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莉萍 鲁仲成
(北京师范大学体质健康研究中心 广东 珠海 519085)
随着国家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社会各类活动日益增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也日趋广泛,体育志愿服务属于一种新兴的社会公益活动。2016年6月15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其中第十五条明确指出“努力培养适应全民健身发展需要的组织、管理、研究、健康指导、志愿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人才队伍。而大学生是社会基层力量中一股中坚力量,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以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学生迈向社会的一道关卡。因此高校把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考察学校教育效果的一大指标,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低甚至直接关联到学校的声誉,同时也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及培养计划;而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有关。既然社会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的毕业生,那么高校教育应该把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其重要目标之一。介于体育志愿服务与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之间的共同关联,都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实现二者共进可视为本文研究的价值。
(1)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志愿者通过自愿意志,秉承以自己的知识、技能与财富等贡献社会的宗旨,不以报酬为目的,而以提高公共事务效能和增进社会公益事业为己任,所从事的各项活动。
大学生志愿服务就是以高校大学生为志愿服务参与主体成员,是以一定专业文化基础与基本专业技能的志愿服务。
“体育志愿服务”是指自愿将自己的时间、精力、技术、技能不以报酬地贡献给各种体育活动的团队或者体育赛事,协助体育活动或赛事地开展的一系列服务。
(2)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包括:职业信念、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
大学生职业素养是学生在大学生涯自我培养的一个过程,需要进一步投入社会工作中,通过见识和认知,潜移默化树立的一种职业素养。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以及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专业素养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
(1)大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现状研究。
《中日体育志愿者现状及构建体系对比研究》(2017)文章中,介绍了很多关于日本在对体育志愿者体系、体育志愿者的意义、分类和产生等相关信息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日本政府开展“运动会体育志愿者”和“社会体育志愿者”等培养过程中采取了多种不同的渠道形式;更是增添了多个奖项制度来推动体育志愿者的培养,例如,“体育功劳奖”、“文都大臣表彰制度”、“体育功劳者表彰制度”、“社会体育优良团队表彰制度”等奖励形式进行鼓励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们,并执行制度化、规范化地管理这样的团队目标人群。日本在招募体育志愿服务人员时出现了招募越来越困难的情况,提出了解决方案是对于志愿者的管理策略进行加强,并以有偿志愿服务的形式改善招募情况,同时在志愿服务前进行专业能力、服务质量相关的培训,来提升体育志愿服务的质量。
《英美体育志愿服务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015)一文中,美国的志愿服务人口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大众普及程度高,参与志愿服务受到完善的法律制度保护,参与志愿服务有安全保障。同时对志愿服务的管理有一套详细的规章制度,对体育志愿服务参与者的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要求有过类似的实践培训经历;相比于美国,英国没有对志愿服务立法,但同样制定了一系列与志愿服务相关的政策促进其开展,并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提供给参与者。但也存在问题:①在俱乐部协助工作的志愿者很少;②志愿人数跟不上活动所需;③新的志愿服务参与者难以寻找和雇用;④许多俱乐部开展相关活动只想用专职的工作人员。
综上所述,国外对体育志愿服务已经制定出了一系列相关的制度、政策、法律等支撑者体育志愿服务的开展,逐渐大众化、制度化、常态化和专业化。大多国家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注重对于志愿服务参与者的激励和培养,利用理论知识和实践培训进行相结合来保障志愿服务的质量。此外,国外的体育志愿服务民众的主动程度高,并在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等过程中社会力量和政府会以不同的形式去支持配合。
(2)大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研究。
从国外文献资料的研究调查中发现,许多研究学者把职业素养与情商的发展相互联系起来,《情商培养课程:美国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新途径》(2014)中提到,美国高校将情商的培养通过“学科渗透”与“独立设课”的方式进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在“独立设课”中将情商培养中的“人际关系处理”划分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内容在本科生教学培养中开设;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斯坦尼斯洛斯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Stanislaus)在本科教学中开设了情商教育课程。在“学科渗透”方法里。奎尼匹克大学商学院将戈尔曼所提出的情商划分元素融入至本科生的《管理学》课程中去,并将其作为优先课程(Priority Courses)和核心课程(Core Courses);雪兰多大学将其情商元素融入至本科学科的课程中,以达到了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
通过以上文献研究分析得出,在体育志愿服务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服务参与者;发达国家对于体育志愿服务已经拥有相对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以及得到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或法律保障,非常清晰地管理了体育志愿服务这一类志愿服务划分。发达国家对于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意识很高;并针对职业素养开设了专门的培养课程,以及提供了更为多的实践机会。
(1)大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现状研究。
