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及分析

2021-07-28 03:21董李娜冯可可
关键词:政策大学生

董李娜, 何 岚, 冯可可

(1.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统计与数学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人事处,河南 郑州 450046)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后,高等教育逐渐从极度精英化阶段发展到精英阶段,21世纪以后逐渐进入大众化阶段,现在已经基本上发展到普及化阶段[1]。2020年5月20日,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划达4 002万人,毛入学率为51.6%,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居世界首位[2],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从图1的数据可以看出,2011年至2019年我国高考录取人数逐年增多,录取比例逐步提高,高等教育事业一直呈高速发展的态势[3]。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要求高等教育必须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着力培养大学生多样化的成长路径和发展方向,不断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以适应当代智能社会下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

图1 高等教育发展情况Fig.1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以河南省为例,从图2中可以看到2011年至2020年毕(结)业生人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劳动力供给市场出现盈余,并且在就业制度“市场化”的高节奏的压力下,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这也是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阶段过渡出现的问题[4]。

图2 河南省毕(结)业生人数Fig.2 Number of graduates (finished) in Henan Provence

1 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对概念的简单叠加,而是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以后,贯彻执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我们正处于“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想破解改革“深水区”的矛盾,探索创新创业“无人区”的矛盾,必须首先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推动高等教育实现知识向实践的转化[5-6]。本次随机抽取河南高校大学生,针对创业意愿、创业认知、创业难题等展开调查,量化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数据支撑,为解决我国大学生“创新难、就业难”这一难题提供帮助。

1.1 政策解读不到位

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政策的认知对其创新创业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促进深化“放管服”改革与开展“互联网+”行动相结合,推动“双创”协同发展至关重要,而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政策的理解直接影响其“双创”行动的质量[7]。根据108名河南大学生的调查问卷,对创业意愿与对创新创业政策了解程度进行卡方检验,从表1中可以看到Pearson卡方统计量和似然比统计量分别为9.699和9.689,对应的P值分别为0.287和0.288,认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其创业意愿与对创新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并没有深入学习贯彻国家的创新创业政策。从表2可以看出,一直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也没有真正地了解国家的创新创业政策,大部分大学生都停留在听说过创新创业政策这一层面。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国家为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出台了多项政策,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创业空间,但真正能够理解并且响应、运用国家政策的大学生比较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形势不容乐观。

表1 创业意愿与对创新创业政策了解程度的卡方检验结果Tab.1 Chi-square test results of entrepreneurship willing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olicies

表2 创业意愿与对创新创业政策了解程度交叉表Tab.2 Cross table of entrepreneurship willing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olicies

1.2 启动资金有限,融资渠道单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金在创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资金的多少不仅决定创业的规模和进军的领域,更影响着企业的后续发展方向和经营模式。对于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自身储蓄资金有限,所以家庭收入以及融资方式是影响其创业资金投入的重要因素。从表3可以看到,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93.8%的大学生计划投入10万元以下的创业资金,说明大学生的创业资金非常有限。调查结果显示98.1%的大学生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家庭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资金支持非常有限。此外,受人脉、经验、技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融资渠道非常单一,从图3可以看到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选择“寻求合伙人”“银行商业贷款”这两种融资方式,另外接近20%的大学生则依靠政府获取资金支持。针对这3种主要的融资渠道,“寻求合伙人”不仅需要组建优秀的创业团队,也需要共同的价值观和强烈的创业成功意愿,更需要对创业项目的认同以及不畏失败、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些对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都是不易实现的,并且针对大学生的银行商业贷款和政府资金数额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资金问题是阻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

表3 家庭收入及创业计划投入资金分布Tab.3 Distribution of family income and capital investment in business plans

图3 融资渠道Fig.3 Financing method

1.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根据国家教育体制和高校育人规范,大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来源是课堂,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育人方法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养成的精神等也是其能否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表4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创业中存在的主要难题是“缺乏经验”“缺乏好项目”“缺乏技术”,而仅仅靠课堂学习得到的相关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需要在实践中积累和提升,并且从表4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到,7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中比较有效的是“有创业经验的教师指导实践”和“到创业成功的企业见习实践”,这两种方式也要求大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表4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大学生主要创业难题分布Tab.4 Education system of school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 and distribution of undergraduate’s main entrepreneurship problems

