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 白桂林
(榆林市第二医院血液净化室,陕西 榆林 719000)
临床实践[1]证明,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生活状态较差,每周需要接受2~3次透析治疗,也要忍受内瘘穿刺的痛苦,患者的身体及精神均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多数患者在漫长的透析过程中丧失对生活的希望,继而放弃治疗,严重威胁生命健康。传统的护理方式是对疾病进行干预,且指导患者配合治疗,并告知其治疗的注意事项,但是该护理方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医疗发展,一者不能使患者对疾病详加了解,没有顾忌患者的情绪状态,继而不能提高其护理积极性[2];二者该护理没有既定成文的计划,单凭护理人员个人的经验进行干预,不能进行预防性护理,致使并发症的发生率持续高[3]。故而需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而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旨在分析前馈控制联合反馈式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中晚期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50例。常规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1~78岁,平均(45.84±2.25)岁。干预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1~77岁,平均(45.52±2.10)岁。纳入标准:均诊断为慢性肾衰竭等疾病,且需要进行血液透析;出现水中毒的体征及症状;治疗时间≥6个月;患者有家属陪同,且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严重感染;患者有精神障碍不能参与研究。
1.2方法 常规组接受一般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前馈控制联合反馈式健康教育:(1)成立健康教育小组,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等,结合文献资料等,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护士长对整个护理计划进行把控。(2)前馈控制之经验总结,小组成员将血液透析的各类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详细的风险评估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详细评估,对危险性较高的患者进行特殊护理。(3)前馈控制之规范管理,护士长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及考核,不断提高其护理技能,以便于减少工作人员失误造成的护理不良事件;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主要对其身份、穿刺的部位、置管、换药时间等详细记录,以便于有迹可循,能够快速展开急救,提高生存率。(4)反馈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或者是护士站反馈中心,患者入院后将其加入微信公众号中,指导其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提出意见与建议,并且发表个人观点,也可以将个人的希望等进行表达,并承诺患者在24 h内做出回应;护理人员收集患者的意见,并将其归类,护士长在召开小组会议上,就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解决,并拟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并将护理计划表发放于患者手中;医务人员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多样化的宣传,使患者对血液透析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详细了解,积极配合护理与治疗。(5)心理咨询师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根据其性格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培养其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善其不良情绪。(6)并发症的干预,护理人员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并定时协助其进行实验室检查,以便于监督其感染情况;在透析前应该对患者进行血压等检查,以防止低血压及肌肉痉挛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后的自护能力情况,采用自我护理能量表进行判定[4]。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弹性情况[5]。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2.1自我护理能力 干预后,干预组的自护能力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t=15.177、22.233、12.884、14.903,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情况比较分,n=50]
2.2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 常规组了解治疗、护理计划38例(76.00%)、管路维护37例(74.00%)、营养支持36例(72.00%);干预组了解治疗、护理计划45例(90.00%)、管路维护44例(88.00%)、营养支持44例(88.00%)。干预后,干预组的各项健康知识掌握率高于常规组(χ2=4.336、5.741、6.775,P<0.05)。
2.3心理状态评分 常规组心理状态评分干预前(65.02±2.51)分,干预后(78.25±4.62)分;干预组心理状态评分干预前(65.39±2.48)分,干预后(86.15±2.35)分。干预后,干预组的心理状态评分高于常规组(χ2=10.777,P<0.05)。
2.4并发症发生情况 常规组出现低血压2例、感染3例、出血3例、痉挛3例,并发症发生率22.00%;干预组出现低血压1例、感染1例、痉挛1例,并发症发生率6.00%。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χ2=5.316,P<0.05)。
研究[6]指出,给予血液透析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前馈控制也称之为预先控制法,该干预方法是在开展某项工作前,先搜集详细的资料,继而了解事态的发展,并做出干预,能够将护理风险事件扼杀于萌芽状态中[7]。该干预方式是对临床风险的把控,本文将该干预方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有着较好的效果,研究中先组成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资料以往患者的资料等,将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研究,之后再制定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评估,之后对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特殊护理,并对存在的并发症进行经济、科学的控制,最后形成一套护理理论,以便于为后续患者提供支持。
反馈健康教育是一种与以往健康教育形式不同的干预方式,护理人员设立微信公众平台以及护士站反馈中心,使患者在该类平台上发表观点、提取意见,而护理人员在限定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反馈,且护士长召开会议就患者的意见集中进行处理,并在原有的护理计划表中添加内容,使患者切实感受到护理人员做出的改变,进而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护理干预[8];另外护理人员将健康教育的方式多元化,便于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且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本文结果显示,干预组的自护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本文对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培养其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引导其发泄情绪,增加心理适应性,提高主观能动性,利于患者治疗、护理积极性的提高,提高耐受力,可以积极接受治疗。
综上所述,给予血液透析的患者前馈控制联合反馈式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自护能力,改善不良情绪增加其主观能动性,继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