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娟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班主任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是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班级管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教师应真心关爱、关怀学生问题,与学生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尊重学生的想法,同时积极为学生策划各式各样的班级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班级管理
教育的源头是育人,而在育人这个漫长的历程中,班主任始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教育者,影响学生品格和心理发展,肩负着神圣的职责,参与、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在育人的园地里,笔者本着用责任和爱心浇灌,用热情和智慧引领,终于收获了学生的成长和育人的快乐。
一、用真爱沟通心灵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更是一门爱的艺术。它不仅需要教师用丰富的知识去哺育,更需要教师用爱心去滋润。在学生表现出色时,教师用微笑送去由衷的欣赏;在学生缺乏自信时,教师用轻柔的话语送去鼓励;对那些基础欠佳的学生,扶持代替了指责;对那些方法欠妥的学生,指导代替了漠视;对那些无心向学的学生,鼓励代替了抱怨。这种对学生态度的改变,就是教师对学生至真至纯的爱。这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小帆是笔者刚接手的班级中的一个学生。曾任教过这个班的教师对笔者说过:“刘老师,这个班有个叫小帆的孩子,有点像自闭症,和他说什么都沒什么反应,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了这个初步印象之后,笔者留意起这个学生,并与家长沟通后得知孩子在家里是很喜欢说话的,可一到课堂,小帆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就连叫他站起来回答一些最简单的问题,他也只是用眼睛盯着老师,什么也不说。记得有一次,笔者又请小帆回答问题,可无论怎样启发引导,他还是一声不吭。班上的学生耐不住了,有的在喊:“老师,别管他了!他是从来都不说话的。”笔者马上很严肃地对学生说:“谁说小帆不说话?他在家里给外婆讲故事呢!老师相信他一定能大声地把答案说出来的。”小帆听了这话,没说什么,坐下了。通过观察,笔者了解到小帆其实是一个很有灵气的学生,爱画画,爱看书,甚至还写起了“小说”。于是,笔者抓住这些闪光点对他加以表扬,还不时拿出小帆的写话读给班上的学生听。也许是感受到了教师、同学们的信任,渐渐地,小帆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此后,只要是小帆答问题,不管对与错,不管声音响亮与否,笔者都极力表扬他,还安排一些活泼的学生做小帆的同桌或邻桌,让他们在课间与小帆一起玩有趣的游戏。渐渐地,小帆变得活跃了,脸上也有了可爱的笑容,课间还不时跑来汇报他家里发生的趣事。在评选班级“每月之星”时,全班学生一致推选小帆为“进步之星”。小帆的自信心越来越足,有时还与同学为某个问题展开辩论。他的写话水平也不断提高,在市“作文大王”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俗话说:“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这也突出了严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性。爱是严的基础,严是爱的升华。“爱在细微中,严在当严处”也是笔者的工作准则之一。班长小霏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爱好广泛,能歌善舞,在各项比赛中屡屡获奖。在一大堆奖状面前,小小年纪的她渐渐骄傲起来,常常叫班上同学为她做事,甚至出现欺负同学的情况。有一天课间休息时,笔者发现平时表现很乖的小琳在偷偷抹眼泪,一问才知道事情的原委:课间休息时,小霏叫小琳帮她从班上“图书角”拿了一本书,谁知小霏发现这本书不好看,就生气地把书往小琳桌面上一摔,还责怪小琳没给她挑到好看的书。小琳觉得十分委屈,但碍于小霏是班长,所以小琳没将情况告诉老师,只是偷偷地流泪。得知情况后,笔者马上找来小霏,结合前一段时间观察了解到的情况,让小霏谈谈自己在这段时间的表现。面对笔者严肃的目光,小霏反思了自己的行为。笔者不失时机地指出她的不当之处,并给她讲居里夫人、周恩来总理等名人谦虚好学、诚恳待人的故事。在耐心教导下,小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她诚恳地向小琳道了歉,还表示今后一定要努力改正缺点,争取当一个出色的班长,成为同学真正的好榜样。“严慈并济”,将爱的阳光雨露播撒在学生的心田,让他们从中获取成长的力量。
二、用民主管理班级
在班级管理上,笔者把重点放在“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学校中得到最好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制度制定的指引者,制定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可让班级永葆活力。制度怎么制定?什么才是合适的?制度价值怎样得到认同?认同后如何持续?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是对班主任专业素养的集中考验。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笔者采取一系列民主、和谐管理班级的方法。
(一)增设管理岗位,一人一岗
除了常见的岗位外,还增设了如“图书管理员”、保管门钥匙的“门长”、检查红领巾的“红领巾长”、负责午休摆放鞋子的“鞋长”等。班里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管理岗位一旦产生,由笔者颁任“委任状”,并张榜公布,以使其各尽其责。实践证明,分工越细,学生完成得越好。
(二)岗位轮换
班级的每一个岗位,尤其是主要岗位,实行定期轮换,如值日班长制,每人做一天,每天轮流。学生从中获得了当班长的体验,人人得到了锻炼,增强了责任感。
(三)讨论制定班规
校有校纪,班有班规。有了班规,班集体的建设就有了制度的保障。班规的制定需要班主任和学生共同讨论。每学期初,笔者都组织学生讨论“班级目标”“班级公约”“班级奖罚细则”,并将这些内容张贴于教室的墙壁上。因为这些内容都是学生自己讨论制定的,所以班级中的各项任务从以前的“要我做”变为“我要做”,班级的整体风貌越来越好,班集体成了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在每一个班级中,班级制度都不会一成不变,而是因生而定,不断修正,科学重构,及时注入新鲜血液,使班级发展健康而鲜活,班级管理更为制度化、科学化、精细化、常态化。
