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凤明
摘 要:幼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是幼儿园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宁和民族的未来。幼儿园合理的安全机制关系到全体幼儿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幼儿园正常教育活动的保障。但是,幼儿园现行的一些安全机制却存在过度化的倾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儿童的自然发展,不利于幼儿园幸福教育的开展。因此,幼儿园需要制定合理的安全机制,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关键词:安全机制;过度安全;幼儿园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1-20
楼道踩踏、食物中毒、溺水身亡、马路“杀手”……这些安全事故每天都在吞噬着“祖国的花朵”,威胁着孩子的生命安全。
面对不断出现的安全事故,幼儿园迫切需要制定相关的安全机制以确保幼儿的安全。这些机制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一些可能引发危险事故的因素,但在保障幼儿生命安全的同时,却又造成“保护过度”,反而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一、安全机制过度的表现与不利影响
1.安全机制过度的表现
(1)三重门卫。幼儿园已经配置了专门的保安员进行门岗保卫和园所巡逻、出入登记、周边定时检查、物品器械的安全和维护等工作。但是,当地的派出所直接到幼儿园安排任务,明确表示由于公安部门人力不足,在入园与离园时间不能到幼儿园维持工作,要求幼儿园在门口对面再建一座治安亭,请一位专职保安值班,确保幼儿入园和离园安全。这样,幼儿园的保安就变成了巡逻、门岗、门亭的“三重保卫”。
(2)过度喷杀药物。在登革热防疫期间,防疫部门通过上级部门不断强调:学校、幼儿园一定要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并且做了详细的规定。为了确保幼儿园不出现传染病,除了每日常规的紫外线消毒、消毒液浸泡消毒、高温消毒之外,每周一、三、五在幼儿离园之后还要在教室内外喷洒灭蚊药水。
(3)严禁家长进园。由于社会上出现校园袭击事件,上级部门要求幼儿园禁止家长入园,因此,幼儿园就更改了相关的接送机制。晨间接待要求教师七点半就列队在幼儿园门口迎接家长和孩子,从家长处接过孩子后认真观察孩子的情况,然后孩子自行到校医处进行晨检,最后自己走回教室;离园的环节中同样如此,家长在幼儿园门口列队,孩子在幼儿园内列队,由老师一个个带出校门,直接交到家长手中。
(4)环境材料的过度。幼儿园为了安全,把草地或花园改建为塑胶地面,再铺上安全垫,代替原来的草地和土地;教室内外所有的墙角、桌角、台阶边角等也都进行了“圆润”处理,即用软包条、软包角给予包边处理,做到幼儿园无坚硬棱角。
除此之外,过度的安全机制体还体现在消防物品的配置、视频监控的安装、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机制及动态监管、检查、公示等方面。一定的安全机制是幼儿园安全的必要保障,但过度的安全工作就变成幼儿园的工作负担。
2.过度安全机制的不利影响
幼儿园安全机制的存在为幼儿园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但目前安全管理上的“过度保护”,却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园教育活动造成了不利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过度的安全机制会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例如,走平衡木,跳房子、踢毽子、蒙眼走路、踩小高跷等游戏活动,这可以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灵敏度。相关管理部门一直向幼儿园教师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在组织活动时,老师为了确保不出现意外,为了顾及幼儿的安全,忽视了对幼儿平衡能力、动作协调性的锻炼。
(2)增加幼儿园不必要的成本。民办幼儿园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费,而在成本核算中,职工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已经占了每月收入的70%,剩下的30%还要维持幼儿园正常的运作,如办公费、维修费、物业管理费、电费、设备购置费、培训费、财务费等开支;然而由于安全机制的规定,幼儿园必须添置一些不必要的材料,这就导致幼儿园的支出大大增加。例如,门口保安的费用、园内地面软化费用、消毒器械的购置费、安全用品(所有1.2米以下的墙边贴上防撞条)费用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幼儿园支出。
(3)阻碍了与家长的正常联系。从幼儿园禁止家长进园这件事上看,幼儿园忽视了“为家长服务”的办园宗旨。其实,家长在每天接送孩子入园和离园时,都是一个和老师简单交流沟通、了解自己孩子的一个有利时机,可是幼儿园硬性的接送机制减少了家长和老师交流的机会,阻碍了沟通联系。
二、幼儿园安全机制过度的原因
1.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能力不足
在幼儿阶段,孩子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爱玩、好动、好奇的特点在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爱跑、爱玩、爱探索,对什么东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在活动中他们难免要奔跑、跳跃、钻爬、攀登等,往往会忽视自己的安全。然而,由于孩子动作灵敏性和协调性比较差,在活动中可能会不自觉地闯祸甚至是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例如,幼儿在活动中突然跌倒、因争抢玩具打架、从秋千上摔下来、抛接的物品落到自己或同伴的身上等情况。当处于危险时,幼儿又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这就导致老师在组织开展活动时畏手畏脚,甚至拒绝户外活动。
2.家长的过多要求
家长对孩子的过度紧张与过度保护是造成幼儿园“过度保护”的另一项重要原因。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担心孩子在意外受伤时要如何对家长解释。在日本,小朋友在幼儿园受伤了,家长会对老师说:“对不起,老师, 让您担心了。”而我们的家长则会要一直追问孩子受伤的过程,这样的做法不利于教师组织活动。
3.政府施加的压力
安全事故的出现,同时带来的是家长甚至媒体的关注。家长的口碑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生源,这是民办幼儿园生存最根本的问题。如果按上级部门要求开展安全工作能减少负面因素,那他们只有服从,因此,为了更好地维护幼儿园现有的口碑,幼儿园也从不说“不”。教育部门定期到幼儿园检查校园及周边安全,规定幼儿园每月按时上交安全排查资料,街道民警每周到幼儿园进行安全及消防物品的检查,每学期至少两次的消防、应急预案的演练等。每次检查结束后,检查部门都会提出整改建议,幼儿园必须根据建议整改,否则就会受到处罚。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园如何能对整改建议说“不”呢?
