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的传承路径研究

2021-07-27 02:05盖双玲
商业文化 2021年15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课程体系

盖双玲

我国自2004年8月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之后,陆续颁布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法律制度,推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历程,突出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的重要性。当前在全球一体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些民族所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面临消亡的危险,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当前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民族文化的本土化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也认识到在唤醒民族文化自尊和自信的过程中,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地方高校科研和人才上的优势,具有得天独厚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高安的采茶是一种流行于江西宜春地区的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民间彩灯、浙江小调等的影响形成。高安的采茶戏于2011年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的两种文明,共同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范围指的是被各种群体、团体、个人等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的一些形式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等。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

一个民族的思维、文化意识等都蕴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记。一个民族文化的消失也就代表着一个民族文化的衰落。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弱势文化和边缘文化逐渐被主流文化侵蚀,一些传统的习俗发生了严重变化,许多文化记忆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为人们淡忘。例如,当今高安的采茶戏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与尴尬。首先,许多戏曲团英才匮乏,后继无人,往日的风光不再,以及相关学术研究不足,传承工作堪忧等问题。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地方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

为非物质文化传承培养人才

地方高校的师生是地方文化人才的主力军,在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地方高校的师生拥有一些专业的知识经验,很多教师在多年的科研中积累了大量的有关当地的历史、民俗以及民间艺术相关的一些知识,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其次,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具有非常完备的人才培养机制。因此,可以借助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优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接班人。年轻人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抓住了年轻人的主力军,也就是抓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脉络。

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资源

高校相比于其他的个人和企事业单位在资源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地方高校的图书资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发掘、分析和研究等提供了必要的文献基础。例如高校的地方文献库具有非常丰富的地方史、民俗、地方志等一些图书文献,是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的材料。其次,地方高校与地方的遗产分布距离不远,具有非常好的地理优势,有利于进行民俗调研、采集汇编等相关资料的收集等。此外,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员素质比较高,能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必要的经验和技术的支持。最后,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库的建设和技术也非常强大,方便通过网络了解到最新的课题信息和研究成果。

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高校是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要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和资源优势。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散落在民间,缺乏一些系统的理论和文化记载,高校的科研工作可以推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历史发展脉络以及文化环境等的了解和记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的文化价值进行挖掘,促进让你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促进非物质文化的推广,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专业的师资队伍

在振兴非物质文化的遗产上,教师的角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保护意识。例如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以及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在教学中更多地融入一些历史知识,注重自己对民族文化的学习、理解。其次,学校应该注重对教师民族文化素养的培训,通过科学、系统的培训方式促进教师的文化素养。再次,可以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艺人聘请盎维荣誉教师,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最后,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科技技术,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路径,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专业的设定

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应该注重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培养,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高校在结合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的基础初上,设置相关的专业和课题,注重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具体的融入路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将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高校公开课的课程设计中,比如将传统美术类、表演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公共艺术教育或者美育相关的课程体系中,将礼仪类、节庆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另外也可以根据各高校的主要办学重点方向将各类的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例如医学类高校可以把本土的传统中医药类、饮食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自身的专业课程体系中。高校应该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课程进行实践教学,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课程体系,编写适用于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的教材。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设定有利于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上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

依托高效图书资源,打造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平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浓厚的地域特色,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但是缺乏相应的影像和文字资料等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和保护方面受到非常大的威胁。很多非物质问哈遗产的传承人非常少,甚至只有一个或者后继无人,一旦传承人突然离世,就会导致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失传。因此,地方高校要重复你发挥其优势,在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上发挥一定的作用。当前高校图书馆建设也是高校建设项目的重点工程,高校图书管应该具有自己的馆藏特色和优势,因此,可以从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护上着手,提高图书管的地域特色。可以在让部分专业的图书管专业人员进行民间走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情况进行调研,尽可能多地收集到更多的有关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纸质的和电子的材料。

结 语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传承路径的探索,对于国家的精神文化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地方高校作为地方人才和资源的聚集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方面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高校应该利用自身的人才和资源优势,开设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延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到学校授课,提高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兴趣和意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并促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丁彦.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的路径与对策研究——以“常州吟诵”为例[J].大众文艺,2018(20):188-189.

[2]龔春英.地方高校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6,26(04):59-62+67.

[3]周君.地方高校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刍议[J].艺术家,2018(11):110.

[4]魏玮.高校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作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01):125-126.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Tough Nut to Crack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