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菊花
(甘肃皓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30)
在建筑市场形势日趋激烈的今天,开展建筑施工技术的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它不仅涉及工程的核心利益和企业的生存发展,同时还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为此,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需要针对现场施工管理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改善其中存在的问题,细化各项职责,强化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基础部分、门窗,楼梯、屋顶、楼地层、基墙体与柱。 基础部分主要是建筑的承重构件, 它将整体的荷载传递到地基,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 基墙体与柱属于承重构件,基墙体维护构件发挥主要的承重作用,而柱属于竖向的承重构件。 楼地层属于水平承重构件。 根据这些主要的构成要素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才能制订更加详细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案。
从一些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现场技术的施工管理中,存在管理责任划分不清晰的这一问题。 现场涉及到的工程项目众多,可能分属于不同的小组或部门。 这也就使得他们工作上存在的冲突和交叉的情况。 一些监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对自己的职责认识不清,在工作中推卸责任,并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开展监管工作,约束施工人员。 一旦出现问题,便互相推卸责任,无法及时追责,这一弊端放大了他们的行为,严重影响到了施工现场的质量。
施工技术管理质量不仅决定于现场的管理工作,同时还需要各环节的共同监督管理来达到良好的监管效果。 但在实际的监管工作中,存在明显的监督管理力度不足的情况。 一部分是由于监管人员素质不高,专业知识储备并不丰富,另一部分是由于项目工程牵扯到诸多利益,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监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放宽监管指标。 例如,采购的材料以次充好,监管人员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为他们大开绿灯。 这些行为的存在也是一大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安全性。
通过合理的安排施工总平面的设计图,能够对总工程有充分的了解把握,借助信息技术,也能认识到施工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效果。 将其和施工总平面图进行整合,制订有效的施工管理计划,为正式的施工做好充足准备。
首先, 需要结合施工总平面图进行合理的划分,确定工程的具体功能,以及对施工技术的需求。 制作表格将功能区施工机械,设备需求,材料需求等详细的列出来,为施工技术方案和管理方案的制订提供材料。 其次,有效的铺设总平面图,确保各项施工技术更加的合理。 可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模型,确定最终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环节, 制订一个连贯的施工管理方案,避免不同施工环节之间相互影响,进一步影响施工质量。 当然,为了确保施工总平面图的科学性,还可以开展现场的勘察工作,了解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将其和平面图对比分析,结合实际情况考虑问题。 最后,充分借助施工总平面图进行分析规划,考虑可能存在的各种施工情况,制订应急方案,避免重复性二次搭设的出现。
加强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离不开完善规章制度的支持。 通过规章制度能够进一步细化各环节,各部门,各小组的工作职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 也为监管人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章可循,规范现场监督管理,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管理质量。 首先是在审核方面,在规章制度中要详细的规定。 审核的原则内容、目标和禁忌等。 尤其是强调审核人员的职业素养,规范审核流程,确保各环节更加严谨,对有具体的人进行负责。 严格规范审核环节,确保审核质量。 其次,针对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规定,不同的环节涉及到了多种施工技术,为此可根据施工技术的不同来设置针对性的监管岗位。 并要求监管人员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才可开展监管工作。 详细的规定了材料的应用和技术的规范操作。 同时还制定了关于操作失误,不规范操作等的一系列惩罚规定。 最后,细化了检查制度。在项目的各个环节中,监管人员需要不定期的检查施工的具体情况,检测已经施工结束了的部位的质量问题。 即使总平面图设计十分合理,在施工过程中依旧会产生各种突发情况,因此,在检查制度中还详细的规定了各类突发情况的具体处理办法,并要求监管人员牢记各项应急方案的启动, 冷静处理各项突发情况。 通过这些内容的细化,来进一步完善施工的管理制度,强化现场的监管力度,提高施工效率。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质量离不开各环节监督管理的支持。工程在制订施工监管计划时,应当考虑各环节的具体内容,然后进行细致的划分。注重加强对各环节的监管工作,通过各方面的质量控制,强化现场的施工质量,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保障后续使用的安全性。 首先,在前期环节,需要做好对编制预案的监管工作,明确具体的施工范围。 可应用一些科学的分析方法并做好现场调研, 最终确定施工技术, 完善编制预案的设计。 其次,在监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使用中,都需要注意人才的引进。 针对监管人员,开展考核工作,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通过考核选拔一批高素质的工作人员。针对施工人员需要施工队提供相应的建设资质, 开展资质审核来选拔合格的施工队。在正式开工前,还需要对他们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不仅要求他们掌握各类安全防范措施,同时,还需要他们严格遵守各项技术的操作规定,确保操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再次,在材料的采购和使用中也需要开展监管工作。 通过招投标选择资质高的材料供应商, 要选择符合工程需求的性价比较高的原材料, 进场前进行抽检工作抽检合格后才可进场投入使用。最后,还需要完善施工技术的交底工作,在正式施工前,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向下一级的项目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通过层层交底,便于各部分的管理人员充分了解该项技术规范和应用效果,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开展技术管理, 及时纠正一些错误操作,提高监管效率。
综上,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现场技术的管理,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强化监管力度,进一步保障施工的质量。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规划施工的总平面图来选择恰当的施工技术,制订施工方案,确保各环节的有效连接。 根据这一方案确定最终的监管方案,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细化各部门的职责,要求监管人员严格落实各项内容,加强对各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最终的建设质量符合工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