三、用活动引领成长
丰富多彩的活动能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能享受成长的快乐,笔者建立了三个主题的活动。首先是“节日共庆”。每学期,笔者都会根据每月的一些节日指导学生组织有关的活动。例如:三月份,班里开展的是“植树护绿在行动”“地球,我们共有的家园”“争做环保小卫士”等活动;国庆节前夕,进行的是“爱祖国、爱家乡”的系列活动。其次是根据个人能力的具体情况,及时开展“生活小能手”的活动。例如:针对学生自理能力差的特点,组织“系鞋带比赛”“整理书包比赛”“叠衣服比赛”等;针对学生自控能力差的特点,开展“我是情绪小主人”班会……此外,为配合学校工作,笔者经常会举办“才艺之星”的班级比赛活动,如花样跳绳、踢毽子比赛、朗读比赛、软(硬)笔书法比赛、作文比赛、英语口语比赛等并及时在活动记录专栏上公布这些比赛活动的结果,让获奖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人倍感欣慰的是,这些活动不但让学生得到放松和快乐,而且对改变“问题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班上有几个沉迷游戏的学生,他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因此教育起来常常力不从心,收效甚微。尽管教师经常找他们聊天,跟家长沟通,想方设法表扬他们的闪光点,但他们却依然我行我素,不愿意按照建议去做。但是,随着活动的增多,班中学生的热情越来越高涨,集体的凝聚力越来越强,他们也慢慢融入了集体,与大家友好相处,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对教师也没有了抵触情绪,师生之间的交谈变得融洽轻松。是班级活动融化了这些学生思想上的坚冰,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的才华得到了展示,能力得到了锻炼,心灵获得了成长的营养。
四、用班级文化陶冶情操
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有利于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重要文化环境。环境育人,润物无声。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体现班级特色而又温馨舒适的学习氛围,每学期初,笔者都与学生讨论如何精心布置我们共同的家——教室。每次接到任务,学生个个热情高涨。确立主题、设计版面、准备材料……在课余时间,师生同心协力,或写或画,或剪或贴,忙得不亦乐乎。精心的布置下,一个个独具匠心、设计新颖、色彩斑斓、充分体现班级文化的栏目便展现在大家眼前。走进我们的教室,每个人都会被一面面赏心悦目的墙壁所吸引:“班级公约”是大家共同信守的承诺;“温暖的家”把每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星光闪烁”让你我他充分展示个人风采;“七彩童年”反映了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硕果累累”开创了小组间比学赶超的竞争局面;“童言童真”给学生的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图书角”让班级充满了浓浓的书香……
此外,班级共同编写的《特色班报》更是一度让我们班师生成为校园里的风云人物,全校班级争相效仿。班报每月一期,学生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收集整理资料、设计版面、文字打印、审稿校对等工作。班报内容分为四个板块:一是供班主任表扬的“风云人物”,主要公布近期班中的好人好事、各类标兵等;二是供家长阅读的“家校园地”,主要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活动,分享家教的文章,还可以通过“家长寄语”,如“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等小板块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三是推荐阅读书目专版“阅读天地”,不仅指导学生有目标、有选择地买书、看书,还及时分享学生的读书心得体会,并评选班级“阅读之星”等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四是“小荷尖尖”专版,包括“习作展示台、作文技巧通、习作点评栏”三个栏目。其中,“习作展示台”着重展示学生优秀习作,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技巧通”着重介绍作文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习作点评栏”则为作文进步的学生搭建写作平台,展示他们的习作,并有教师的精批细改,从而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全班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在这种人人参与、共同进步的班级文化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得到了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也大大增强。
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下,多年来,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每个学期都被评为“先进中队”“温馨班级”“文明示范班”“书香集体”;班集体在所参加学校的合唱比赛、体操比赛、运动会比赛等中均有出色的表现;每学期期末“知识与能力”综合测试,笔者所带的班的平均分在年级中都名列前茅。学生有20多人次在市级书法、演讲、作文比赛中获奖……这些成绩表明了学生在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健康成长,也印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能结出的累累硕果。
教育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唤醒与鼓舞。教师遵循尊重与发展的教育原则,去唤醒学生的自律、自觉和自省意识,激发他们潜藏的能力、志趣和爱好,让学生在宝贵的少年时代中有所收获,有朝一日能破茧成蝶,润育出一段生命的芳华。多年来的教育经历使笔者深刻地认识到,育人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切忌急躁和功利。教育之路很漫长,但不乏诗意和芳香,唯有保持播撒爱心的初心,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收获学生的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