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峰
摘 要:问题学生从古至今都是教师所遇到最大的困难之一,他们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对造成问题学生的产生因素以及相关的对策实践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爱心;教育;问题学生;案例
一、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探析
(一)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是孩子在出生以来所接触的第一课,父母则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表现出了一个良好的榜样,那么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完全百利而无一弊的,但如果家长没有在这个过程中做一个良好的榜样,甚至还把自己最差劲的一面表现出来,那么对当时没有是非分辨能力的孩子来说,也会学习,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表现出来。
(二)学校因素
学校的教育不是万能的,所以在针对学生的教育中难免会出现疏漏。教师更重视学生通过学习所展现出来的成绩与学习能力,而在应试教育环境中,教师会较功利地把这样的思想给贯彻下去,从而忽略了学生更应该重视的另一种学习——思想品德。思想品德并不单指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世界的正确认识,以及自身正确“三观”的形成。教师往往会急于把学科知识教授给学生,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并没有通过这些学科的内容去引导他们正确认知自己的行为,这就导致学生的思想道德层次不高。另外,一些教师总是端着自己的架子,放不下身段去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这自然会挫伤学生对教师的信任,让他们开始保持沉默,把所有问题都藏在心底,按照自己的主见行事,但学生的“三观”并不是成熟的,在这样的心路历程中有可能走入歧途。
二、用“爱心育人”理念转化问题学生的对策
(一)用诚意消解问题学生的敌意
如今的教育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就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责任,以及引导他们往好的成长方向发展的教育义务,但这两点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诚意,问题学生对周围的一切往往是充满敌意的,尤其是对教师,所以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再生硬地对问题学生进行严厉的管教,而是应该表达出愿意为他们解决困难与迷茫的诚意,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与爱护。例如,一个学生由于家庭变故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因此导致他在学校中的学习一落千丈,这个时候教师不应该急于责怪他的表现,甚至告知家长,而应该主动与他进行沟通,了解到在他身上所发生的事情,并能主动为学生开导当前的心态,也能主动去帮助学生解决他在家庭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之后对该学生任何的优秀表现与成绩的提升,都应该表现出极大的支持与鼓励。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自然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对生活和学习也会重新燃起希望,开始懂得感恩与团结,并能够更加坚强地去面对困难和挑战,自然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原动力。只要教师展现出真诚,那么学生也会不吝回报自己的爱。
(二)用家校合作形成合力改变
但对于一个问题学生的转化并不只是单单依靠教师自身的诚意与关心就能彻底解决的,而应该与问题学生的家庭联合起来,一起表达出对问题学生的爱护,这才是最有效果的转化策略。教师可以以“家长沙龙”的方式,积极与问题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讲述自己在教育过程当中的作为,以及问题学生在家庭当中的表现,让家长进行这些完整的表述之后,教师应该以舒缓但严肃的态度,对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一些不规范甚至是严重错误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引导家长能够展现出更加合格的教育方式。在这样的通力合作下,对于还没有成为问题学生的学生,自然有更好的预防作用;对于已经成为问题学生的學生,也可以让他们重新感受到教师与家长的关怀,重新回到他们爱的怀抱中。
综上所述,用“爱心育人”理念转化问题学生的视角来看,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做到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不能做到与他们平等地交流,不能为他们解答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就不能称之为是一种成功的教育,因为他们会潜意识地认为问题学生是无可救药的典型,不想再花精力去解决这样的难题,这与当前的“生本”核心意识是完全冲突的,所以要做一个合格且优秀的教师,用“爱心育人”理念去转化问题学生的方式,是他们必须学习和运用的。
参考文献:
[1]周阳溪,罗文双.“爱心育人”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和路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30):35-36.
[2]朱红平.爱心育人 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8,28(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