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丽
【关键词】康复护理干预;前列腺癌根治术;尿失禁患者
前列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腫瘤疾病,主要高发于男性。这几年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该病的发病率在逐渐上升。目前,临床主要对前列腺癌患者实施根治术治疗,但是术后患者的控尿功能较低,且并发症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当前,指导患者正确的盆底功能锻炼时恢复控尿功能的关键,因此临床应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控尿功能,减少尿失禁持续时间[1]。本文探析了我院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的护理方式,研究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3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于时间线在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随机分为2组,分别实行传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n=6)与实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n=7)。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对照组,年龄58~86岁,平均年龄(71.98±5.79)岁;尿失禁程度:Ⅰ级3例,Ⅱ级2例,Ⅲ级1例;观察组,年龄59岁~85岁,平均年龄(71.64±5.5.42)岁;尿失禁程度:Ⅰ级4例,Ⅱ级1例,Ⅲ级2例。2组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差异不大(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行传统的护理干预,为患合理安排饮食,实施常规的生活指导等;观察组:实行康复护理干预,内容如下:①盆底肌训练。术后尽早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并通过腹部吸气的方式来促进会阴部与肛门的收缩,一共持续3组,100次/组;针对无法自主收缩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给予帮助,戴上一次性手套并涂抹石蜡油在食指上插入患者的肛门,直到感受到肛门收缩后停止。在掌握方法后采取多种体位进行,如卧位、站位、坐位等,可更好的控制盆底肌功能,进而有效改善控尿频功能。②膀胱训练。对患者进膀胱训练,延长患者的间隔排尿时间,叮嘱患者在如厕时保持站立,并自主收缩盆底肌,等到患者没有紧迫感后放松排尿,并延长排尿时间,加强膀胱容量,保持患者每日的饮水量为2000ml以上,详细记录患者漏尿和排尿次数。③心理干预。术后患者发生尿失禁后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心理情绪,例如焦虑、抑郁、自卑等,甚至不敢饮水,影响预后恢复。
1.3观察指标
①分析患者尿失禁持续时间。②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生存质量量表(QOL)对患者生理职能、生机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患者尿失禁持续时间
观察组尿失禁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3讨论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主要高发于老年人群,发病率与肺癌相并。当前,临床主要通过根治术来治疗前列腺癌,虽然效果显著,但是术后容易并发尿失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良情绪[2]。有研究学者表明,通过有效的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的控尿功能,康复护理在康复医学中占据至关重要的部分,在基础会的基础上增加了各科的专业护理,进而改善机体残余机能,缓解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心;通过膀胱功能训练,延长了患者的排尿时间,增加膀胱顺应性,使膀胱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相互协同,减少尿失禁持续时间,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病情快速康复[3]。
本研究观察组尿失禁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王凤[4]的研究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针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临床进行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减少尿失禁持续时间,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