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始末(上)

2021-07-29 07:57金延锋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
浙江档案 2021年3期
关键词:永嘉游击队红军

金延锋/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

1930年3月7日,胡公冕偕刘蜚雄、金国祥在潘坑白岩与王国桢、谢文侯带领的红军队伍会合,一起集中溪下黄皮寺整编。9月,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成立,胡公冕任总指挥,刘蜚雄任参谋长,王国桢、李振声负责政治工作,下设3个支部41个分队,高雷升、胡协和、谢文侯分任支队长(图为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成立旧址:溪下黄皮寺)

1930年5月,胡公冕率领西楠溪红军2000余人攻下永嘉重镇枫林后,会同瑞安、平阳、仙居等县部分游击队,集中整训。9日在枫林勉园召开红一团成立大会,团长雷高升、政委金国祥,下辖3个大队,大队长由雷高升、胡协和、谢文侯担任,计有3000多人。并在成立大会上宣布红十三军领导人名单。(图为枫林勉园旧址)

成立于1930年5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简称红十三军),是在浙南地区农民武装暴动风起云涌的基础上,由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创建的。红十三军是当时中共中央军委正式列入序列的全国14支工农红军之一。

浙南地区是指浙江省金衢、天台盆地以南的广大地区,东临东海,西连赣东,南接闽北。境内有括苍山、雁荡山、洞宫山、大盘山和仙霞岭等山脉,瓯江、椒江(灵江)、飞云江、鳌江、楠溪江等水系;海岸线曲折,海湾与岛屿众多,主要海湾有三门湾、台州湾、漩门湾、乐清湾和温州湾,著名的岛屿有南麂岛、北麂岛、大陈岛、玉环岛、披山岛和洞头岛。浙南境内地形复杂,物产丰富,人口密度较大,是资本主义经济和传统农业经济的结合部,因此阶级矛盾很深,有着爆发革命和开展红军游击战争的客观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开始筹建中国共产党。义乌的陈望道翻译了第一本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陈望道和金华的施存统参加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肩负起领导“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五四运动后,浙南一批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进步知识分子,开始成立社团、创办刊物,积极宣传新思想和新文化。1919年7月5日,由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永嘉新学会”在温州成立,其宗旨是“培养德性,交换知识,促进思想之改革”。1920年1月,“永嘉新学会”创办了《新学报》,致力于介绍马克思和列宁,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923年,永嘉金贯真在温州成立“血波社”,天台许杰成立了“星星社”,1925年,林炯、陈韶奏等在临海成立“乙丑读书社”等。这些进步知识分子利用他们所建立的社团,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浙南地区的传播。社团不断吸收更多的进步知识青年加入进来,在浙南地区逐渐形成了一股进步思潮,为浙南地区党组织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准备了骨干。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浙南地区的一批进步人士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1年10月,永嘉五尺村的胡公冕由陈望道和沈定一介绍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永嘉潘坑村的谢文锦于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受党派遣前往苏俄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2年转为共产党员,1924年,谢文锦又受党中央派遣回到家乡筹建党团组织,他首先介绍了温州中一花席公司总技师郑恻尘和温州新民小学负责人胡识因夫妻入党,后来吸收入党的还有林平海、庄竞秋、胡惠民、戴树棠、孙道济等人。同年12月,谢文锦、胡识因等人在温州新民小学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温州独立支部(简称温独支),胡识因任书记,直属中共中央领导。会后,谢文锦又介绍了戴宝春、金贯真、李得钊等8人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CY),并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温州支部,戴宝春任书记,属团中央领导。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五氵束鸟胡氏四房祠堂

红二团(师)革命烈士陵园

温独支建立后,大力宣传马列主义,广泛开展学生运动,积极扩大党团组织。许多温州籍的共产党员远赴苏联学习。1926年11月至次年10月,中共中央先后选派温州籍的李得钊、金贯真、胡识因、李立敬、谢文侯、金省真和台州籍的林炯、李平、张崇德、秦龙等,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到1926年底,整个温州地区已经有党团员50多人。

