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文
21 世纪是以创新创业为主的新知识经济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15年“创客”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央政府以正式文件鼓励创业,在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各类众创空间破壳而出,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1]。众创空间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平台,能够为创客提供创意分享并配备生产制造所需要的设备和资源,从而将创意灵感转化,付诸实际。截止2019年年底,全国纳入统计的众创空间有7 000 余万家,同比增长25%以上[2]。其中,48%的众创空间是由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的,在各类众创空间中占比最大。众创空间促使了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发展壮大,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广泛研究。孙卓等(2016)深入探讨了高校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机制,从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实践经验、政府扶持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众创空间最主要的影响是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实践经验[3]。吴泽俊等(2017)对高校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有效性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构建了硬件承载、管理、协作、产出以及工作氛围5 个方面涵盖5 个一级指标15 个二级指标的高校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影响的评价体系,认为硬件承载和管理是其中最核心的指标[4]。谢凯(2020)重点分析了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影响,认为高校众创空间构建后,能够给予大学生交流创业经验的场地,通过实训也能够提升大学生创业知识储备,有效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率[5]。现有的研究多为理论研究,学者们侧重于探究高校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缺乏数据和实证的检验。此外,当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众创空间虽然促使了大学生创业行为的产生,但是对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影响有限。鉴于此,本文结合组织社会化视角,探究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SCHEIN(1968)首次提出了组织社会化的概念,并将此理论应用于新员工如何从外部人转为内部人的机制体制分析。后续的研究也多将组织社会化理论应用于新员工,因为新员工是公司组织发展的储备力量。高校众创空间主要群体是创业大学生,基本符合新员工的心理特点,思维反应灵敏,学习能力较强,但是极度缺乏创业经验。高校众创空间通过系列的培训、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大学生由外部人逐步转化为内部人,此过程就是组织社会化过程[6]。所以,本文认为基于组织社会化理论探究高校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具有合理性,且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
本文认为高校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主要是通过社会化策略的情景因素、内容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路径见图1。
图1 高校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直接影响
如图1 所示:高校众创空间通过理论培训、实践锻炼等策略帮助大学生获取所期望的知识、态度以及能力,减少对创业前景的不确定性忧虑和迷惘,这一过程被称之为组织社会化过程,系列的策略即为社会化理论[7]。首先,情景因素。高校众创空间经常开展模拟创业活动,能够给予大学生创业的体验,使大学生创客能够在模拟创业中感受创业的具体场景,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促使其创业行为实现。其次,内容因素。大学生众创空间的日常培训,创业导师的帮扶能够给予大学生一定的创业理论知识,帮助大学生创客规避创业过程中的陷阱,激发其创业的主动性[8]。最后,社会因素。高校众创空间会收集每届创业大学生的信息,组成校友联合会,各个创业大学生之间能够互通信息,相互帮扶,为即将创业的大学生积累人脉关系,帮助其创业行为的实施。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高校众创空间组织社会化策略对大学生创业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H2:高校众创空间组织社会化策略情景因素对大学生创业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H3:高校众创空间组织社会化策略内容因素对大学生创业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H4:高校众创空间组织社会化策略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创业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高校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间接影响主要是通过社会化策略,提升大学生创客组织社会化程度,进而完善大学生创业的构想,促使创业构想的实施,最终实施创业行为[9]。影响路径见图2。
图2 高校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间接影响
如图2所示:高校众创空间的社会化理论会影响个体组织的社会化程度,组织社会化理论能够对大学生创客的心理认知和行为方式产生正向影响,而且不同的组织社会化理论对新人的社会化程度的影响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异质性。高校众创空间可以根据团队类型的差异安排形式和内容各异的培训与学习,并对其未来发展路径作出清晰的规划,从而提升大学生创客对高校众创空间的适应程度,进而完善大学生创客的创业构想,使其对创业计划的实施具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最终促使其创业行为的产生。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5:高校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客组织社会化程度具有正向影响。
H6:高校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业构想具有正向影响。
H7:高校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业构想执行具有正向影响。
为检验假设1 至假设7 是否成立,下面通过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假设是否成立。
