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胜利
摘 要:在当前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數学科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有利于及时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且使问题得以化解。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出现了新的问题之后,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希望能够解决问题,这在无形中有利于锻炼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依据
针对小学数学科目来说,为了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强、学习效果更好,同时促进教育工作的开展,改善教育质量,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强烈,让他们积极参加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从而使问题得以化解。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依据
第一,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对外界的一切都感到非常好奇,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所以,教师应该把握这一特征,以此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是每一个学生都喜欢的,而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积极性更强,效果也更好。但是教师如果对学生的心理认知没有任何了解,忽略了他们的心理特征,那么创设的情境必然无法被学生接受,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兴趣更低,甚至会导致他们出现不良情绪,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第二,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众所周知,在小学阶段所有的科目中,逻辑性最强的一个科目就是数学,要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逻辑必不可少,而且要学习新的知识,就必须有一定的旧知识基础。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储备,以此为基础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使教学效果更好、学习效率更高。
第三,必须高度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是千差万别的。所以,针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说,年龄特征是教师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最终的学习效果更好。面对众多的小学生,要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入短视频以及动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非常好奇,希望去探索更多的新知识,通过引入动画和视频,能够刺激他们的求知欲,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第一,在创设的情境中引入小故事。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往往非常浓厚,所以,对数学科目的教学来说,在创设情境中引入故事,也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这样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典故,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更能够让他们了解问题本质。以“体积与体积单位”为例,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个小故事,即《乌鸦喝水》,提出问题,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它使用的方法是什么。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引导他们小组合作,学生很快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理解在水中加入石头之后,瓶子里的空间被石头占据之后,水就被挤出来了,所以,石头的体积就是瓶子的体积。
第二,在情境创设中引入学生的生活情况,尤其是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如“复式连加连减”,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况,找出和他们生活最紧密的一些情节,如坐校车,校车首先到达第一站,在这一站,上来的学生数量有两名,到达下一站之后,上来的学生有5名,重复这样的动作三次,上来的学生数量分别为4名、7名、5名。然后教师提出问题,现在车上的学生数量一共有多少。显而易见,通过计算2+5+4+7+5就可以得到总人数是23。
第三,在情境创设中引入游戏活动。如“圆”的认知,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小游戏,即折叠圆并描绘折痕。在活动开始前,教师首先要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这一游戏,把纸折成不同的形状,最终使用彩笔描绘折痕,然后再去分析每一个折痕的特征,并在小组内部讨论分析,最终使问题迎刃而解,这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语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数学科目,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非常必要,而且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也有利于促进整个教育领域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任万仓.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4(24).
[2]高庆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