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借助VR技术实现对少数民族节日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是新时代弘扬民族文化的新思路。本文简要分析数字化保护对少数民族节日传承的重要意义及VR技术的应用价值,并通过VR技术在傣族泼水节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探讨如何利用VR全景相机、节日动画、“云体验”实现节日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最优效果。
关键词:VR技术;少数民族节日;数字化保护;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7-0226-02
一、前言
少数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应用技术手段加强对其的保护,实现其传承与发展。VR技术可以为民众提供强烈的沉浸感,同时,人机交互可以有效避免节日活动的开展影响到民族传统古建筑、古文物的完整度。因此,应充分利用VR技术设计科学的少数民族节日保护方案,为文化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二、数字化保护对于少数民族节日传承的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节日作为体现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对其实施数字化保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其一,针对缺乏实物支撑的节日文化,其传播发展很容易受到交通条件、通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文化传承遇到阻力。对于云南等地势偏僻的地区虽然不易受外来文化的侵袭,但由于发展缓慢,其文化传承速度也相对较慢。而数字化保护可以为少数民族节日谋取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可以扩大其宣传范围,使更多人了解到民族节日文化,也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节日文化的完整度。
其二,数字化保护可以对少数民族节日中的娱乐等多种多样的文化内容进行规范化展示。现实中,部分节日中的文化内容很难在实践中得以展现,导致很多民众只能片面认知少数民族节日文化,而数字化保护手段可以通过虚拟操作的方式进行,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全方位地展示节日文化,有利于节日文化的传承。
三、VR技术在少数民族节日保护、传承中的应用价值
VR技术是新兴数字媒体技术,在文化传播方面应用广泛,与3D技术相比,其展示方式更加真实。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多元文化的瑰宝,将VR技术应用在少数民族节日保护与文化传承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可以以多元化的节日呈现形式向世界展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一)将科技元素融入少数民族节日
VR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技术手段,最早出现于1980年,于2016年普及。VR技术具有虚实互动特征,可以带来沉浸式的体验,为民众打造了一个虚拟化的真实场景,满足了民众的参与体验需求,尽管其无法到达现场,也能在VR技术的辅助下获得真切体验。将其应用于少数民族节日保护及传承中,可以增强少数民族节日的科技感。例如,云南地区的年节祭祀活动中,人们需要点烛上香,而在VR技术的辅助下,祭祀流程中的仪式可以通过数字化操作完成,实现了对节日文化的有效传承;在独龙族剽牛祭天节日活动中,人们需要手拿长矛刺向牛心,以祈求五谷丰登,而借助VR技术,传统步骤可以被替代,但仍能营造出热闹的氛围。总之,VR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节日文化的科技化发展。
(二)创新节日庆祝方式
可以借助VR技术创新节日庆祝方式,推动少数民族节日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数字化进程。传统的祈福模式往往通过烧香、宰羊、吹巴乌等方式营造节日氛围,如今,通过VR技术构建虚拟场景同样可以达到这种效果,既不会影响节日氛围,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资源浪费。例如,放鞭炮是我国民众在节日中最常用到营造节日氛围的方式,然而鞭炮的大量燃放将加剧环境污染,不利于生态保护。通过VR技术模拟鞭炮的闪烁场景,渲染节日气氛,在虚拟空间中度过节日不失为一种合适的替代方法。总之,VR技术为节日的多样性庆祝提供了新的途径[1]。
(三)使少数民族节日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少数民族节日中应用VR技术还可增加节日的活力与吸引力。少数民族人数有限,参加节日活动的大多为当地人,他们无法从一次节日中近距离地感受到民族节日文化的独特魅力,自愿成为文化传播者的积极性较低。而VR技术的实践操作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加全面且深刻的节日文化体验,可以促使潜在体验者成为文化传承者。此外,经由VR技术设计的少数民族文化节日体验活动还可以实现情感的互通共融,比如家长在带领孩子参与VR节日体验活动时,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巩固亲子关系,这种独特的体验也可以使少数民族节日焕发出新的生机。
四、VR技术在傣族泼水节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
(一)VR全景相机
