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东
摘 要:教师努力给学生建立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创新型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明确落实学生在校园的主体地位,将数学计算方法通过长久练习逐渐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解题习惯。除此之外,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数学事例,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引导和纠正,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教育,为了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数学;培养途径
教师应该革新传统教学观念,提倡自由学习。换句话说,一节高效、优质的小学数学课堂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对各个知識点的有效掌控,同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经验建议。因此,本文对现阶段的小学数学各种情况大致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实际情况给出较为正确的意见,希望能为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大幅度提升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和作用
1.自主学习的内涵
现阶段的自主学习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在校表现判断学生的品格个性,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辅助,让学生根据目标自主努力,再由教师正确引导,最终学生自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不但可以快速吸收课堂知识,还可以通过教材内容与课外延伸内容结合,将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
2.自主学习的作用
自主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课堂教学更加顺利地进行下去,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自主学习是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根据要讲述的章节内容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预习相关知识,然后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判断学生掌握的程度,同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改善和巩固,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将要学习加减乘除的知识内容时,教师通过布置难易程度不相同的计算题,让学生进行预习的同时解决布置的习题,能加深学生对算数的理解程度。同时,自主学习还可以较为完整地让学生都得到一个全方位的进步。教师还要加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本来学习较为被动的学生在转变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满足感和成功的喜悦,使得学生学习更加充满自信,进而加快转变学习态度的步伐;自主学习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多组研究数据表明,人类的大脑能力十分出众,绝大多数人只是开发了极少一部分的大脑功能。因此,教师不能忽视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各种练习的方式努力刺激学生的大脑潜能。除此之外,还要改变日常教学模式,从“填鸭式”教学向教师引导学生讲课的模式转变,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学习。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办法
1.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上多激励学生鼓起信心去探索问题的根本原因。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提炼问题中的关键词句、总结数学思路、理清做题规律等内容。教师要改变之前的传统授课方式,大胆创新和谐的、自由的学习交流环境。极大程度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2.正确引导学生预习
学生是否可以自主进行学习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与质量。预习是现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法,教师通过布置教材有关内容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在课后时间对内容进行分析和提取,最终得出答案,这一过程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求教师不断地耐心引导,在不断的实践和练习中,让学生自行体会,最后慢慢形成并且发展起来。与此同时,想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必须保证其时间充足。保证在得到老师提示之后,学生有时间按照自己的理解主动去寻找适合的答案。在这期间,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除此之外,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抽查,便于可以及时解决极个别学生理解不正确的问题。如计算的熟练度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只有每天教师在课堂布置习题,每天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提高计算能力。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教师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首先让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习题,然后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熟悉并且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多鼓励学生单独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计算的解题效率,结合书本内容培养学生解题思维。同时,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新式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时刻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改正学生的错误方法,采用最合适的方案协助学生解决问题,最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