶(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NDM)是2008 年首次发现的一种新型碳青霉烯酶[1]。随后其便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播散流行。目前认为南亚、欧洲以及中东为NDM 最为流行的地区[2]。2011 年浙江省发现首例产NDM-1 鲍曼不动杆菌患者[3],随后NDM 便在细菌中蔓延开来[4-8]。NDM 国内虽多有研究,但菌株大多呈分散分布[9]。关于blaNDM-1基因分子水平研究,目前国内还比较欠缺。本研究拟通过对2015 年1 月—6 月分离的29 株产NDM-1 肠杆菌科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了解其在该地区的流行情况;通过周围序列分析,阐明该基因所处的周围环境。
29 株产NDM-1 肠杆菌科细菌分离自浙江医院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包括9 株阴沟肠杆菌(Eo),6 株产气肠杆菌(EA),4 株大肠埃希菌(EC),4 株弗劳地枸橼酸杆菌(FC),2 株肺炎克雷伯菌(KP),2 株产酸克雷伯菌(KO)和2 株摩根摩根菌(MM)。本研究经浙江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Vitek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和药敏系统(法国梅里埃公司,型号:VITEK®2 COMPACT 30);VITEK MS 质谱仪(法国梅里埃公司,型号:VITEK®MS);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郑州贝瑞特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批号:0052020);Taq 酶及PCR 相关试剂(日本Takara 公司,批号:R007WZ);质粒抽提试剂盒(美国Axygen 公司,批号:12318KA1);PCR 仪器及紫外成像系统(德国Biometra 公司,型号:Bio-1000F);脉冲场凝胶电泳仪及成像系统及相关试剂(德国Biometra 公司,型号:Biometra-Rotaphor®6.0)。
Vitek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和药敏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VITEK MS 质谱仪对鉴定结果进行确认。
质粒提取试剂盒提取菌株DNA 为模板,分别扩增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基因,引物参照文献[10-11]。阳性产物测序分析,确定耐药基因类型。
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携带blaNDM-1基因肠杆菌科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具体操作流程和判定标准参考文献[12]。
对EC、KP 和Eo 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管家基因引物序列及扩增条件参见参考文献[13-15]。PCR 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比对,以确定该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型别。
受体菌为利福平耐药大肠埃希菌EC600,供体菌为携带blaNDM-1菌株。接合子用VITEK MS 进行质谱鉴定,PCR 扩增接合子blaNDM-1确认。
方法为以接合子DNA 为模板,PCR 扩增特异性引物来确定质粒型别。扩增阳性产物进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进行质粒复制子分型。
提取接合子质粒DNA,根据国内携带blaNDM-1质粒pNDM-HN380 的全质粒测序序列(GenBank,JX10476 0.1),设计引物PCR 扩增接合子该基因周围序列(8828 bp)。PCR 阳性结果测序,测序所得DNA 序列进行拼接,绘制开放阅读框架示意图。
29 株携带blaNDM-1基因菌株中,86.9%(26/29)合并ESBLs 或其他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其中,3 株EA,2 株FC,1 株Eo 和1 株KP 同时含有blaNDM-1和blaKPC-2基因;1 株Eo 同时携带blaNDM-1和blaIMP-4基因;1 株KP 同时携带blaNDM-1和blaVIM-1基因。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见表1。
PFGE 分析发现,6 株EA,5 株Eo,2 株EC 及2 株KO 分别具有同源性,见图1。MLST 发现3 株大肠埃希菌为ST167,5 株阴沟肠杆菌为ST114,见表1。
图1 菌株PFGE 示意图
27 株菌株接合成功,见表1。接合子进行PBRT 质粒分型发现,其中16 株为IncX3 型质粒,7 株为无法区分的型别,2 株为IncN 型质粒,2 株为IncF 型质粒。
表1 29 株产NDM-1 肠杆菌科细菌及其结合子菌株信息表
基因周围环境分析见图2。其中菌株KO-03、FC-05、EC-06 和Eo-09 的开放阅读框架同已公开序列的KP 质粒pNDM-HN380(GenBank 登录号JX104760.1)完全一致,基因片段blaNDM-1-bleMBL-trpF 存在于所有已测序成功的16 株菌株中。
图2 blaNDM-1 基因及其周围环境的开放阅读框架示意图
两种碳青霉烯酶存在于同一菌株中,在国内外极少出现[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9 株菌株携带两种碳青霉烯酶。多种耐药基因的合并存在,给产NDM-1 菌株的治疗带来更大挑战。在国内,极少出现同一克隆株的传播流行现象[18-19]。本研究通过PFGE 分析发现部分菌株具有同源性,提示需加强院内感控,关注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流行现象。质粒是介导blaNDM-1基因传播转移的主要载体。目前世界上可以携带该基因的质粒有IncX3、A/C、L/M、FI/FII、I1 等型别[20-21]。其中,IncX3 型质粒认为是国内介导该基因传播转移的主要载体[22-23]。本研究对接合子进行PBRT 质粒分型发现,59.3%(16/27)的质粒为IncX3 型别,提示IncX3 型质粒同样是介导本地区blaNDM-1基因转移的主要质粒。
本研究对所获菌株blaNDM-1基因周围序列进行测序拼接发现,测序成功菌株中均存在基因片段blaNDM-1-bleMBL-trpF,这与国内报道一致[24-25]。本研究所有该基因上游均存在至少一个插入序列ISAba125。提示与ISAba125 相关的初始动员机制可能是blaNDM-1-bleMBL- trpF 基因获得的原因。但是,trpF 下游区域基因序列
是多样的,这提示浙江省blaNDM-1基因的获得可能有多种来源。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菌株、质粒以及基因3 个水平对NDM-1 的传播方式进行分析发现,多种传播转移方式的共同作用加速了该酶在肠杆菌科细菌中的流行。因此,院内感染控制科迫切需要监测肠杆菌科细菌中的碳青霉烯酶,特别是NDM-1,以控制和预防这类细菌的传播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