三、解决幼儿园安全机制过度的对策
1.引导幼儿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园应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幼儿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并提升自我保护能力。例如,为了教育幼儿“不玩尖利的东西”,教师可以设计进行“手指划破了怎么办”的活动,通过组织幼儿观看图片,然后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利物。此外,幼儿在活动中玩得高兴时,常常忘记了要遵守规则和秩序,往往一拥而上、你推我挤,极易造成身体伤害。因而,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要求幼儿按秩序游戏,遵守游戏规则,这也是提升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幼儿懂得游戏规则,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讲故事、游戏模拟等,让幼儿判断是非,知道遵守规则、互相谦让的重要性。又比如,幼儿在走路的时候喜欢几个人手拉手一起走,一旦有人摔倒,其他人也很容易摔倒,导致几个人同时受伤。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明确要求幼儿不要手拉手走路,并请幼儿回答为什么老师这样要求他们,以此提高幼儿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幼儿学会主动地规避风险。
2.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减轻家长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疑虑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娇宠中,缺乏独立、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如果家长能给予孩子在危险中自我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那么当孩子在面对危险时,就不会手足无措,而是会想方设法地自我救护。因此,幼儿园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家长改变以往的那种过度保护的模式,给予孩子自我锻炼的机会。
针对家长对幼儿园安全机制要求过多的问题,幼儿园要做的就是积极主动地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安全理念以及采取的相关措施,帮助家长树立对幼儿园安全机制的信心,减轻家长对安全的疑虑和担忧。比如,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安全理念、安全机制、安全工作,对家长所反映的安全问题和困惑进行解释,确保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得到家长的理解和赞同。幼儿园还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宣传栏等平台向家长介绍幼儿园进行的安全教育活动,并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监督幼儿园的各项安全活动,增强家长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的信心。
3.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
教育部门加强了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部署和检查,定期到幼儿园进行安全检查、要求按时提交安全工作资料等。幼儿园往往“疲于奔命”,对其提出的整改建议也是“照做无误”,并没有对相关部门提出的疑虑进行解释和阐述,也没有对其提出的建议进行思考和考察,而是盲目地根据整改建议提出整改措施,以达到相关部门的要求。幼儿园应化被动为主动,积极邀请相关部门到幼儿园进行安全检查,详细介绍幼儿园的安全保护工作,耐心解答检查部门的疑虑和困惑,使其对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有足够的了解,避免因了解不足而产生的误解。此外,针对检查部门提出的整改措施,幼儿园也要进行充分的思考,并且召开全体会议以及家长委员会共同商讨,在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整改措施。
幼儿园应时刻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仅仅依靠幼儿园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它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卫生部门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再加上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这样才能确保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万无一失。但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如因为过度关注安全而阻碍幼儿园正常教育活动的开展。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与相关部门以及家长的沟通联系,争取他们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追求三方共同满意的结果,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愉悦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邹慧敏.浅论幼儿园安全管理[J]. 学前教育研究,2006,(9):34-35.
[2]张少莹.浅议幼儿园日常安全管理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 (4):54-56.
[3]刘 馨,李淑芳.我国部分地区幼儿园安全状况与安全教育调查[J]. 学前教育研究,2010, (12):15-18.
[4]曲正伟.论民办幼儿园安全事故中的制度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10,(9):31-33.
[5]朱永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J].今日教育,2006,11(1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