本文以傣族泼水节这一少数民族节日为例,提出在应用VR技术时,可以借助VR全景相机实现对节日文化的数字化保护。VR全景相机是能进行360°无死角拍摄的一款相机,由VR全景相机拍摄的影像能够为观看者提供强烈的沉浸感。传统相机的拍摄范围与人眼可以观察到范围类似,在60°到150°之间,无法拍摄到后方以及上下方向的场景并将其制成连贯的影像,即使利用传统相机对其进行逐一拍摄也无法获得无缝隙的拍摄结果,碎片拍摄还会降低拍摄速度。相比之下,VR全景相机所拍摄的相片可以涵盖四周的景象,借助VR全景相机,傣族泼水节的泼水现场可以被尽收其中。同时,搭配VR眼镜,人们可以直观地体会到泼水节的热闹与刺激感,甚至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水流冲击的触感,同时能从VR全景相机的拍摄影像中了解到后方等其他视线不可及的区域的具体情况,可以加深人们对泼水节的认知[2]。
另外,在持续3~7天的泼水节中,傣族民众还会身着盛装跳舞斗鸡,而这种热闹的场景节课借助VR全景相机记录下来,使人们感受到泼水节各方面的细节。VR全景相机解决了传统摄影摄像技术视角受阻等问题,在VR技术支持下,人們能够借助VR全景相机拍摄的影像资料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泼水节的节日氛围并将其共享于社交平台,让更多人关注到泼水节的节日文化,进而扩大节日文化的传播范围。VR全景相机还可用于开设VR直播活动,使傣族泼水节的节日庆祝活动能够突破云南与其他地区地理空间的束缚,使各地的人们都有机会接触到泼水节文化。总之,VR全景相机的应用对傣族泼水节的传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使其在数字化保护中拥有更庞大的“传承者”队伍。
(二)制作节日动画
在傣族泼水节节日文化数字化保护过程中,还可充分结合动画制作技术,巧妙设计泼水节三维动画,使观众从动画中了解到泼水节的文化特征。VR动画是在实景与虚拟资源交互融合的基础上制成的动画产品,三维动画的制作成品可为观众细致地展示泼水节的流程与服饰的装饰细節,可以通过对泼水节举办的赛龙舟比赛、斗鸡比赛以及丢包游戏进行三维设计,帮助人们在立体化场景中真实地体验每一项节日仪式的独特性[3]。
VR节日动画的制作流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前期准备、中期制作、后期补充。前期准备阶段,制作者需要结合傣族泼水节的文化背景设计泼水节场景剧情,如展示依拉贺舞以及人们手敲芒锣、口念贺词,穿梭于各户人家中的场景。之后可结合具体的场景要求建立模型、设计分镜动画,并配置适合的灯光,最后经过逐层渲染设计后制成三维动画。借助三维动画,观众可以真实地从动画中体会泼水节的热闹环境,甚至产生一种身在现场的错觉。在应用VR技术制作节日动画时,还应当注重动画镜头与泼水节实际空间布置的匹配度,以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人的思维会受环境因素的改变而有所变化,在借助VR技术实现泼水节数字化保护目标时,还需要收集真实的现场信息,以增加VR节日动画的可信度,避免过度夸张造成动画失真。对于一些还未没落,仍在盛行的节日文化,其相关素材较多,可以结合实际扩大动画制作素材收集范围,以增强动画的真实性。例如,锦绣中华就曾开展了“民族水世界”VR项目,通过“浴佛祈福”“玩水夺标”等形式,为观众提供了参与节日互动的机会,观众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欲望。
(三)“云体验”
VR技术日益发展,其市场规模已经从2016年的67.4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912.5亿元,VR技术被多个领域广泛应用,发展前景广阔。VR技术带来的人机交互体验可以为群众带来更加深刻的沉浸感受。同时,VR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例如,VR技术在为傣族泼水节提供新的传承契机的同时,也在创新中提高了其技术水平,其中,“云VR体验”的出现为泼水节节日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思路。随着5G技术正式商用,在5G技术的加持下,VR技术也通过“云体验”优化了节日文化传承环境,不仅能进行实时传输,而且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720°全景环绕的虚拟体验效果。
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撑下,VR技术还可以将泼水节节日文化进行汇总,在云共享中带来最佳的体验式服务。对比以往泼水节节日文化的VR体验,“云体验”无论从节日内容的丰富度还是节日感受的真实度上,均有了更高水平的提升,“云体验”的应用将成为少数民族节日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径,可以为VR技术的拓展延伸提供助力。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保护部门应善于运用先进的高新技术,开发VR技术的服务功能,使人们在虚实结合条件下加深对少数民族节日文化的认知,最终推动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工作,避免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因受到当地传承条件的限制,错失传承机会。
五、结语
数字化节日文化保护为文化传承提供新的指引,在少数民族节日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中应用VR技术,既能满足民众的节日诉求,又能避免节日文化的消亡。因此,应从VR全景相机、节日动画制作、“云体验”等方面着手,确保云南傣族泼水节等少数民族节日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晰.基于VR技术下的少数民族节日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09):154.
[2] 唐晓敏,郭云仲,代湘云,等.基于VR技术下的少数民族节日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9,17(01):73-76.
[3] 李辛香.幼儿园少数民族节日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为例[J].广西教育,2019(45):9-11.
作者简介:宗可瑜(2000—),女,江苏常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电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