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丹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慢性肝炎科,天津 300192)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是乙肝病毒感染造成的肝脏细胞坏死和肝脏炎症反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1]。临床治疗原则是降低乙肝病毒复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慢其向肝硬化、肝癌的转变的进程,从而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延长其生存期[2]。持续抗病毒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部分患者对疾病认知较低,导致治疗和健康行为依从性低,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3]。健康教育是一种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遵医行为,提高对疾病的正确认知,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应用可行性[4]。传统健康教育影响较小,不够深入。“新形势”健康教育应用现代化信息传递手段,使患者更容易掌握疾病健康知识。目前,“新模式”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管理中的应用尚存在争议。本文结合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在我院接诊的56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新模式”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56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 例。对照组男性15 例,女性13 例;年龄34~69 岁,平均年龄(44.10±5.20)岁;病程2~6 年,平均病程(3.47±1.67)年。观察组男性17 例,女性11例;年龄35~68 岁,平均年龄(44.80±4.38)岁;病程1~6 年,平均病程(3.19±1.20)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临床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5];②均经实验室检查确诊;③依从性良好,能配合护理干预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心脑血管等严重系统疾病者;②肝硬化、肝癌病人及其它遗传代谢性肝脏疾病;③合并其他病毒感染者;④随访资料不完善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健康教育:①口头简单讲解疾病相关知识;②发放疾病健康宣传手册;③纠正不良健康行为,告知患者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1.3.2 观察组 采用“新模式”健康教育管理:①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对患者病情、疾病认知进行初步了解;②对患者遵医行为、个人生活、健康行为方式、心理情绪进行评估,寻找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计划。同时成立健康教育管理小组,由2 名医生,4 名护士和1 名营养师组成;③建立微信群、微信公共平台,每天推送日常生活内容和指导视频,每周6 下午8 点进行微信群和公共平台同时发送制定干预内容,并提供30 min 医患交流时间。交流时间错过,可在线留言或单独与小组成员微信连续。定期微信群和公共平台发布复诊时间,督促患者及时复诊;健康教育讲座,应用多媒体每月召开1 次座谈会,由专科医生及营养师共同参与。医护当前与患者交流,解答患者疑问;④讲座结束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文本资料,资料采用文图并茂的方式,主要体现慢性乙型肝炎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饮食、运动、健康行为方式以及用药注意事项;每周进行1 次电话随访,5 min/次,了解患者用药情况、生活方式、复查情况和心理状态,并做好记录,依据电话随访结果随时调整健康教育干预内容;⑤门诊随访: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声,检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并做好记录,分析总结后调整健康教育。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疾病健康知识水平、健康行为(合理饮食、坚持治疗、情绪稳定、遵医嘱)依从性、生命质量评分、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気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以及护理满意度。疾病健康知识水平[6]:自拟健康知识量表,主要内容包括饮食禁忌、药物使用依从性、治疗注意事项、医院相关规章制度等,满分30 分,评分越高疾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越高。健康行为依从性[7]:包括合理饮食、坚持治疗、情绪稳定、遵医嘱4各维度,每个维度25 分,评分越高健康行为水平越高。生命质量评分[8]:包括生理功能(10 条)、心理功能(11 条)、社会功能(8 条)、慢性肝炎特异型(18条),每个条目均采用Liktert 5 级评分法,评分越高生命质量越高。护理满意度[9]:采用问卷调查法,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为90 分以上,一般50~89 分,不满意为50 分以下,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21.0 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健康知识水平比较 干预后,两组疾病健康知识水平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健康知识水平比较(,分)
表1 两组健康知识水平比较(,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2.2 两组健康行为依从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合理饮食、坚持治疗、情绪稳定、遵医嘱各健康行为依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健康行为依从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健康行为依从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2.4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后,两组ALT、HBVDNA 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表4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受病症折磨,部分患者对疾病缺乏认知,极易出现烦躁、焦虑等消极情绪,导致患者机体儿茶酚胺含量增加,从而产生心理应激反应[10]。相关研究显示[11],疾病健康教育知识水平与慢性乙型感染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健康教育是指护理人员对患者或家属实施的有目的、系统、计划性的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并及时纠正其饮食、生活不良习惯的一种护理方法[12]。“新模式”健康教育改变传统教育方式,采用多媒体,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干预,可实现更佳的效果,但具体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管理中应用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1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疾病健康知识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新模式”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提高疾病健康知识水平评分,进一步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形成,与陈茹等[14]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还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合理饮食、坚持治疗、情绪稳定、遵医嘱各健康行为依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应用“新模式”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健康行为依从性,纠正不良行为,进一步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与武秀敏[15]的研究结果相似,表明“新模式”健康教育干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参考和借鉴。另外,干预后观察组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实施该干预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水平,为良好的治疗耐受性奠定基础。同时干预后两组ALT、HBV-DNA 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法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肝功能损伤,实现一定的保肝作用。此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新模式”健康教育可促进护患关系建立,提高护理满意度,为护理和治疗提供条件,从而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新模式”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提升健康行为依从性,改善生命质量和肝功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