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走出手机游戏圈的实践与反思

2021-07-27 10:00黎婉仪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手机游戏解决策略

黎婉仪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让智能手机走进了千家万户。先进的通信技术工具不仅可以实现快速传播信息和获取资源,还能为使用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当前阶段,未成年人沉迷于手机游戏的问题愈发严重。文章通过对真实案例进行实践与反思,教师首先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再加强学生的思想观念教育和心理辅导,通过这些解决策略,讓学生走出手机游戏圈,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当下学生的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手机游戏;教育案例;解决策略

一、案例描述及分析

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在学生的告别声中,笔者收拾好教材准备离开教室。这时几名学生迅速聚集到一起,仿佛在研究着什么。笔者悄悄走到后门通过窗户观察他们的行动,发现其中一个男同学双手一直在点击,仿佛在操作着什么,而其余同学时不时说出的“打野也太坑了,法师落单了,赶紧去抓他”这一类的话,笔者立刻明白了他们是在研究手机游戏。而此时聚集的男生达到了七八名,他们都兴致勃勃,十分投入。为了进一步摸清状况,笔者把学生叫到了办公室询问情况。而学生的回复令人惊讶,原来班内很多学生长期沉迷于手机游戏,课上时间想游戏内容,课下时间谈论游戏体验感受,切磋游戏规则。得知了这一情况,笔者认识到必须整治班内的游戏风气。

手机游戏对人产生的影响并非全都是负面的,适当的游戏行为可以缓解人的压力,让人感到放松并调整状态继续投入工作或学习中去。但凡事总有限度,如果玩手机游戏的时间过长,就很容易造成游戏者沉迷游戏无法自拔,最终影响个人学业和生活。

二、问题解决策略及过程

为了彻底消除手机游戏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笔者采取了如下应对策略:

(一)加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

当下阶段很多学生尚未实现经济独立,他们个人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资源都需要家长提供。而他们之所以沉迷于手机游戏,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拥有个人的手机,这也是他们玩游戏并沉迷于游戏的物质基础。而这个物质资料的提供者是家长,因此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良行为的出现与家长欠缺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消除手机游戏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首先就要从根源上做起。为此,利用周末时间,笔者在微信家长群里发起了语音通话,针对目前班级内部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的现象进行了介绍,并直接指出学生这种不良行为的出现与部分家长的放任具有很大的关联。而为了帮助那些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学生尽快摆脱出来,家长必须严格控制学生的智能手机使用时间。本次电话会议中有很多家长明确表示立刻收回自己给学生买的智能手机,或者禁止学生把智能手机带入学校。学生身边没有智能手机,在课余时间玩游戏的行为也能得到有效遏制。

(二)帮助学生戒网瘾

家长控制学生的智能手机使用只是一个辅助性的工作,只要学生沉迷手机游戏,便总能找到各种方法满足自己的游戏需求。例如,有些学生的智能手机虽然被没收了,但是用家长给自己的零花钱买一部智能手机或者经常去网吧打游戏。

所以,把学生从手机游戏身边拉回来,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教育。在此部分的实施环节,笔者摸索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班级内很多男生都沉迷于名为“王者荣耀”和“吃鸡”的手机游戏,而让他们远离这些游戏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加挫败感,让他们无法从游戏中获得良好的体验而主动放弃。为此,笔者联系了在游戏公司工作的朋友,他是游戏圈里的资深人士和高端玩家。这位朋友和班级内的学生一起组队打游戏,不管学生选什么样的游戏角色,最终都会以游戏失败收场。接连的失利让这些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学生情绪逐渐暴躁,开始反感该游戏,甚至有个别学生直接把游戏卸载并表示再也不玩了。而这种结果也正是笔者希望看到的。因为学生对游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情绪,就会增加他们走出手机游戏圈的概率。

(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未成年人,对某些事物缺乏足够深刻的认识,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善变的特点。让学生从游戏中得到挫败感,从而培养他们对游戏的抵触情绪。若想真正让学生彻底远离手机游戏,教师更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促使他们对手机游戏产生正确认识,从而开展积极健康合理的游戏行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 引用案例,现身说法

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是整个教育界面临的共同难题。而与此同时,不能全盘否定游戏在人类生活和娱乐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甚至班级中有些学生确定了成为职业游戏玩家或职业游戏主播的个人规划。作为教师,不能全盘否认学生对未来的规划(因为游戏主播和职业游戏玩家也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职业),而是要帮助学生分析他们的职业规划中有哪些困难和不合理的地方。引用案例,现身说法,从而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例如在本次教学中,笔者通过网络渠道搜索了成为一名游戏主播或职业玩家应当具备的基础条件以及要面临的激烈竞争,然后把这些材料整理出来发放给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学生。而后又引用国内某些知名主播在成名之路上经历的艰辛困苦来劝导学生正视自己的未来,使学生明白当下阶段要做的是学习而不是过度沉迷于手机游戏。

2. 合理控制,科学对待

上文所述,手机游戏对游戏玩家产生的影响并非全都是负面的,合理的游戏行为反而会对个人产生促进作用。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笔者把手机游戏和学习成绩实现了挂钩,针对那些长期沉迷与手机游戏的学生,笔者规定“如果某位同学下一次的测验名次能比这一次前进5名,笔者就会和其家长沟通,让他们多玩一会游戏;如果某位同学能够考进班级的前5名或前3名,作为奖励,老师会赠送一个你们喜欢的游戏道具”。通过这种实物奖励的方法刺激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热情,而当学生真真正正地投入到学习中,便会逐渐被文化知识所吸引,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而此时的学生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自然而然也就不会过度依赖手机游戏。

三、成效及反思

本次工作的开展成功消除了学生对手机游戏的依赖,同时也给笔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启发。

(一)教育需要家校共育

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家庭教育也要扮演相关角色,承担具体义务。只有实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通力协作、无缝对接,才能保证学生远离不良诱惑,健康成长。

(二)科学认识手机游戏的两面性

虽然当下阶段沉迷于手机游戏是很多中小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但是不能因此全盘否定手机游戏,要充分认识到手机游戏的两面性。以完整的、科学的认识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才能充分发挥手机游戏的正面作用并消除其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三)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度

本次活动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具体落实教学对策环节也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阻力。而之所以出现此局面,笔者对学生的关注力度不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笔者平时在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便能尽早发现班级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的行为而后采取必要的措施。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也是笔者从本次事件中得到的重要启发。

参考文献:

[1]池莉,李双双.浅析农村小学生手机沉迷成因及应对策略[J].新生代,2020(03).

[2]缪高峰.手机冲击下小学生 健康成长保护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16).

[3]葛续华,祝卓宏.青少年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4(05).

[4]孙配贞,余祖伟.应对方式在中学生自尊与网络游戏成瘾中的中介作用[J].心理研究,2014(05).

猜你喜欢
手机游戏解决策略
手机游戏逼韩国网吧关门
浅谈如何正确引导小学生走出手机游戏误区之策略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
手机游戏试了才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