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大众
摘 要:随着新课改趋势的不断深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得到更多的重视,很多小学对如何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都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希望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加科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通过严谨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引导小学生树立更加全面的思想观念,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其综合素养。
关键词:生活化理念;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
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研究发现,对小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有着极其明显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化理念对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一、生活化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意义
小学生思想观念与思维体系正处于发展与建设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需要对道德与法治进行深入的学习,以确保学生能够树立更高的道德思想体系、树立科学的法治观念。生活化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能够将抽象的法治内容与道德内容生活化,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的目的。因此,通过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对于促进其形成完善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生活化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分析
1.结合生活实例,补充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较多,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明显感受到枯燥与乏味,进而会影响实际效果。但是,在生活化理念的教学应用中,将条理化的内容生活化,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可以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通过将抽象的内容生活化,学生可以在比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对道德与法治内容进行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深度,确保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内容有更加全面的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爱国实例有很多,如邱少云、黄继光等,都是切实存在的爱国英雄。将这些人物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够更加深入地让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怀的深刻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选择与当今生活贴近的实例进行感恩教育。
2.结合生活实践,开展教学活动
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让学生把握道德与法治的深刻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教师还可以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将学生引入相关活动中,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道德与法治之间的联系,开展更加科学的教学。例如,在教学有关垃圾分类的教学内容时,在不脱离课本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向实际生活,进行垃圾分类实践。通过这一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践行,可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3.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将生活化理念充分应用其中更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有深刻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高效率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例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关于“别伤到自己”,其主要讲述的内容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在灾害来临的时候保护好自己。在这一主题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地震、火灾等灾难现场的视频,并配合音频创设灾难现场的情境,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进行自我保护。比如,地震了,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马上蹲到桌子下面;火灾了,学生马上用衣袖捂住口鼻等。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够更加直观地给学生带来道德与法治教学,实现学生在科学的范畴下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教学内容,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趋势下,针对学生展开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加重要。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能够掌握更多知识,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形成更加科学的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史有进.生活化理念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5).
[2]张娇.生活化理念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J].电脑乐园(信息化教学),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