与此同时,浙南地区的其他中共组织也相继建立起来。1925年,金华地区成立了最早的中共组织金华支部,1926年改为中共金华独立支部,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金华地区已经有71位党员。1926年台(州)属各县也有了党的基层组织活动,同年3月,中共党员张新锦到丽水发展党员,但未及建立党组织;1927年1月中共遂昌支部建立,这是处州(今丽水)地区最早的中共组织。

浙南地区在党团组织蓬勃发展的同时,农民运动也得到发展。1926年秋,温州平阳的王国桢和张培农到广州,参加了毛泽东主持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习。他们学成归来后,以中央农运特派员的身份,到永嘉和平阳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春,在北伐军东路军进军浙江的影响和推动下,浙南的工农运动迅速发展。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浙江在此前一两天已发生反革命大屠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浙南各级党组织遭到严重摧残和破坏,大批共产党员被捕和壮烈牺牲。在一片血雨腥风的生死考验面前,浙南地区的一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举行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决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开始了历史性的转变。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浙南地区也开始了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和武装起义的斗争阶段。

1928年1月,中共浙江省委派特派员郑馨、李吉平分别到温、台各县巡视,贯彻八七会议精神,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中共永嘉、瑞安、平阳和温岭县委相继建立,农民自卫队、赤卫队纷纷成立,武装暴动此起彼伏。

1928年6月到7月召开的党的六大,认为中国革命已经转入低潮,决定停止执行武装起义方针,实行争取群众方针。此后,各地武装起义保存的队伍组成红军,自觉或不自觉地转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与农民斗争相结合,开展游击战争,发展红军和开展苏维埃运动。从浙南来看,其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和武装起义,一直持续到1930年春,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27年9月至1928年8月,主要是贯彻八七会议精神,恢复党的组织,在浙江各地逐步组织武装暴动,以武力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期间规模较大的武装斗争有:永嘉莲花心暴动、永(嘉)瑞(安)平(阳)联合暴动、遂昌桃源暴动、宁海亭旁(今属三门县)暴动、温岭西北区暴动等。第二个阶段,从1928年9月至1930年5月,主要是贯彻中共六大决议精神,总结前一阶段武装暴动的经验教训,进行新的武装暴动,组建红军队伍。1929年6月,党中央派邵天民、徐英到浙南巡视,贯彻六大决议精神,要求各地加紧土地革命的宣传,开展抗租闹荒和反对以土地陈报、村里制为内容的日常斗争,组织农民武装,为建立红军创造条件。这一阶段浙南爆发的武装暴动主要有武义暴动、永康暴动、黄岩西乡暴动、永嘉霞渡潭暴动、永嘉西楠溪暴动、缙云黄余田暴动、玉环楚门暴动、金华安地暴动、平阳山门暴动、天台桐柏暴动等。而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永嘉西楠溪暴动。

1929年,浙南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灾荒,风虫肆孽,水旱并至,田地颗粒无收,温属6县饥民达40万以上,不少地方出现“村村饿殍相枕藉,十家九家无炊烟”的惨象。而国民党政府根本不管群众的死活,不但不赈灾济民,反而加税增捐,催报土地陈报,农村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其中最为活跃的是永嘉的西楠溪。永嘉西楠溪有谢文锦、胡公冕、金贯真等一批我党早期党员,其中到苏俄学习过的有13人,参加早期黄埔军校的达30多人。他们曾在家乡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党的组织,到1929年10月,西楠溪已经有中共党员505人。而且西楠溪群山叠嶂,地形险要,民性尚武,民间藏枪颇多,对开展武装斗争非常有利。11月13日,永嘉西溪84个村庄4000多农民手持刀枪棍棒,臂缠红布,红旗引路,鸣锣为号,举行暴动。他们袭击省保安队及民团,捣毁昆阳公安分局。此时,楠溪的农民武装也行动起来,击民团、打豪绅,捣毁公安分局。面对急风暴雨式的农民武装暴动,中共永嘉中心县委立即召开会议,决定因势利导,成立浙南革命委员会和组织红军游击队,并指派中心县委委员雷高升、李振民赶到西内区,加强领导。11月19日,雷高升、李振民在西内区溪下村将农民武装骨干360多人组成“浙南红军游击队”,由雷高升负责。浙南红军游击队编为4个中队。24日,浙南红军游击队便同从温州赶来“清剿”的国民党浙江保安四团3个连,在黄南展开了一场激战,毙敌19人,伤敌数十人,红军也遭受一定伤亡。战斗结束后,红军游击队进入永(嘉)仙(居)黄(岩)边区的黄山开展活动。到1930年初,西楠溪组织了20多支农民武装。与此同时,在瑞安的北区、西区(今属文成县)、平阳的江南(今属苍南县)以及温岭、仙居的西南区、黄岩的西区、天台的北区等地,都先后成为农民武装暴动的中心区域。此外,处州、金华地区也出现了数支农民武装,他们和温州、台州的农民武装斗争遥相呼应,形成犄角之势。