然而,从图4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目前河南高校的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的活动场所仍然是在学校、在教室,实践的机会屈指可数,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未参加过创业教育或者实践活动,三分之一的学生接触的也是创业知识教育,而非实践,并且即使实践,更多的也是一些打印、记录等比较基础的辅助工作,无法真正参与项目或掌握技术。因此,河南高校建立健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迫在眉睫,否则教出来的学生多是夸夸其谈、坐而论道之辈,无法成为国家需要的储备人才。

图4 创业教育方式Fig.4 Approache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1.4 对创新创业认知不充分,目标定位不符合实际需求

只有树立坚定的目标,才能不畏途中的艰险,大学生能否正确认知创新创业并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是其能否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是否有明确的创业目标与是否接受过创业培训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Pearson 卡方统计量的值为1.828,对应P值为0.609,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拒绝原假设,认为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创新创业与其是否参加过创业培训相互独立,说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没有树立利用实习实践为未来创新创业积累经验、提升能力的认知,并且从表5可以看到在受访的96名河南大学生中,仅有10名大学生有明确且坚定的创业目标,其中更是仅有1人参加过实地实习,由此可以认为目前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并不充分,更未付诸实践。

表5 创业目标与创业培训类型交叉表Tab.5 Cross table of whether there are entrepreneurial goals and whether they have participated in entrepreneurial training

另一方面,从调研结果表6可以看到受访的河南大学生中除入职以外,优先选择的创业领域是互联网,占比33.7%,但是2016年以后新经济公司开始出现负增长,这背后有泡沫的挤破、有投资的理性化、也有各赛道的成熟化而新模式创业机会减少的因素。根据IT桔子收录到的数据[8],直到2020年,新增新经济公司仅3 108家,同比减少54%,除创投市场原本就在收缩这一原因之外,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极大地阻碍了更多人创业的脚步。此外,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大学生中仅有10.2%的人志愿投身国家的乡村振兴事业,除畏难这一原因外,对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不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表6 创业者目标进军领域Tab.6 The field of aiming to enter by entrepreneurs

2 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升策略

2.1 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受我国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的影响,大学生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大学生与社会接触有限,因此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服务框架,不仅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更为其提供后续服务和保障。一方面,打造专业的创业指导教师团队,既要通过继续教育、专题培训等提升校内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向学生解读我国创新创业政策的内核和典型创业实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又要引进各行各业优秀的创业者担任校外导师,言传身教,提升大学生对社会形势的认知面和敏感度,提升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创业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校企合作,尤其对于河南这一非一线城市来说,学生或教师个人联系企业的机会非常有限,因此可以学院或学校为单位,与创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既可以加强教师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也可以加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了解并锻炼其管理、操作能力。

2.2 解放思想,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是否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对于大学生能否创业成功具有重要的反作用,调研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并没有明确的创业目标和计划,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将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制的方式督促大学生转变传统的读死书的思维。细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各项制度,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化,将教师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任务课时化,激发其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同时树立榜样,以老带新,从制度化到自觉化,逐步转变大学生由书本学习到书本与实践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2.3 深化改革,高校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是社会实践行为,需要学校、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尤其需要学校的服务保障,其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和锻炼的能力是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资本,因此高校必须改善课程体系、修正教学方法,才有可能培养出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思维活跃的创业型人才,才有可能解决困扰多年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课堂作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学校可以通过加强研讨式教学模式建设,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创新,同时平衡实践教学和书本教学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融学于用。另一方面,学校可成立专业化的创新创业部门,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同时在微信公众号、直播平台、学校官网等开设专题板块,借助互联网手段扩大创新创业政策、活动的受众,从大一开始就潜移默化引导大学生形成创新创业思维,进而指导其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

2.4 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以及实践积累,进行创业定位

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目标不清晰、定位不准确等问题。为了加强大学生对社会需求的正确认识同时提升其创业成功的概率,大学生必须进行准确的创业定位。一方面,学校创业部门和创业指导教师可以通过专题宣讲、实践模拟等方式加强国家创业政策的宣传与解读,使学生真正理解创业政策与自身专业和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投身乡村振兴,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学生要做好发展规划,从大一开始就在实践中逐步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扩宽思维,及时了解国家的发展政策,尤其是与自身有关的政策,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以互联网为载体,将自身专业知识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如搭建“互联网+旅游”“互联网+生态养殖”等平台,借助数学、营销、计算机、会计、物流等知识,以云生活的方式吸引顾客,将创业和乡村振兴相融合。

猜你喜欢
政策大学生
政策
政策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有些政策为何沦为“万分正确、十分无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