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强,袁文富
(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1)
总图运输专业设计核心是布置,包括平面、竖向及立体空间的布置。物流关系既是影响布置的重要因素,也是布置的根本基础。钢铁厂总平面布置是在厂址选择及总体布置的基础上,既要符合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还要根据工厂规模、生产工艺流程、物料流向、功能分区、厂内外运输、厂区地形及预留发展等,全面地、因地制宜地布置工厂所有建筑物、构筑物、运输线路、管线等。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研究,选择最优方案,使整个工程拥有最佳的工艺流程、明确的功能分区、整洁绿色的生产环境以及良好的发展愿景。
烧结工序承接原料场原料,为高炉提供烧结矿的工作内容,是钢铁厂重要生产工序之一。烧结原料工程总图布置对生产稳定顺行、运维费用和工程投资控制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就以某钢铁厂烧结、原料的布置为例进行总平面布置的设计优化研究。
根据工程给定的红线范围,要求红线内布置的内容为一座全封闭环保原料场(以下简称原料),2台265 m2烧结机(包括烧结脱硫脱硝、余热发电;以下简称烧结)、3座600 t/d石灰窑、80万t/年的球团厂。考虑了综合物料流向、地形标高等多方面因素,最后筛选出两个比较可行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研究选择出更适应生产要求的紧凑型布置方案。本次主要对烧结、原料进行比较,不考虑对石灰窑及球团的影响因素。
1.1.1 布置方案1
原料烧结水平横向布置,原料在南侧,靠近火车、汽车卸料区域;烧结在北侧,靠近高炉矿槽方向。本方案物料流向由南向北,具体布置如图1。
图1 布置方案1(m)
1.1.2 布置方案2
原料、烧结垂直竖向布置,原料在西侧,也靠近火车、汽车卸料区域;烧结在东侧,较靠近高炉矿槽方向。本方案物料流向先由南向北再向东,后向西向北,具体布置如图2。
图2 布置方案2(m)
根据统计计算占地比较结果如表1。
表1 占地比较 m2
由表1得知,综合红线范围整体布置,方案1与方案2占地相同。但方案2中球团用地狭长,不能完全利用,而方案1比方案2布置更宽松,物料流向由南向北也更合理,且无折返。
单分析烧结原料,方案1比方案2多占地9164 m2。
两种方案布置方式中各单体建构筑物大小没有变化,因此只考虑不同项。由于内部及外部皮带连接及倒运距离不同,所以通过对原料及烧结所有料种皮带长度及运输量做统计计算,最终结果如表2。
表2 投资及运行费用比较
从表2得知,方案1比方案2投资少242万元,同时年运行费用每年少84.075万元。
1.4.1 进料衔接
原料场进料需从端部接入,故方案1原料进料倒运一次就可进入东西向布置的原料场,而方案2原料进料需倒运两次才能进入南北向原料场。同时方案2比方案1球团进料皮带加长200 m。
1.4.2 出料衔接
方案1与方案2出料基本无差别。
生产工艺的要求对竖向布置影响重大,因而竖向布置中必须予以考虑。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垂直等高线方向的建、构筑物场地宜尽量短。有些车间地坪可利用地形形成台阶或斜坡,以减少挖方高度和减少土石方与边坡的处理量。
综合考虑红线内部道路、周边公辅道路、现有道路的顺畅与合理衔接,最终确定方案1。原料区域标高83.50 m、烧结区域标高90.50 m,方案2原料区域标高92.00 m、烧结区域标高84.00 m。
根据统计计算占地及土石方量,结果如表3。
表3 土石方量比较 m3
虽然方案1土石方量较多,但考虑到现场土石方量基本都为岩石(只有表层土),再结合当地建筑材料较缺乏情况,大量岩石可以用于工程建设,因此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所以对于此项目土石方量大,不再是缺点而是优点,在平整场地过程中反而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回报。
方案1:火车卸料区域(76.80 m)→原料(83.50 m)→烧结(90.50 m)→高炉(108.50 m)。
方案2:火车卸料区域(76.80 m)→原料(92.00 m)→烧结(84.00 m)→高炉(108.50 m)。
由此可以看出原料从回车卸料区至高炉,方案1提升高度31.70 m;方案2提升高度39.70 m。
2.3.1 红线内挡土墙比较
红线内方案1挡土墙高度7.0 m、长度440 m,方案2挡土墙高度8.0 m、长度540 m。
2.3.2 红线周边挡土墙比较
由于红线区域西侧标高由北向南依次递减,方案1北侧标高108.50 m,南侧标高83.30 m,方案2北侧标高108.50 m,南侧91.80 m,所以导致方案2原料场南挡土墙高度为15 m高,且方案2原料场西侧标高无法递减(平段标高92.0 m),不利于北侧及红线西侧(标高92.0 m)区域排雨水,雨水最终向东南方向排出。
经过测算红线内及周边挡土墙的总体费用,可知方案1是比方案2较少的。
1)通过分析研究,烧结原料工程总图布置选用方案1。
2)烧结原料总平面布置形式影响工程占地、投资及运行费用,在工程设计时应深入比选、持续优化,紧凑型总图布置有利于工程建设。
3)烧结原料竖向布置必须服从生产工艺需要。
4)钢铁厂总平面布置相对其他工业是较为复杂的,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诸多,还需要了解相关的专业内容。同时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工艺设备的升级换代,总平面布置还必须具有创新思维,要做出各种不同布置方式的总平面布置方案,以求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