浙南农民的武装斗争,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1930年1月,党中央派金贯真巡视浙南。2月初,金贯真在瑞安肇平垟召开了中共永嘉中心县委第二次扩大会议,决定在永嘉西楠溪、平阳江南一带组建红军,开展游击战争,由王国桢、雷高升、李振声3人负责。会后,王国桢等3人到达西溪,集中当地红军游击队,联合楠溪的谢文侯部,扩大了红军队伍。3月初,中央军委派胡公冕到浙南领导武装斗争,同来的还有刘蜚雄、金国祥等。他们在永嘉县白岩与王国桢等会合后,率部到永嘉、仙居两县交界的黄皮,建立了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胡公冕任总指挥,刘蜚雄任参谋长,王国桢、李振声负责政治工作,金国祥负责经济工作。红军游击队400余人被整编为3个支队,1个直属队,雷高升、胡协和、谢文侯分别任支队长,胡衍真任直属队队长,下辖41个分队。整编后的红军游击队实行三三制编制,1个支队下辖3个大队,1个大队下辖3个中队,1个中队下辖3个分队,每个分队有8名游击队员。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的建立,使分散在浙南各地的各支红军游击队有了统一的指挥。数日间,部队就扩展到800余人,步枪100余支,火枪200余支。不久,党中央又派陈文杰到浙南,以加强武装斗争的领导力量。浙南红军游击队的统一整编,是在党中央的直接指导下完成的,这为党在浙南组建正规红军创造了条件。

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成立后,为了与浙西武装力量会合,“赤化浙江”,中共永嘉中心县委于3月17日召开了第三次扩大会议,决定首先攻打当时反动势力比较薄弱的处州城。3月19日凌晨,胡公冕率领红军四五百人攻入处州城,与省保安队、地主武装保卫团巷战约3个小时,后因弹药不足,主动撤出战斗。红军游击队大部分回师永嘉五尺,王国桢、雷高升带领一支队伍到瑞安、平阳一带打游击。浙南红军游击队攻打处州城的行动虽然没有成功,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处州地区许多人参加了红军,处州的北乡、西乡、东乡等地也相继爆发了农民武装起义。

3月下旬,金贯真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浙南武装斗争情况。时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的永嘉人李得钊,一直与金贯真、胡公冕保持着密切联系,在他的联络安排下,中共中央有关领导听取了金贯真的汇报。根据金贯真的汇报,中共中央决定正式组建红军和浙南特委。3月31日,中共中央发出《致浙南的信》,信中指示:“党应当坚决在浙南的永嘉、台州为中心组织地方暴动,建立红军。”“温岭的武装应与永嘉的汇合起来,发动游击战争。”“你们一定要把一切的群众武装在游击战争中集中起来,就可以编成一个纵队。这一个纵队就是将来红军一军的基础。纵队长可以由当地游击战争中的斗争领袖充当。政治委员与政治部可以由特委选派同志担任,但须报告中央军委批准。纵队成立后,集中统一指挥,分头来游击,相互取得联络。要坚决地帮助当地深入土地革命,帮助发动地方起义,与永康等地斗争联系,在深入土地革命斗争中向着杭州发展——这是浙南红军发展的方向。如果这一个纵队正式成立起来之后,他与浙南特委只是一个横的关系,应在中央直接指挥之下。”“为使党的工作更能敏捷的指导推动工作,有成立特委的必要”。

