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草木葱郁,风景如画。虽距离市区有一段距离,但照样成了城里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一有时间,“法治小分队”的小伙伴就会骑上共享单车去小山村游玩。村头小木屋里热情好客的养蜂人每次都会送给他们蜜糖美食。
一个天朗气清的周末,4个小伙伴相约向小山村骑行。刚进村,他们就发现道路旁、草地上到处散落着蜜蜂的尸体。
为什么如此多的蜜蜂会惨遭不测?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怀着忐忑的心情,大家叩开养蜂人的小木门,想要问个究竟。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养殖的工蜂们无缘无故突然死去,只剩下孤零零的蜂王在蜂箱里做垂死挣扎;有的蜜蜂被放飞之后,就没有再回来……到现在,我也没查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更要命的是,蜂群还在继续死去……”养蜂人已经损失了好几箱蜜蜂,显得很颓废。
大家怀疑蜂箱出了问题,对蜂箱做了一番仔细的检查。结果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之处。
朱小憨猜测或许因为气候寒冷,诱发蜂群患上“流感”或其他疾病而死掉。但细细一想,蜜蜂是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温度而改变。寒冷袭来时,智慧不凡的小蜜蜂会在蜂巢内互相靠拢,抱团取暖,所以不存在这种可能性。
风中,一股浓浓的香水味扑鼻而来。
“什么地方飘来的香水味?”王多智警觉地问。
“距离这里不远,有一家香水厂。味儿应该是从厂里飘出来的。”养蜂人回答说。
“老大,你总不会认为蜜蜂的死与香水厂有关吧?”大家认为香水和蜜蜂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
“蜜蜂的视力较差,主要靠嗅觉寻找蜜源。香水味会破坏花香气味分子,影响蜜蜂寻找花源,以至于让它们不能采蜜而被活活饿死。”在当“法治小分队”队长之前,王多智还是“科普小分队”队长。他的这一番话,大家不得不信服。
不料,养蜂人否定了王多智的观点:“入秋以来,我已为蜂群提供了足够的花源和充足的食物来源,蜂群根本饿不着。”
紧接着,4个小伙伴又提出了几种猜测,但因为证据不足而被一一否定。大家心急如焚地走在山村小道上,希望能有所发现。
刚走一会儿,沈子淳指着一根藤条,发出尖叫:“哎呀,虫子!”
大家顺着沈子淳手指的方向一看,藤条上蜷缩着一条长得像虫子的卷曲藤蔓,顿时明白了几分。大家忍不住哈哈大笑。
沈子淳挺不好意思,连说其实自己平时根本不怕小虫子,只是冷不防被吓着了。如果大家不信,她还可以捉一条虫子出来证明自己的胆量。
大家相视一笑,什么也没说。
沈子淳急了,为了表明自己刚才并不是被小虫子吓住,真的四处找起虫子来。大家看着沈子淳那股拧巴劲儿,没办法,只得帮着找。奇怪的是,大家找了半天竟然一条虫子也没找见。
“为什么你们村没虫子?”沈子淳问养蜂人。
“听说减少虫害能让农业增产,最近村里的人纷纷用上了杀虫剂……”养蜂人愁容满面。
“或许,我已经知道真相啦!”王多智眼前一亮,飞快地跑到一户村民家中要了一瓶杀虫剂,再向养蜂人要了几只蜜蜂,然后郑重其事地把蜜蜂分别关进喷有杀虫剂和没喷杀虫剂的密闭空间——他要做杀虫剂对蜜蜂的致命性对比试验。
半个小时后,王多智的实验见了分晓:那些密闭在喷有杀虫剂空间的蜜蜂渐渐失去了活力,而那些没接触杀虫剂的蜜蜂却安然无恙。这说明杀虫剂就是令蜜蜂死亡的罪魁祸首。
“要是能用科技手段规避杀虫剂的这些缺点,扬长避短就好了。”真相让大家的心情无比沉重。
“都是农药惹的祸。也没谁来治一治。”朱小憨更是愤愤不平。
“我国为了加强农药管理,保证农药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畜安全,保护农业、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制定了《农药管理条例》。”王多智一有时间就熟读法律,显得很专业。
“《農药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农药使用者应当保护环境,保护有益生物和珍稀物种,不得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河道内丟弃农药、农药包装物或者清洗施药器械。严禁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使用农药,严禁使用农药毒鱼、虾、鸟、兽等。第六十条规定,农药使用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农药使用者为个人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按照农药的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使用禁用的农药;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防治卫生害虫,用于蔬菜、瓜果、茶叶、菌类、中草药材生产或者用于水生植物的病虫害防治……村民喷洒的农药很可能是高毒农药,也可能是使用不规范才导致蜜蜂大量死亡的,所以,你是可以找相关部门维权的。”沈子淳接过话茬,她的法学知识与王多智不相上下。
“我担心杀虫剂影响蜂蜜品质,这才没有跟风购买,没想到蜜蜂们还是……”养蜂人惋惜地说道。
“你应该去维权,因为人类的食物有1/3来自昆虫授粉的蔬果作物,其中蜜蜂授粉最多。所以,蜜蜂对于维持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作用不可小觑,蜂群衰减不仅仅是没蜂蜜吃这么简单,它会严重改变生态系统。”龚思奇、朱小憨也说。
养蜂人听完,心里有了打算……
(摘自中国法制出版社《写给孩子的趣味法律启蒙书(生态与环境)》 作者:代晓琴 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