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体系 强化在粤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2021-07-26 07:41谈力江笑颜韩莉娜
广东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粤港澳广东实验室

文/谈力 江笑颜 韩莉娜

中微子实验站(江门)斜井场区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王牌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既包括以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为代表的狭义的科技创新平台,也包括大学、科研院所、企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孵化器等创新主体和载体。本文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概念内涵出发,对广义上的广东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十四五”期间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体系、强化在粤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概念内涵

根据有关部委在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的部署,我们认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在能力水平上,代表了国家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甚至具有世界一流水平,能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二是在任务导向上,围绕国家战略、国家需求开展任务部署,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上发挥关键作用。三是在组织方式上,体现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能够全国一盘棋考虑,引领带动国家创新体系中其他主体、其他单元提升创新能力。强大的战略科技力量,能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持续动力,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压舱石”。

二、在粤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情况及广东创新平台体系发展现状

目前,在粤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要包括1家国家实验室、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级大院大所在粤机构等。结合各类省级平台载体的功能定位,我们将广东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大致梳理为四类,分别是科学研究平台、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公共卫生领域创新平台和孵化育成平台1本文数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年底。。

(一)科学研究平台

科学研究平台主要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包括实验室、重大基础设施、科研院所等。

实验室方面,广东拥有1家国家实验室和2家国家实验室分支机构。鹏城国家实验室于2020年10月14日启动建设,张江实验室广州基地和合肥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基地也落户建设。全省拥有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10家省实验室和400多家省重点实验室,涵盖了广东所有优势学科领域和产业领域。

重大基础设施方面,中国(东莞)散裂中子源已通过国家验收并投入运营,深圳国家基因库、中微子实验站(江门)、中国科学院(惠州)加速器驱动嬗变系统和强流离子加速器装置在建设中,未来网络试验设施(深圳)、合成生物研究装置、脑解析与脑模拟装置、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等项目已获批,一批新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在谋划。

科研院所方面,由于历史等原因,国家大院大所在粤布局较少。目前,中国科学院在粤布局的优势领域主要集中在海洋、能源、地球化学等领域。省属科研院所主要包括广东省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粤港澳大湾区量子基础研究中心筹建工作正有序推进,专家组和研究中心构架已搭建完成。

深圳国家基因库

(二)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由不同部门管理。其中,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由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归口管理;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设计中心等,由广东省工信厅归口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等,由广东省科技厅归口管理。

技术创新中心方面,在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3家,包括:1家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即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家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别为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湛江)分中心正在建设。面向二十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需求,广东正在规划建设一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方面,广东省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944家,实现了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企业类5090家、科研机构类342家、高校类512家。

新型研发机构方面,广东省拥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共251家,其中,珠三角地区202家,占80.5%;粤东西北地区49家,占19.5%。广东成建制、成体系、机构化引进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中科院微电子所等21家国家级大院大所落地建设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并与中国工程院共同建设广东战略研究院。

(三)公共卫生领域创新平台

公共卫生领域创新平台主要包括生物安全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目前,广东已备案的P1实验室共639家、P2实验室1653家、P3实验室8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广东公共卫生领域创新平台短板凸显,目前正大力推动建设高等级生物安全的P3、P4实验室。此外,广东还拥有3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15家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在粤创新平台数量统计

(四)孵化育成平台

孵化育成平台包括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学园等。广东大力实施孵化育成体系“双千计划”,全省孵化载体共2022家。其中,孵化器1036家(含国家级孵化器151家),众创空间986家(含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78家),数量持续位居全国第一,实现了全省21个地市、国家级高新区全覆盖。孵化器在孵企业3.2万家,累计带动创业就业56.7万人。广东省共有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11家,其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3家,省级大学科技园8家。

三、广东创新平台建设经验

(一)建设省实验室

建设广东省实验室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2017年以来,广东先后在广州、深圳等16个地市,围绕网络空间、再生医学、先进制造、海洋、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10个领域布局建设省实验室。省实验室由单个地市承建,或采取“核心+网络”等模式由地市联合建设,定位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主要经验可概括为以下五点:一是实体运作,开放共建,以目标定任务、任务配资源,协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科学装置、国家和省现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以及省内外一流创新主体等研究力量联动发展;二是省市联动,多方保障,对珠三角地区省实验室采用考核后奖补方式,对粤东西北地区省实验室给予同步支持,引导实验室拓展风险投资、龙头企业等社会化资金渠道;三是分类管理,灵活用人,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实行合同管理,动态调整、能进能出;四是去行政化,充分赋权,不定行政级别、不定具体编制、不设工资总额限制,人员规模按目标任务需求确定,不纳入机构编制管理,并赋予充分的人财物自主权和独立科研管理事权;五是问题导向,先行先试,联合发改、财政、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在土地保障、经费使用、科研项目、职称评定、设备采购等方面提出多种专项政策。

(二)培育发展新型研发机构

广东省科技厅从2015年开始培育认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近年来,广东修订了《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新型研发机构管理的暂行办法》等政策,强化新型研发机构的规划和管理服务,从研发、税收、用地、人才激励等方面提出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政策措施,推动新型研发机构良性发展。结合广东产业发展需求和各地实际情况,建设了广东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监测数据库,开展新型研发机构动态评估,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的绩效考核和退出机制。全省251家新型研发机构围绕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需求,积极开展产品研发、设计、检测等科技服务,累计服务企业超过5万多家。

(三)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创新

2015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将23家省属科研院所整合成新的广东省科学院,在体制机制、人才集聚、成果转化、开放合作等方面开展改革创新。重组后,广东省科学院初步建立了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制度,率先试行员额制,对高层次人才探索实行市场化薪酬,在符合条件的学科内实行高级职称自主评审,开辟海外高层次人才高级职称评审绿道,建立了技术经理(经纪)人运营、利益捆绑、利益共享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探索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向下属单位下放的赋权改革,成立了广东省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设立广东省科学院发展基金,与地方政府合作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布局技术育成孵化体系。与相关国家共建中乌巴顿焊接研究院、中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中白科技联合创新中心、中英先进制造创新中心、中德装备技术研究院等。

四、完善广东创新平台体系、强化在粤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首要任务。广东是国家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肩负着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应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承担更多的任务。结合广东创新平台体系现有基础,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和完善:

一是面向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推动一批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在国家实验室体系重组优化的框架下,支持鹏城实验室加快建设,支持在呼吸健康等领域谋划建设新的国家实验室。引导省实验室聚焦国家、省重大战略需求,凝练主攻方向,增强战略支撑作用。在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建设更多国家重点实验室,持续优化各类重点实验室布局建设。高标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围绕二十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建设一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或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在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建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支持建设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

二是支持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推动开放共享。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牵引,聚焦信息、生命、材料、海洋、能源等重点学科领域,合理有序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谋划建设冷泉生态系统、南方先进光源等一批新的重大基础设施,支持广东建设10个基础研究中心、10个成果转化中心、应用数学中心和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运营和开放共享机制,推动各创新主体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三是支持广东承接国家科研项目,提升科研主体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联动组织实施国家重大重点专项。支持广东各类科研主体依托产业优势和科研优势,主动承接和深度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拓展部省联动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领域,支持开展信息光子等特色领域重点研发项目。同时,深化广东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合作,持续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提升科研机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

四是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粤港澳协同创新机制。完善科研平台管理机制,在科研方向、人才引进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赋予其更多自主权。充分发挥粤港澳特有优势,加强三地规则对接,构建形成更加完善的粤港澳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实现三地共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在重大技术研究、创新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实现深度合作,共同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和计划。

猜你喜欢
粤港澳广东实验室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编读往来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