参考现有学者的研究,结合其量表对本文变量进行测量。将高校众创空间的组织社会化策略分为情景因素、内容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三个要素,并分别使用5 个题目衡量这三个指标。如,情景因素采用“在众创空间能够体察到创业过程”等5 个问题,使用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非常符合5 个层次的答案,依次赋予1至5分,将5个问题的总分合并,得到情景因素的总分数,以此来衡量情景因素的效度。内容因素采用“众创空间会根据团队类型的差异安排各种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培训与学习”等5 个问题,也采用非常不符合至非常符合5 个等次进行测量。社会因素应用于众创空间,通过“观察其他团队的经历来预测自己团队后续的发展路径”等5 个问题,依次使用非常不符合至非常符合5 个等次,赋予 1 至 5 分[10]。大学生创客组织社会化程度可以使学生从众创空间中有经验的创客那里获取一定的指导和建议。大学生创业构想使用高校众创空间进而去了解改善公司、团队工作效率的方法等5 个指标衡量。大学生创业构想执行应用于众创空间,会将改善工作流程、产品的想法付诸于日常事务中等6个指标度量。大学生创业行为应用于众创空间后,将有创业行为赋予1,没有创业行为赋予0[11]。为扩大研究样本,本文采用线上方式发放问卷5 000份,回收4 878份,问卷回收率为97.56%,问卷的主要发放对象是辽宁大学、大连财经学院、东北财经大学等东北地区高校本科生以及研究生。
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如表1 所示:男性大学生人数明显高于女性;本科及以下大学生比重在68.92%,高于硕士以上大学生。理科类大学生比重最高,工科和人文社科大学生比重相对较高,其他学科大学生比重较低。本文调查中具有创业经历的有57.07%,占据一半以上。加入高校众创空间1年内比重为30.42%,1 年至2 年比重最高,为42.62%。大学生创客团队中大多数为3 人至9人,占比高达56.23%。
高校众创空间通过系列的培训、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大学生由外部人逐步转化为内部人,此过程就是组织社会化过程。直接影响是通过社会化策略的情景因素、内容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间接影响是通过社会化策略,提升大学生创客组织社会化程度,进而完善大学生创业的构想,促使创业构想的实施,最终实施创业行为。基于此,本文构建指标体系,对数据进行信度检验,结果如表2 所示。高校众创空间组织社会化策略等变量的信度值均在0.6 以上,说明通过了信度检验,而学历、学科、性别的信度值低于0.6,说明没有通过信度检验。鉴于此,本文在相关性检验和回归分析中剔除了性别、学历、学科三个变量。
表2 变量信度检验
对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变量相关性检验
如表3 所示:高校众创空间组织社会化策略、情景因素、内容因素、社会因素、大学生创客组织社会化程度与大学生创业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2至0.5之间,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高校众创空间组织社会化策略等与大学生创业行为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高校众创空间组织社会化策略等5 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没有超过0.5,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为检验上述假设,本文分别以大学生创业行为为被解释变量进行了4 次Logit 回归分析,分别以大学生创客组织社会化程度、大学生创业构想、大学生创业构想执行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OLS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回归结果
如表4所示:首先是高校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直接影响。模型1 至模型4 均表明X1 与Y之间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高校众创空间组织社会化策略与大学生创业行为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本文假设1 成立。模型1 至模型4 均表明X2 与Y之间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高校众创空间组织社会化策略情景因素与大学生创业行为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本文假设2 成立。模型1 至模型4 均表明X3 与Y之间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高校众创空间组织社会化策略内容因素与大学生创业行为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本文假设3成立。模型1至4均表明X4 与Y之间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高校众创空间组织社会化策略社会因素与大学生创业行为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本文假设4 成立。其次是高校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间接影响。模型5 显示高校众创空间组织社会化策略及情景因素、内容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与大学生创业行为之间为正相关关系,说明高校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客组织社会化程度具有正向影响,即假设5成立。模型6和模型7显示高校众创空间组织社会化策略及情景因素、内容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构想及创业构想执行具有正向影响,由此说明高校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间接影响成立,即假设6和假设7成立。
基于上述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高校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主要是通过社会化策略的情景因素、内容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实证分析也进一步证实高校众创空间组织社会化策略、情景因素、内容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与大学生创业行为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间接影响主要是高校众创空间可以提升大学生创客的组织社会化程度,进而完善大学生创客的创业构想,对创业计划的实施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最终促使其创业行为的产生。此外,加入众创空间时间和创客团队人数对大学生创业行为也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本文将高校中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开辟了此类课题的新研究视角,限于公开数据收集难,本文的调研对象多为东部和中部高校学生,下一步需要将研究对象范围进一步扩大。此外,将东中西三个地区的样本进行分类研究,通过比较可以得到更为精准的研究结论。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第一,教育部门要扩大对高校众创空间的投入。本文实证分析表明高校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业行为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因此,各地区教育部门应该扩大对高校众创空间的扶持力度,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积极地推动高校众创空间建设,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地区高校众创空间发展。第二,高校要完善众创空间的管理。当前,很多高等院校虽然建设了众创空间,但是缺乏精细化的管理,众创空间名存实亡,因此高校要完善对众创空间的管理,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或者聘请校外导师给予创业学生针对性地帮扶。第三,学生要积极地参与高校众创空间。高校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业行为具有正向影响,能够增加学生创业的经验,避免创业陷阱,提升创业成功率,为此,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要积极地参与众创空间,参加创客团队,学习创业前辈的经验,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