《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现状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2015)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学生仅是偶尔参与志愿服务,参与的目的主要为:①回报社会;②丰富经验;③提高技能。除了以上的研究结果,作者还进行了对不愿意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原因包括:①没有奖励;②没有兴趣;③没有时间;④没有意义等。其中没有奖励是最主要的因素。
(2)大学体育志愿服务的组织与管理研究。
《高校体育志愿者组织和管理机制》(2009)研究中,提到了对国外的先进经验进行借鉴,可以把志愿者进行管理制度划分,根据参与者不同的性别、年龄、兴趣、特长等划分,展开相对应的管理,明确和把控每个制度划分出来的部门和个人的权限和职责,从而进行人力资源最大化。
《试论我国高校体育志愿者培训模式的构建》(2010)研究中,介绍志愿者培训流程主要为:初步筛选—初级培训—阶段考核—服务项目培训—服务技能测试。并提出了一些有效建议:①建立管理制度;②编辑培训教材;③组织资质培训团队;④优化培训时长;⑤保证有充足保障等。
在BNUZ在校体育专业学生。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文献检索系统和数据库资源,搜集有关体育志愿服务和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文献和资料,为本次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设立《体育志愿服务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研究》问卷,对目标群体展开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3)数据统计法。
运用Excel、SPSSAU等软件将搜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本次调查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BNUZ)休闲体育专业所有年级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受调查的学生当中,人数按随机分布,各年级人数不一,具体比例见表1。总体来说受调查对象在年级分布上基本呈现低年级向高年级逐渐递增的趋势。结合学院人数基数较少的情况,且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踏入学校不久,陌生环境以及日常时间分配等因素,接受参与这一类的问卷调查较少,高年级的学生对于体育志愿服务以及接受问卷调查的志愿更为强烈,因此参与调查的人数分布不太均匀。
表1 受调查对象年级分布及体育志愿服务人数汇总表汇总表(N=114)
(1)参与体育志愿服务次数。
通过对学生问卷的整理,对参与过体育志愿服务的人数及次数进行了一个交叉分析;分析结果,109位参与过体育志愿服务的学生里,其中48.62%的学生参与过5次以上的体育志愿服务,25.69%的学生参与过4-5次体育志愿服务,23.85%的学生参与过2-3次体育志愿服务,1.83%的学生参与过1次体育志愿服务。
从数据中看,虽然大多数的学生参与过体育志愿服务,但大约有30%的学生参与次数不超过3次,反映出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的持续度仍不够。
(2)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类型。
基于实际情况,本研究将学生所参与的体育志愿服务类型分为了4大类,包括大型赛事志愿服务、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体质监测志愿服务和运动会裁判志愿服务,见表2,数据均为参与过体育志愿服务的学生,数量为109份。有42人参与了所有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
表2 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类型的汇总表(N=109)
另一方面我们设置认知题目,辨析学生角度中体育志愿服务的性质,题目为“您觉得体育志愿服务算不算一种专业实践”,结果显示五成学生认为比较符合,四成学生觉得非常符合,一成学生觉得不确定、不太符合和非常不符合;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志愿服务是一种专业实践,有助于他们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这也和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最主要的目的相契合。
(1)参与体育志愿服务后对于职业选择的影响。
为了探讨体育志愿服务和大学生职业素养之间存在的关系,利用珠海市体育专业学生对于自身就业方向的选择关系,问卷设置问题“参与体育志愿服务,是否影响您对职业的选择”,数据详情见表3。结果显示超过53%的学生认为参与体育志愿服务会影响其对职业的选择;35.78%的学生表示不确定;有11%左右的学生认为不会影响其对于职业的选择。
表3 参与体育志愿服务对于职业选择的影响(N=109)
(2)参与体育志愿服务与职业素养培养是否存在积极影响主观判断。
问卷通过主观判断参与体育志愿服务与职业素养培养是否存在积极影响。见表4。
表4 参与体育志愿服务对职业素养培养是否存在积极影响(N=109)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89.90%的学生认为参与体育志愿服务与职业素养培养是否存在积极影响;可见,大部分学生认同参与体育志愿服务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积极的影响。
(3)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种类与就业选择的影响程度。
对于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种类与参与体育志愿服务后是否影响就业选择进行了交叉分析,调查得出,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种类越多对于就业选择的影响更为显著;同理可得,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种类越多,改变学生选择职业的可能越大。
(1)BNUZ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强。
通过对BNUZ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的参与情况分析调查发现,参与过体育志愿服务的学生占样本总数的95.61%,说明BNUZ体育专业学生参与意愿及次数高;42%的学生参加了本研究所列举的4种不同类型体育志愿服务工作,其中参与过大型赛事志愿服务和校运会裁判志愿服务的学生高达82.57%和86.24%;这样的高度积极的参与率十分有利于我们去发展和推广体育志愿服务工作。
(2)学生对于职业素养的认知不全面,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需要得到重视。
从BNUZ体育专业学生对于职业素养的认知情况看,超过85%的学生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了解程度为一般了解及片面了解或以下,学生对于职业素养的认知是影响学生对于自身职业素养的培养的关键条件,且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需要培养职业素养,其中占样本总数最多的为“专业知识与技能”。调查中,100%的学生都认同了职业素养对自身职业发展有好处,并认为职业素养最大的作用为“有利于自身发展,提高竞争力”等。可见,学生对于职业素养的培养态度良好并有利于职业素养的培养。课借鉴多个国家将大学生职业素养作为课题进行开发的案例,并实施到课程教学计划中,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职业素养认知。
(3)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种类越多,改变学生选择职业的可能越大。
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种类越多,改变学生选择职业的可能越大,这符合了本文研究的假设。充分证明开展体育志愿服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