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模式选择与指标构建

2021-07-26 01:31李丽红
中国民商 2021年6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事业单位

李丽红

摘 要:随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应对市场风险冲击的能力是事业单位新时期发展的重点,内部控制也得到事业单位的重点关注,但由于不同事业单位间在经营性质、业务范围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通用的内部控制规范并不能很好地指导各单位内控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基于此,本文以内部控制评价为研究对象,分析现有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的优劣,以及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构建提出建议,以期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完善,更好地支撑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設。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指标

事业单位作为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监督的主体,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其职能作用的发挥。尤其是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职责加深,提高国有资产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解决社会公众问题等方面的需求,促使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而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情况的掌握主要依赖于内部控制评价结果,选择适宜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构架科学可行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是单位提高内部控制评价效益的重要基础,也是为单位反映真实内控情况的前提,对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序推进内部控制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一、内部控制评价模式及优劣分析

自2014年内部控制建设在我国事业单位全面正式开展后,各单位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行)》、《内控规范》等规章制度的指导下,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又上一层,也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内部控制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是事业单位促进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目前,事业单位常用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分为目标导向评价模式和要素导向评价模式两种,两种评价模式各有优劣。

目标导向评价模式是指根据单位所设定的内部控制目标来构建内控评价标准,该模式下,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围绕单位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合规目标以及报告目标等,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数。其优点是能够反映出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的达成情况,能够从多个角度反映单位内部控制水平,得出的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且获取信息的成本较低。缺点是灵活性不高,各事业单位性质不同,量化指标灵活性较差。

而要素导向评价模式是根据单位内部控制要素来构建评价标准,该模式下,事业单位按照COSO报告中的各要素必要条款来确定评价标准,对内部控制各要素在单位运营中的设计、执行等来进行评价。相比目标导向评价模式,要素导向评价模式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根据内部控制五要素来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更能反映单位内控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情况,操作性更强。第二,有利于单位开展自我评价,及时自查发现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反映单位内控水平。第三,以内部控制要素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更符合现有的规范要求,也有较为标准的参考依据,能够被评价执行者接受,有利于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设。但这种方式缺点是实际评价结果易受人员主观意识的影响,真实性和客观性都不强。

二、事业单位现行内部控制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现阶段还没有一种可以完全适用于所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模式,但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多以要素为导向进行内部控制评价,侧重于自查。当然,应用要素为导向的评价模式要考虑该评价模式在单位内部的接受程度和执行结果,然而从实践来看,事业单位实际的内部控制评价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内部控制评价未实行动态评估。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评价时,多集中在事后阶段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只是针对单位内部控制运行结果进行分析,实际评价缺乏动态性和循环性,静态式的内控评价模式往往滞后于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不能及时发现和反映单位内部控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将问题指标引导、控制使其趋于合理。其次,指标设置不够合理。现阶段,事业单位所设定的内控评价指标基本借鉴行政事业单位,指标选择方向主要是基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会计的真实完整性等角度来设置,未能有效结合单位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尤其是在单位资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缺乏完善的可量化指标,引发资产安全风险,危害国家资产。最后,定性指标占比过重。虽然相比企业,事业单位业务较为简单,但涉及管理层级较多,流程同样较为复杂,定量性数据获取成本较大、难度较高,考虑到单位信息成本、评价工作量等因素,除已经经过时间验证的定量指标外,多数事业单位在选取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时侧重于定性指标,且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间的联系不强,再加上外部评价监督的缺乏,实际评价结果不够准确,并未能真实地反映出单位实际内部控制运行效率,对其中问题的解析不够深入,潜藏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最终影响到单位管理效能。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构建

(一)构建思路

目前,根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理论,事业单位在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时可以参考COSO框架,以及内部控制要素,围绕内部控制目标,从单位整体层面和具体作业层面出发来选择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比如单位层面下,设立控制环境、审计监督、法纪情况、工作机制、组织架构、岗位管理、风险评估、内部控制信息化等二级指标;业务层面下,设定预算控制、收支管理、资产控制等二级指标。同时,根据单位实际业务性质和情况,对二级指标进行进一步细化,设定更为细致的三级指标,更加具体地对单位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另外,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需要严格遵守以下原则:第一,可操作性原则。所设定的内控评价指标需要确保其具有执行性,能够落实到具体。第二,客观性原则。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应有机结合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尽量避免选取一些模糊不清或具有较强主观色彩的指标,从根本上提高评价指标的客观性。同时,针对定性指标,单位除借鉴其他单位经验外,也要在内部探讨指标评估标准和方法的合理性,不断进行优化。第三,重要性原则。单位在选取评价指标时,不一定要保证全部事项都要进行评价,从业务中找重点,将评价目标防止重要业务或典型事项上,一方面能简化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基于此得出的评价结果误差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内部控制评价效率,直观地为单位管理者反馈内部控制运行和执行情况。

(二)构建方法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构建方法主要有框架式和应急式,顾名思义,框架式评价方法是指单位根据长期发展战略,将单位内部各项要素、目标都纳入评价范围内,定期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相关事项、业务活动进行调整和控制,能够全面推进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也能对单位内部控制有一個较为全面的掌握。不过这种方式下,灵活性不足,也难以突出重点。而应急式评价构架是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而开展,能够快速达到单位短期的内部控制目标,比较适合单位短期快速发展要求。但长期来看,容易脱离单位长期发展目标,所以需要单位不断进行调整和更新。在具体构建方法的选择上,应急式评价框架构建方法更能满足当前变换莫测环境下事业单位发展要求,但从统筹规划性和长远发展角度来看,事业单位可以双管齐下,从短期、长期的角度分别进行。

四、构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配套措施

(一)完善相关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制度建设主要依据外部审计制度,在新时期下,外部审计内容从传统的会计账目、资料等方面的审计,转换为和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相结合的方式,外部审计和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紧密相连,革新了审计制度。为此,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评价相关制度时,应围绕外部审计制度架构,根据内部控制评价构建相关制度规范,结合单位实际内部控制要素等来进行构建,并搭配绩效考核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来规范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在各经济活动、运营事项中的开展。

(二)加快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时代下,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产生的数据、外部市场信息等的处理需要借助信息手段才能得到高效处理,而且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在事业单位运营全程中的运行也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为此,事业单位也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做好内部财务系统、业务系统等的更新工作,并根据实际业务需求、管理要求等来优化内部控制模块,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流程、功能等,在为单位提供各项数据实时共享便利的基础上,为单位对不同业务流程中内部控制要素进行评价的工作奠定良好的信息环境,及时为单位提供信息支撑。另外,随信息化建设的加深,事业单位基础、简单程序化的工作将逐渐由系统代替,这必然会解放人力,事业单位要同时推进财务人员转型,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将其向管理会计人才方向培养,使得其能够满足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要求,从财务角度为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供服务,合理选择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不断完善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规避各类风险。

五、结束语

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单位提高部门工作职能、规范单位日常工作等的重要手段,建设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的前提。从本文分析中可见,影响内部控制评价的因素有内控评价模式、评价方法等的选择以及内控评价指标的设定,考虑到不同单位性质不同,事业单位在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借鉴其他单位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单位性质、业务特点等,同时也要加大制度、信息化、人员组织等方面的建设,为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实现工作效能、履行社会职能,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潘琰,毛腾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数构建及实证检验[J].中国内部审计, 2017,(02):30-35.

[2]宋荣兴,刘红.基于COSO框架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时代金融, 2018(30):219-221.

[3]方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财会学习, 2019(09):231-232.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评价模式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内部控制评价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整合探讨
永续债券探析
县级供电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目标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