在中共中央的指导思想指引下,浙南开始积极着手建立红军。根据中央指示,金贯真回到浙南后,于4月中旬组织召开了中共永嘉中心县委第五次扩大会议,会议就建立红军的问题作出了若干决议:在军事上,“温州游击队暂编为浙南红军第一独立团,台州游击队暂编为浙南红军第二独立团,永康游击队暂编为浙南红军第三独立团”,军事指挥“仍由胡同志负责”:在具体行动上,“集中红军力量,向温州进攻”;在策略上,杀豪绅地主;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在党的建设上,每分队组织一小组,每中队组织一支部,一星期开党员大会一次。同时加强帮助地方党部的建立和发展,着手筹建浙南特委。

根据党中央指示和中共永嘉中心县委决议,中共永嘉中心县委于5月3日在永嘉县五尺村四分祠堂召开会议,商议关于建立红十三军军部的问题,同时决定将各县的红军游击队集中到枫林整训。5月9日,红军游击队攻下枫林镇后,召开红军战士大会,根据中共中央1930年4月3日第103号通知,宣布浙南红军游击队统一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正式宣布成立红十三军军部,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红十三军军部设在永嘉县五尺村。后陆续下设参谋处、教导处、经济处、秘书处、直属警卫队、教导队等。

红十三军军部成立后,确定了发展方针:向有群众组织的地方发展,一面配合各区县起义,一面实行红军政纲,实行土地革命,由此充实和改造红军,“使他们受革命群众的洗礼,而养成真正的红军战士,明了他们的任务,坚决他们的革命精神,开始创造第十三军的光荣历史”。

5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就红十三军的组建等问题给温州中心县委、金贯真及温台永三属红军的信中指出:红十三军当前最主要的策略是猛烈扩大,坚决进攻,向中心城市交通区域发展,特别要扩大政治宣传,以红军的实际行动来扩大宣传,鼓动广大的工农兵群众加入到红军中去。同时指出:中央决定你们成立第十三军的基础,将现有的3个团扩充为3个师。这一指示,致使红十三军的3个团此后的行动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向中心城市坚决进攻而开展。3个团在1930年8月以后均改为“师”的番号。

红十三军第一团的组建。红一团是1930年5月和红十三军军部同时在永嘉枫林宣布成立(8月25日在永嘉下嵊改称师)。红一团最初由永嘉西楠溪的30多支红军游击队整编而成,下辖3个大(纵)队。后来,瑞安、黄岩、仙居、青田和缙云的部分游击队也编入红一团建制,分别组成1个补充营和3个直属游击队,共计3200多人。团长雷高升,政治委员金国祥。第一大(纵)队大队长由团长雷高升兼任,下设3个营,2个独立大队。董佐光任第一营营长,章华任第二营营长,潘玉如任第三营营长,两个独立大队队长分别由胡秀和杨岩斌担任。第二大(纵)队大队长由胡协和担任,下辖20个中队,2000多人,没有正规的营、连建制,各地以中队为主要作战单位,主要活动和战斗在永嘉楠溪大源及其周边地区。第三大(纵)队是以潘坑谢文侯部为基础组建,下辖10个中队,大队长由谢文侯担任,主要活动和战斗在潘坑、岩龙、新龙、大岙、北溪、溪下和碧莲、白泉一带及仙居的淡竹、黄皮、黄坦等地。由于地域分散和当时形势紧张,也没有形成正规的营、连建制。直属游击队共有3支,分别是瑞安游击队,队长陈卓如;黄岩游击队,队长戴元谱;仙居游击队,队长金永洪。还有1个补充营,营长张学东。红一团是红十三军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团。

