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施工人员习惯性不安全行为研究

2021-07-27 06:38:38胡兴旺孔德浩刘权斌
科技视界 2021年19期
关键词:基坑施工人员事故

胡兴旺 赵 莉 1, 李 昊 1, 孔德浩 刘权斌

(1.吉林建筑大学事故预防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00;2.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0 引言

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保障,社会的繁荣稳定,=靠什么呢? 靠科学、靠技术、靠经济,同时还要靠安全[1]。 安全有多个方面。 小组成员在项目进行之前,在知网搜集相关文献进行阅览发现,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项目组对建筑施工基坑坍塌事故间接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也没有相关文献表现。 查阅发现大部分是关于建筑基坑坍塌事故直接原因的分析, 而本项目组所要研究的是建筑基坑坍塌事故间接原因的分析,主要从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习惯3 个方面对建筑基坑坍塌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进行分析。

1 案例收集与初步结论数据统计

1.1 案例搜集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的数据显示,2010 年至2020 年, 近10 年全国发生基坑坍塌事故694 起,10 年占所有事故总平均数的12.07%, 证实了我国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十分严峻的形势。

小组成员从安全管理网、中国知网等网站搜索得出,10 年间较大事故以上并得出结论的有62 起,其中11 起一般事故,44 起较大事故,4 起重大事故,3 起特别重大事故。 还有较多的坍塌事故原因未能调查清楚,坍塌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一直居于高位,随着建筑行业建造方向往高处发展,解决坍塌事故会成为重中之重。

1.2 初步结论

小组成员通过对搜集到的62 起事故案例调查报告进行了原因的初步总结,通过成员的分析,总结出了以下的5 种原因:

(1)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

(2)安全管理职责没有履行到位;

(3)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

(4)现场制度落实不到位;

(5)监理单位监督检查存在缺陷。

通过初步分析,得到了以上的五种原因。 接下来,对以上的5 种原因进行了数据的统计,统计了每种原因发生的次数, 以及计算了这些原因发生的频率,分析每种原因所占的比重。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小组成员通过对62 起事故案例的初步分析,已经得出了以上的5 种原因。 对这5 种原因进行了次数统计和发生频率计算,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数据统计与分析

通过表格中信息的展示,可以分析得出,“监理单位监督检查存在缺陷” 这种原因发生的次数最多,发生的频率最大;“现场制度落实不到位”发生的次数最少,发生的频率最小。 通过的分析可以知道,“监理单位监督检查存在缺陷” 大概率导致坍塌事故的发生,所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大的方向。

2 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分析

本次问卷共发出200 份, 实际返回问卷190 份,每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表2 所示。

表2 数据反馈

通过发出的问卷及返回的问卷数据, 可以看出,“安全管理职责没有履行到位”、“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监理单位监督检查存在缺陷” 这3 种原因占主导方向,问卷返回的数据显示这三种原因所占的比重相对很大,发生的概率很高。 也就是说,这3 种原因是基坑发生坍塌事故的重要原因,这样为后续事故发生原因和模型构建给了一个很大的方向。

3 “2- 4”模型分析

3.1 “2-4”模型介绍

行为安全“2-4”模型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探究安全事故“管理漏洞”的确切原因[2]。 “2-4”模型既是用于事故原因分析的模型,也是用于事故预防对策设计的事故预防模型。 “2-4”模型侧重于研究行为安全方面的事故原因,并且将事故原因追溯到组织及每个相关人员。 “2-4”模型从安全文化入手,将安全管理体系分为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习惯3 部分,对引发事故的不安全动作、不安全物态进行分析,从根源原因、根本原因分析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有利于从源头控制事故发生。

“2-4” 模型继承了海因里希事故致因链的逻辑性,并将单一事故伤害变为综合伤害,提高了事故致因链的应用范围和程度。 “安全文化”的添加为事故发生的根源带来了可研究性, 使得预防方向更有目标,对控制事故有更明确的起点。 对“安全管理体系”的分析使得个人行为和组织行为之间产生联系,对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有了准确的分析点。

“2-4”模型将更深层次的监管、心理等因素从事故中剖析出来, 使得事故发生原因具有更完善的解析,证明了组织管理在事故预防中的重要作用,也从侧面证明了“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安全理念的正确性。

3.2 “2-4”模型分析

3.2.1 安全知识层面

知识代表层次,对安全的理解越少,造成事故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安全知识方面,施工方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有:施工人员缺乏应急事件处理经验;施工人员对安全隐患认识不够;未按照结构设计规范要求设置防护;建设单位自身技术力量薄弱,不具备组织管理工程的条件和能力。

从表3 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 在安全知识方面,隐患主要产生于施工人员对安全隐患知识认识不够,这代表着,应重点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表3 安全知识问题统计

3.2.2 安全意识层面

意识代表决定,缺少安全的意识,做出不安全动作的概率越大。 在安全意识方面,挑选管理出现有较为严重的问题有: 管理机构对责任制度的不重视;未意识到施工方案的重要性;未意识到应急自救措施的重要性;管理人员对现场三违行为不重视。

由表4 数据可以知道,安全管理人员对应急自救措施的意识存在不足,导致其出现次数和发生频率较高,需加强安全自救意识培训。

表4 安全意识问题统计

3.2.3 安全习惯层面

习惯影响人的行为,不良的习惯越多引发不安全动作的次数也越多。 在安全习惯方面,选择出条例未能引发改变的习惯有:日常检查力度不够,未及时发现解决安全隐患,施工人员经常违章操作。 只要对重大危险源,或者说对能够造成重大伤害事故发生的设备、设施和场所实施有效监控,防止出现事故隐患,则事故是可以预防的[3](见表5)。

表5 安全习惯问题统计

事故的发生往往由于隐患排查不利,不能及时解决安全隐患的检查是无意义的, 通过折线图必须知道,安全隐患,发现一个,就必须及时解决一个。

3.3 案例分析结果

“2-4”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安全知识方面,施工人员由于知识层次不够, 对安全隐患的认知不足,对安全防护没有清晰的意识,引发事故的原因中占了一半的比重。 超过1/4 的施工组织不具有组织管理工程的条件和能力,这对建筑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 在安全意识方面,管理机构对责任制度的不重视、管理人员对现场三违行为不重视,对施工人员是否容易违章操作有直接影响,对事故发生有着间接影响。 施工人员对施工方案的不重视对建筑质量的影响较大。 安全习惯方面,日常检查力度不够,导致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不够, 施工人员违章操作的行为也十分常见,这些对事故发生有着根本影响。

安全建议的落实是降低事故发生率的关键因素[4]。

4 结论

对这62 起建筑施工坍塌事故从安全知识、 安全意识、 安全习惯3 个不同的层面进行事故原因分析。通过分析,得到了3 种不同层面中诱发事故的各种原因,并通过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算得到了每种事故原因所占的比重。 从这些事发原因所占的比重,清楚地知道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这3 个大方向中哪些发生原因最为突出,这为项目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准确可靠的方向。

猜你喜欢
基坑施工人员事故
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的工匠精神培育
微型钢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全套管全回转咬合桩在基坑支护中的技术应用
学中文
基坑开挖及加固方法研究
基坑开挖对邻近已开挖基坑的影响分析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28
基于GPS技术的施工人员区域调车机管理系统的研究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水上消防(2014年2期)2014-12-17 0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