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文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数学课程标准对于一线教师研读教材, 设计课程,指导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 数学学科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需要借助具体事物的表象来解决问题,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听故事,将数学故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也将数学文化渗透其中。
对于数学故事,李毓佩认为,数学故事就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普及数学知识的作品。 (1)刘权华认为,现实生活是“数学故事”的根基,依据教学教材中的4 大领域课程内容,进行加工创造,成为向学生讲述的故事。 (2)综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数学故事是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数学知识为根基,以数学思想为内核,以实际生活为素材,培养数学思维,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形式。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逻辑性较强,低年级的小学生还处于前运算和具体运算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概括能力较差,注意力较为分散,无法适应传统的数学知识的学习。 而数学故事本身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和趣味性,将数学故事运用到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情境,诙谐幽默的语言,活泼生动的形象, 可以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直观理解,数学故事进入课堂教学中,不仅带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也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改变了以往数学课堂高高在上, 枯燥乏味的固有印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枯燥无趣的强制性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欲望,自然无法乐学,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对知识产生兴趣,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习。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生动的故事情境中,可以化难为易,加深学生对复杂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故事进入课堂教学之中,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感悟到知识的产生、发展、以及应用的过程。 在学习数学概念时, 数学故事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文化背景,体会概念由来的过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小学数学“0”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在课上创设故事情境:图片上呈现出小熊一家,熊爸爸和熊妈妈领着熊姐姐和熊弟弟一起去树林中掰玉米, 一上午过去了,熊姐姐的篮子里收获了5 穗玉米,而熊弟弟却一无所获,熊弟弟十分苦恼,这时候在熊弟弟的头上出现了“0”这个数字,学生在故事中,领悟到熊弟弟一穗玉米都没有掰到,“一穗都没有”就可以用“0”来表示。把教材中的静态图片编撰出许多简短有趣的童话故事,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理解了抽象的数学概念。 小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混合运算时,由于受固有的从左往右运算顺序的干扰,学生在运算时常常会发生计算错误,教师运用故事续编的方法,帮助学生化难为易,故事的题目为《运算符号的争吵》,教师讲述了故事的开头:在符号王国中,有许许多多的运算符号,在参加晚会表演时,由于出场的顺序没有事先安排好,符号之间产生了争吵,请同学们帮助它们制定出出场顺序,来帮助它们解决问题。 经历了这节故事续编课, 学生的运算错误明显减少,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一个个故事的情境,帮助学生解决数学的疑难问题,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故事呈现出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站在故事主人公的角色上,设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 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解决疑难问题,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喜悦感。 例如,在一次习题练习中, 教师用故事的情境呈现 “小兔、小猪、小猫3 个好朋友在小兔家玩。 小兔拿出一些香蕉与朋友们分享,它分给小猪一半,分给小猫一半的一半,自己还剩下6 个,这时小熊来了,小兔将他分分香蕉的方法告诉了小熊,让小熊猜一猜原来它有多少香蕉。 聪明的小熊马上就想出了答案,同学们谁能像聪明的小熊一样呢? ”同学们积极地思考,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发现,有的学生是这样做的:6×4=24(个),教师及时鼓励了学生,让他们继续积极思考;有的学生则说:6+6+6+6=24 (个); 还有的学生认为:12+12=24(个),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开拓了数学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 要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以数学故事作为载体,其中渗透的数学思想,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 数学教材的编写十分注重数学文化内容的渗透,在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名人故事。例如,祖冲之、高斯、笛卡尔等,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故事,可以成为生动有趣的学习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看到数学知识的丰富多彩,学习数学家身上刻苦严谨,求真务实的数学精神。
3.1.1 数学故事选择的生活性原则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故事为数学与生活相联系搭建桥梁,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故事,在素材的选择、编制、呈现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 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不再是一个个枯燥乏味的符号,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小学数学行程问题时,在导入环节,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故事情境: 小红早上七点半从家出发,步行到学校总共用了15 min,已知小红步行的速度是70 m/min, 你能计算出小红家到学校距离是多少吗?这个故事是每天学生们都会体验的生活情境,在生活中学数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1.2 数学故事内容的科学性原则