红十三军第二团的组建。红十二团以台州地区温岭坞根游击队为基础组建而成(1930年8月下旬改称师)。1928年初中共温岭县委成立后,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精神,随即着手建立武装。同年下半年,中共温岭县委派柳苦民、叶景泰到西区开辟工作,很快建立起坞根游击队。1929年,在中共台州中心县委的帮助下,党的工作向玉环境内推进。1930年1月,金贯真到温岭、玉环巡视时,敦促建立武装组织。3月,根据中共台州中心县委指示,芳杜、凡塘、外塘、楚门、清港、蒲田、田岙、桐林、茅埏、大沙头、井头、深浦、沙鳝、普青、宓溪等地的10多支游击队,与坞根游击队合并,成立坞根游击大队。柳苦民任大队长,程顺昌任副大队长,下辖23个分队,约400多人。4月中旬,被暂编为浙南红军第二独立团。7月,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浙南特委的指示,上述游击武装正式组建为红十三军第二团,柳苦民和杨敬燮为第二团负责人,团指挥部设在坞根垟呈村,下辖坞根、青屿、楚门(海上)3个游击大队,1个直属特务大队及天台北区游击队。坞根游击大队下辖23个分队,程顺昌兼任大队长。青屿游击大队下辖6个中队,陈洪法为大队长。楚门(海上)游击大队下辖8个中队,应保寿为大队长。程小林为直属特务队队长,袁存生(后周传帽)为直属天台北区游击队队长。玉环的农民武装大部分被编为隶属于红二团的楚门(海上)大队,其余武装编入红二团的坞根、青屿两个游击大队。红二团成立后,集中在西门岛(今属乐清市),由赵胜负责整训。10月,红二团发展到700多人。

红十三军第三团的组建。红三团(1930年8月下旬改称师)是在永康、缙云红军游击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28年以后,地处永(康)缙(云)仙(居)3县边境的黄余田(今属磐安县)地区,在党的领导下,出现了数支农民武装,1929年成立了红军游击队。1930年2月19日,中共永康中心县委决定“组织农军、农民自卫军”,并向中共中央报告。同年春,将四十四坑的农民武装50多人编为红军游击队第一中队,王振康任中队长,程赞匡(后为楼其团)任党代表。后又将金山头、白竹西施一带的农民武装60多人编为红军游击队第三中队,程仁谟任中队长,楼其团任党代表。1930年6月,中共永康中心县委改属中共浙南特委领导。同年7月,根据中共浙南特委的决定,将永康第一、第三红军游击中队改编为红十三军第三团,下设两个营。8月,将缙云、仙居的游击队编入红三团,全团共有约1500余人,有各式枪支900多支、土炮4门、手提机枪4挺,是红十三军3个团当中武器最精良的一个团。红三团由程仁谟(后叛变)任团长,楼其团任政委,宋桓任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卢湛(兼)负责宣传和秘书工作。在红三团下辖的两个营中,王振康任第一营营长,程仁谟任兼任第三营营长。

在组建红十三军的同时,1930年6月,中共浙南特委成立,王国桢任书记,红十三军政治部主任陈文杰担任军事委员,红二团负责人赵胜担任宣传委员。根据中央指示,红十三军与浙南特委只是横向关系,实际上红十三军除接受中央军委指挥外,与地方党的关系还是很密切的。

红十三军的3个团相继成立后,在总的方面是统一的,并相互配合,在具体军事活动方面则分头进行。红十三军整个斗争历程,大致经历了鼎盛时期、分散战斗、坚持斗争3个阶段。

第一阶段,鼎盛时期(1930年5月至9月)

在当时中央“左”倾冒险错误的指导下,红十三军把攻打中心城镇作为主要的军事行动目标。红一团成立伊始,在军部的直接指挥下,攻打了平阳、李茅十三地、缙云、瓯渠、乌岩等地;红二团在西山下、上旺、湖雾、叶藤岭、外马道、横山、茶头庄、观音坑、寺基、坑边岭等地进行了30多次战斗;红三团在缙云金竹、唐市和永康方山口、铜山岭等地组织了多次战斗。红十三军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地方豪绅势力。但是,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自身也遭受了重大损失。

