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安春
摘 要:《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实行园长负责制,园长负责按照有关规定指导、检查教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并且给予奖惩,负责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和思想工作,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在乡村幼儿园管理实践中,进行管理艺术的发挥还需要园长进行“行为引导”。
关键词:行为引导;幼儿园管理;价值观
幼儿园教师来自不同家庭、地区,接受教育程度也不尽相同,他们的价值观往往也不同。价值观不同,对人、事、物的态度就不同。因为价值观是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是人基于一定的思维认知做出的判断。同样一件事情,不同人做结果就会不同,这就是价值观差异。价值观差异越大,思想就越不统一,对于管理而言,难度也就越大。
摔跤之后
一幼儿在户外晨练中和别的孩子互碰,摔了一跤,当时哭着喊疼。教师通过觀察该幼儿在游戏、走路中的后期动作表现以及询问孩子状况,判定孩子应该是没事了。并于当晚和孩子母亲反馈了白天的事情后,孩子母亲就把孩子接回去了。
回家之后
第二天中午,孩子的父亲带着孩子来到幼儿园门口说:孩子已经带到社区医院拍片子,现在医院诊断建议带孩子到大医院去看一看。现在来找老师要说法。基于这种情况,老师向园长大概描述了事情的经过,我立即安排教师、孩子的父亲以及孩子去南京儿童医院就诊,并安排幼儿园安全主任陪同。
就医之后
时间来到下午四点十五分的全园教职工大会上,就医人员未归,也没有确诊的相关消息。班级配班教师汇报说幼儿的母亲在幼儿园外要求见园长,配班教师先行接待了该家长了解情况。此时保健老师汇报孩子被医院确诊为软组织轻微受损,建议休息,并告诉我医药费是孩子父亲支付。会议结束后,园长和孩子母亲进行了沟通。
到此,孩子确诊没有问题,家长也沟通完毕。事情似乎已经结束了。但教师们却在此事件中暴露出了不同的价值观。有的主动,有的被动,有的主观,有的客观,有的格局大,有的格局小。如果就此结束,下次老师们还是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事件,怎么办?——仍旧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
对事不对人
和安全主任个别谈话。主要针对三个问题进行:你的身份是什么?你在处理事件中想到了什么?你做了什么?你为什么会这样想、这样做?
和保健老师个别谈话。主要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会主动了解这件事?
和班组长个别谈话。主要针对以下问题进行:如果事情可以重来一遍,你会有什么新的方法吗?为什么?
领导者是价值观传播的关键人物。
首先,领导者要学会高难度对话——批评。有的领导经常采用表扬的方式,批评一带而过,这就容易产生误解。尤其是面对原则问题,不明确的批评“重蹈覆辙”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大。但批评容易使对方不接受,从而达不到效果,所以批评才是高难度的。这就需要领导有“双赢思维”,这样能顺利进行下去的对话式的谈话才能收效显著。
其次,领导者要学会营造氛围。轻松的氛围,才能人人敢说,说出来才能真实交流,才能理解与接受,才更加容易传播价值观。谈话中的放松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来自日常的积累。
最后,领导者要关注细节。因为价值观无所不在,领导要善于把握重要细节剖析,但也不能事无巨细。
“行为引导”是建立价值观的关键环节。
价值观不是一成不变的。价值观改变的流程一般是:确定价值观、评估价值观、行为引导、行为转化、行为强化到改变价值观。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可以找出价值观改变的关键点。比如说上面的案例就是一个关键事件。事件中有家长、教师、管理者以及领导。四者之间都有密切联系,但核心人物是领导。该事件如果领导没有后续的“对事不对人”环节,该事件只能成为工作中的一件“小事”,发挥不了价值。但该事件中领导经过明确态度,表达价值观;通过个别谈话创造问题环境,引发教师的思考,有助于教师内心产生对话;通过小组谈话换位思考,有助于同类问题的最高位解决;通过表扬的方法,巩固肯定教师的做法,强化价值观。个别谈话、小组谈话以及表扬等交流方法都是“行为引导”的有效方法。该过程就是“行为引导”的过程——对话交流、价值激励。
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是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保障。
将价值观融入并渗透到管理活动的各方面与各环节,转化全体人员的自觉行为,并将价值观融入品牌形象中,从而形成自己的品牌,就一定要经常对制度进行再优化,记录当下制度中产生的行为以及后果,循环往复调试,使我们的行为始终有制度可依,有绩效可奖,那么就一定会较快地建立核心价值观,也就能实现共同价值。
参考文献:
白悦.幼儿园教师的管理问题和解决对策分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20(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