数学故事作为一种学习素材呈现给学生,故事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客观实际,具有科学依据。 数学故事既要体现趣味性,又要体现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思考,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故事的内容要能够生动形象的介绍数学概念, 能够清晰地说明数学知识的演变过程,能够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又要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故事情境是外衣,而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才是学习的实质, 因此在选择数学故事时,不要单纯的满足于故事的趣味性,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科学性,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例如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成长故事,等等,这些故事切忌不要随意杜撰,否则就会误导学生。
3.1.3 数学故事运用的适时性原则
小学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数学故事时,应选择篇幅短小并且具有代表性的故事,篇幅过长既会耽误课堂正常教学的时间, 影响课堂效率,也会让学生产生听觉疲劳,进而影响数学故事的教育价值。 另外要有计划地安排一堂课中向学生呈现数学故事的时机,既不要让教学故事的呈现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又要努力做到让教学故事辅助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2.1 故事导入,设疑激趣
在教学设计中导入环节起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的作用,数学故事具有情境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中运用与要讲授的数学知识相关的数学故事,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通常在导入环节运用数学故事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式:第一种是教师在课前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数学故事,常见的有数学家的成长故事或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所创编的小故事,创编的要求是既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又要能够运用迁移到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中来。 第二种是教师利用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探讨故事情节,思考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进入本堂课数学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一课时,教师向学生讲述老人分萝卜的故事:老人给小兔子分萝卜,开始时早上分5 个,晚上分2 个,小兔子感到很气愤。 后来老人灵机一动,给小兔子早上分2 个,晚上分5 个,这回小兔子十分高兴! 听完这则小故事后,同学们认为小兔子应不应该高兴呢? 为什么? 教师可以在同学们讨论交流中,板书“5+2=2+5”,进入到本节课加法交换律的学习之中。
3.2.2 故事应用,化难为易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在具体、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正在逐渐加强,但是抽象能力较差。 数学知识又具有极强的抽象性,许多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困难。 许多数学练习题在编制时平铺直叙,没有趣味性的语言进行描述,没有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导致许多学生无法理解习题,长此以往,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倦怠感。但是,如果教师将故事情境运用于数学知识的讲授和习题的编制中, 往往能够起到化难为易的良好效果。例如, 在小学数学的习题中关于电表用电量的问题,学生常常不能够理解电表上的数字,指的不是当月用电量,而是累积的用电量。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花费很长的教学时间,学生在完成习题时仍会出现此类错误。 于是教师讲述了一个数学故事来帮助大家理解:传说,在城堡里有一颗黄金树,树上时不时会掉落黄金果,小猴听说后,急忙忙带着果篮跑去,幸运的小猴到的第一天篮子里就接到了10 个黄金果 (教师一边讲述一边在黑板上粘贴了10 个黄金果),第二天又掉落了一些黄金果(教师继续在黑板上贴黄金果,共计35 个)小猴得意地说道:“今天我接到了35 个黄金果”同学们觉得小猴说的对吗? 为什么? 这时学生顿悟35个黄金果是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总和,求第二天掉落的果子应该用35-10=15 个。 这时再结合用水量的习题,学生就会明白用水量、用电量和猴子接黄金果的原理是一样的。 从而化难为易,轻松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3.2.3 故事总结,提升素养
新课标中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为日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基础。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故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材在编订的过程中,融入了大量名人的成长故事和数学典故,有牛顿、达·芬奇、高斯、笛卡尔,还有我国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吴文俊,等等。 在这些名人身上发生的与数学相关的有趣故事,都可以作为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素材,数学故事的运用,既能够将数学文化融入其中,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刻苦钻研、科学严谨的数学精神,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类型的数学故事,在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 融合了数学人物、数学思想、数学历史的数学故事滋养着学生。 食盐难以下咽,但若把食盐加入丰富的食材中加以烹饪,就会是一道唇齿留香的佳肴。 数学知识就如同食盐,而数学故事就是营养丰富的食材,两者相融合,必能成为让人回味无穷的数学盛宴。
注释:
①李毓佩.数学科普学[D].四川出版社,1990.
②刘权华.故事数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资源[J].江苏教育研究,2015(Z4):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