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窦 豆 通讯员 李阳杨
金陵石化落实长江大保护,打造岸线绿色生态风光带。图为该公司员工在码头区域巡察。崔晓 摄
5月13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32名教师走进金陵石化参观,徜徉在长江边,欣赏着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美景。
金陵石化身在长江边,精心呵护母亲河,成为中国石化首批绿色企业。公司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不仅全力做好长江水体风险防控工作,而且按照“远看有型、近观有景、四季有彩”的长江岸线景观目标,建设了岸线绿色生态风光带,更打造出长江水体安全环保的稳固屏障。
5月10日7时许,金陵石化安全总监陆鹏宇在企业总排口检查水质,这是他每天的“必修课”。该公司一直以绿色低碳战略统领全局,全员、全方位、全天候落实环保管理措施,努力在长江大保护上当标杆、做表率。
公司围绕长江水体保护制定一系列生产管理、安全环保管控制度,全方位健全生产流程水体防控责任,明确了装置、运行部级、公司三级水体防控责任体系,构建了保护人员网络,细分落实了八大防控单元区域责任,完善区域事故废水收集和转输设施。
全面推行环保目标责任管理,建立公司、职能部门和运行部三级环保管理网络,全员签订环保责任书,开展“环保卫士”评比,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员工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防控有力。在各个生产区域,每个生产单元层层设防、责任到人,日常生产的水体实现了“清污分流、雨污分流、污污分流”,事故情况下的水体实现了规范化流向、系统化处理,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长江。
该公司制定企业水体污染专项应急预案,组织公司级水体专项预案演练,提高雨水天气水体污染环境事件的应对能力。针对汛期长江水位超历史最高水位的情况,积极做好防汛强排工作,保证污水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积极通过隐患治理、技措技改项目降低环境风险源等级,全面提升长江码头区域水体风险防控水平。
5月11日7时50分,长江码头作业区域,金陵石化安环部副经理曾波骑着自行车沿着江岸大道和一座座码头检查。身边,一片片花草绿植,长长的围墙十分壮观,长江水岸俨然是城市里一个标准的公园,看不到石化生产的痕迹。
近年来,该公司持续推进水体风险隐患治理工作,围绕关键区域和重点环节,夯实企业绿色发展根基。公司紧盯码头作业和码头岸线渗漏风险,投资6000多万元新建码头作业水体风险防控项目。在趸船作业区域设置钢制围堰,在趸船舱内新设回收设施,确保物料全部得到回收;将栈桥部分过滤器、流量计及前后阀门移位上岸,连接金属软管设置泄漏物收集设施。
改造水体回收系统,提高水资源回用量。投资近亿元建成炼油区域双回路供电、事故水向原油罐区转输系统,并增设两条1000吨/时的事故水输往原油罐的管线、1.2万立方米的事故池及3.5万立方米的雨水收集监控池等项目;新建沿江码头排口废水集中提升泵和提升池,将码头区域的雨水纳入处理系统,输送进炼油区域清净下水系统。
强化长江岸线管控,消除区域水体污染风险。该公司对岸线码头采取严格管控措施,增加污水收集舱,使其具备污染物接收和转输能力,确保雨水、污水及时被收储。在入江水道大整治中,新建4座生活区污水集中提升设施,将生活污水集中提升至城镇污水处理场;建设码头和生活区的污水回收及处理设施,实现污水不入江。同时,建设码头岸坡及防洪墙3000多米,岸边新增绿地2.3万平方米,新植乔灌木780多株。
“公司致力于保护长江水体,每年预算100万元用于环境风险防控的应急物资采购。”曾波介绍说,“有两个公司级环保应急物资仓库,常备应急物资包括吸油毡、围油栏、收油机、应急水泵等,并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确保应急物资随时使用。”
“近10年来,随着油品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金陵石化原油加工量增加42%,与此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了90%左右。”陆鹏宇介绍说。
公司制定“厂中厂”废水排放“一企一策”,坚持对标更先进企业、更高标准,加大技术投入,推进技术创新,对炼油污水处理场进行三级生化提标改造,实现出水COD稳定低于30毫克/升,远优于50毫克/升的国家最新标准。
着力解决长江船舶污水处理难题。2019年10月11日起,按照“应收尽收、应建尽建、应管尽管、应免尽免”的“四应四尽”原则,金陵石化采取“先接收后作业”“无需要零申报”的做法,对靠泊作业内河船舶实行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免费接收处置制度。新建船舶生活污水的接收设施,建立“线上申报—码头审批—现场接收—确认登记”的船舶污染物接收作业流程,主动将接受船舶垃圾纳入港口服务内容,落实好垃圾分类、存放转移等各项措施,解决船舶垃圾处置难题,杜绝船舶污染物污染长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