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翔
在清明假期,《炉石传说》在广州长隆组织了又一次的黄金赛,黄金赛相比于其他项目的职业赛事,并没有那么的固定的赛期,全国各地的玩家都可以报名参加,上千人在线下共同比赛。更像是一个大party,聚会的性质甚至超过比赛本身。
过去三年里,中国的电竞近乎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赛事制作用到的设备,搭建的成本和奖金的数额都在成倍的增长,当然观众们也看到了更为精良的赛事内容。可是,接下来的问题是,观众是不是被升级的内容所打动呢?
在长隆国际会展中心里,现场的搭建水平并不算精良,但是,当Kimmy夺冠之后在台上近乎哽咽分享自己喜悦的时候,坐在我前面的一对男女,女生给男生递了纸巾。
几乎同样的位置,一天前,那里坐着四个大学生,从外地来广州看比赛,在知道长隆景区不能叫外卖之后,四个人分享了一包薯片之后,为了不错过比赛,一直挺到深夜才离开去景区外找宵夜。
即便是已经打到很晚,台上也没有什么大牌主播在比赛,但观众席仍然有不少观众聚在一起,盯着舞台上大屏幕的变化。你可以和身边素昧平生的人分享对比赛进程的见解,一起吐槽平衡性设计师的改动。
《炉石传说》已经第七年了,从最初的测试到今天,可能暴雪也没有预测到这款以兴趣为开发目的的游戏成了重要的收入支撑。中国人喜欢讲“七年之痒”,显然在经历了七年之后,它身上到底拥有哪些符合经典暴雪内容的优势,又在新的领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这其实是个不同于绝大多数电竞项目的命题。
最先要回答的问题肯定是来自于认同感。这是任何亚文化走向流行文化都要经历的阶段,如何保有认同感,当一个电竞项目足够大的时候,认同感注定会变得稀薄,观众们有了更多的立场和诉求,彼此之间的认同也就随之降低了。而这部分是比赛更高的制作标准和影响力提升并不能带来的。
在黄金赛现场,炉石项目给出的答案是人,仍然保持着亚文化的姿态,用更贴近观众和榜样来连接这些彼此,形成了一个很稳固的社区环境。这个社区里就简单的从人到人,中间没有机构或者版权作为商业载体横在这里。
Kimmy在采访里和记者们分享带着母亲和姨妈在餐厅里遇到喜欢自己的两个小粉丝,指着他说“哇,国服第一进化萨”,然后还来求了合影。整个赛事的组织过程里,解说台下并不是封闭的通道,观众们可以在一轮比赛结束之后在解说台的出口等着自己喜欢的解说和嘉宾出现,大家一起合影。
虽然经常围的水泄不通,但是你找不到什么看上去很疯狂的,因为认同感而产生的亲近是凝聚炉石传说玩家、观众和榜样们非常重要的纽带。即便炉石实际的观众和玩家数量,已经超脱了大部分亚文化群体的规模,在这里,我们看到电竞的另外一种模式,不进入流行文化,而是以线上线下的内容、赛事和交流活动完成全国各地亚文化社区的聚集。
当然,这样的认同感并不是没有价值,相比于短平快的利用赞助商变现,其实社区内借由认同感而完成的IP产品则是更直接的变现方式。天天卡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然爐石的社区远可以承载更多的原创内容和衍生品消费。
和认同感同样重要的部分是竞技带来的代入感,这个部分我在长隆之前,我更多是觉得这和投入密切相关的,原本这可能是个更贴近舞美专业的问题。可是当你进入现场,选手就在你不远处比赛,你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个正在陷入长考选手的神情,甚至被那边的气场影响,也或多或少陷入紧张的情绪。
除了比赛场景之外,还有大量的围挡上都印满了明星选手、主播和他们的梗。
陌生的比赛场景和熟悉的梗形成了一个更稳定的氛围,炉石的观众们在这里是放松自然的,在熟悉的环境里,代入感换了一个方式,变成了体验感。选手们的操作、运气和精神,都自己日常的游戏或者观看直播找到了契合点。
一直到比赛结束,三天时间里,我并没有找到什么合适的方法论,更像是自然而然的一种选择,在这样的选择之下,炉石传说的电竞故事已经走了七年,而且远没有看到尽头的样子,那么借助更便捷的连接每一个独立个体的电竞模式,是不是也可以走下去呢?在所有的流行文化都越发进入零和游戏的时代,稳定且有延展性的亚文化社区可能是另一种不错的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