红一团在枫林成立后,于1930年5月12日到达永嘉表山进行整训。为了扩大游击区域,补充武器和给养,策应闽北农民暴动,红十三军军部决定向南出击,由红一团攻打平阳县城。5月15日,胡公冕和雷高升率领900多人的红军队伍,从永嘉表山出发,途径青田平桥口时,遭到国民党省防军2个连的阻击。红军在青田万山游击队的配合下,消灭了大部分敌人后,进入瑞安县境内。红军袭击了瑞安县陶山镇,夺取了陶山警察所全部武器。红军所到之处,宣传党和红军主张,发动群众惩办土豪劣绅,将没收的粮食、浮财分给贫苦农民,许多农民纷纷加入红军。5月24日,红一团在平阳、瑞安赤卫队2000多人的配合下,攻打平阳县城。当时平阳县城驻有国民党守军1个连,以及保安队、县警备队等,战斗力比较强。红军和赤卫队从西门、北门攻进县城,缴了国民党守军连部、警察所的部分枪支,占领了县政府,夺取了县府大印,砸开监狱,释放了被关押的群众。但由于红军特别是农民赤卫队缺乏实战经验,获得初胜后,没有集中力量乘胜追击,全歼敌人,使敌人得以重新汇合,并占领城垣,居高临下,向红军疯狂反扑。红军浴血奋战到下午3时,为了保存实力,主动撤出战斗。平阳之战,红军和赤卫队共牺牲了192人。

为了攻打平阳,红十三军政委金贯真亲自到平阳部署工作。5月20日,当金贯真在平阳布置好任务返回温州时,在虞师里的接头地点被捕,当晚即被杀害。作为红十三军最主要的创建人,金贯真的牺牲使红十三军失去了政治领导核心,是红十三军的极大损失。胡公冕在攻打平阳后,鉴于斗争形势的迅猛发展和干部奇缺的情况,去上海向中央军委请示汇报工作,部队交由陈文杰和雷高升负责。

红十三军攻打平阳的战斗虽然失利,但产生了极其重大的政治影响。苏联的《真理报》刊登了战斗消息。5月31日,《上海报》作了专门报道:“有红军千余攻平阳,城内人民响应,马上占领,释放罪犯,搜捕土劣。”。

为推动浙西地区的武装斗争,并与江西红军取得联系,红一团决定向西进军,攻打缙云县城。8月中旬,陈文杰到永嘉与缙云交界的上董,向第一大(纵)队第一营营长董佐光传达了关于攻打缙云县城的决定,并将各地红军共约2000多人调集到位于上董村南面的下嵊村。8月25日,红军在下嵊村召开大会。陈文杰宣布了红一团的作战计划:向西进军,先打缙云,再攻永康,然后会合永康三十里坑的红三团,一起攻打金华,继而西进,和江西红军联成一片。接着他宣布了将红一团扩编为师建制的决定,同时宣布了各支队伍的编制。会后,2000多人的红军队伍从下嵊村开赴上董,与董佐光部合并,共同进行军事训练,为攻打缙云作准备。8月30日,红军队伍出发,第二天拂晓到达缙云县城南郊。红军首先向守桥敌军发起强攻,击毙敌机枪手,击溃保安队1个机枪连。国民党县长和政府官员纷纷闻风而逃。红军胜利占领了县城,缴了国民党县政府大印,烧毁县署文契,打开监狱,放出包括共产党员、红军、农会干部在内的200多名“犯人”。并缴获机枪2挺、步枪50余支、驳壳枪20余支、子弹9担。红军在城内四处张贴标语,开展宣传活动,宣布建立苏维埃,并将没收的土地、盐、布匹、铜元等分给穷人。缙云大捷,给国民党政府以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浙南人民和红军的革命斗志,政治影响很大。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于9月10日发表了“浙南红军占领了缙云”的消息。

猜你喜欢
永嘉游击队红军
爱听红军的传说
父辈们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第八章 超声游击队 ——声能
十送红军
“深入浅出”,以题载法
倔强的小红军
指挥员
青山忠魂——父亲刘流与西山游击队
小铁道游击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