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价值与转化研究
——基于研学旅行视角

2021-07-26 07:19李志伟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铁观音研学技艺

李志伟

一、有关茶制作技艺传承与创新相关研究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传统技艺是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反映民间生活并高度体现民间审美习惯的制作技术。截至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共506 项,涉及茶制作技艺项目有33项。其中,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列入第2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由此确立铁观音制作技艺的传统地位,成为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内容的官方权威表述。铁观音制作技艺是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其传统技艺价值主要通过生产环节来实现,消费者则主要通过享用传统技艺的物态化食品来体验非遗的魅力[1]。

部分学者积极探究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刘军丽以四川雅安“南路边茶”为例,探讨其传统制作技艺与多元价值,研究者认为南路边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社会精神价值、经济应用价值和社会生态价值[2]。刘礼堂和宋时磊选择古代茶技艺为非遗个案进行分析,从需求视角对传统茶技艺的传承进行探讨,主要包括时代精神的需求、生活便利的需求、消费能力的需求以及遵循客观事物的需求等[3]。石文倩和朱世桂认为制茶技艺会影响茶产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及文化传承[4]。苏祝成、梁丽君、张帅和王旭烽围绕“课堂教学、实训、观摩学习和总结交流”4个模块,探讨浙江省茶制作技艺非遗研培体系与教学思路的可行性[5]。

目前,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日益重视,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非遗旅游热潮逐渐涌现。实践证明,旅游活化是传统技艺文化再生产的有效方式,能够促进传统技艺的可持续发展[6]。王芳、黄远水和吴必虎尝试运用文化学理论构建传统技艺非遗旅游活化的概念模型,探讨旅游情境下非遗传统技艺的延续、保护、传承和再生[7]。越来越多的学校、旅行社和研学教育机构亦将非遗元素融入旅游行程中,非遗研学旅行成为旅游新选择和热门教育现象。学者们普遍认为教育与传统技艺传承适配性良好,从教育视角研究非遗保护问题成为当前非遗传承的新的着眼点[8-9]。鉴于此,此研究基于研学旅行视角,以铁观音制作技艺为案例对象,系统梳理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传承价值与转化,探析非遗保护与研学旅行互动发展的适切性,对于非遗传统技艺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问题的提出

安溪县地处福建泉州地区戴云山脉山地丘陵地带,素以茶叶乌龙茶(铁观音)生产闻名,全县各乡镇均有较大规模的茶叶生产企业,全县涉茶人口比重达80%。铁观音制作技艺作为传统技艺之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占据重要地位。“乌龙茶(铁观音)传统制作工艺”的界定来自国家标准《原产地域产品·安溪铁观音》(GB/T19598-2006)。在该标准中,铁观音制作工艺特指在原产地域保护范围(安溪县辖行政区范围内)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铁观音茶树品种进行培育和采摘,按照独特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铁观音品质特征的乌龙茶。

铁观音制作技艺作为安溪县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体现安溪茶旅融合的文化特色,具备良好的研学旅游开发潜力。目前,学术和产业界专门对铁观音制作技艺进行详细梳理和深入研究的文章较少,铁观音传统技艺与研学旅行的互动实践方面,更是少有关注。笔者于2021 年初深入安溪茶叶大观园、安溪茶文化中心、安溪铁观音集团等企事业单位,透过茶产业文献收集和田野调查,考察茶叶生产的全过程,并对一部分茶农、茶商、研学基地经营者进行访谈,希望通过政策引力、市场需求拉动力、研学旅游驱动力,尝试构建铁观音制作技艺与研学旅行的深度融合模式。

三、非遗传承与研学旅行互动研究

在非遗传承方面,徐珍珍和刘晓意识到校园是非遗传承的重要场所,教育旅游正成为传统技艺传承的重要方式[10]。传统的“非遗+教育”传承和传播采用“非遗进校园”方式,到各类学校开展非遗讲座等。然而,受知识讲解与展演环境的限制,难以呈现传统制作技艺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唐文忠、徐羽中和徐东树以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培养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学徒制试点项目为例,探究传统非遗传承与现代教育融合的新模式[11]。唐翠华[12]和李想[13]都指出传统非遗项目融入现代教育的可能性、必要性和重要性。李红对彩瓷烧制技艺非遗项目与现代教育的融合进行多层次的分析,并积极促进非遗传承人保护的实践工作[14]。孙静松[15]探讨非遗工艺的传承发展与高职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既提升高职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促进非遗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孙丰蕊[16]认为高职院校是非遗手工技艺传承的良好场所,可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非遗传承的深度链接。

研学旅行与非遗传承结合,是“非遗+教育”与“非遗+旅游”有机统一的新模式。非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代表性较强的研学旅行资源,为研学旅行的发展提供资源支持、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17]。非遗作为教育资源,主要体现在弘扬传统文化、传习古人智慧、培养文化自信等方面。研学旅行将文化与旅游、教育与娱乐、休闲与体验融为一体,引导研学中小学生走进非遗传承原生环境中来,拓展消费受众,开拓消费市场,促进多元文化间的互动交流,从而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18]。非遗研学旅行成为非遗与研学旅行有效结合形成的全新旅行方式。

铁观音制作技艺传承和发展,迫切需要被新生代消费市场认可。铁观音制作技艺是与民众生活、健康、休闲息息相关的饮食类制作技艺非遗项目,通过走茶山、品香茗、体验茶艺、了解茶俗茶事等研学教育活动,增强传统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在铁观音制作技艺研学体验过程中,以茶知识和茶文化为核心,研学主体可以直接参与到传统制茶工艺的全过程,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情感的撞击,从而引导中小学生对制茶技艺发展的思考,激发新生代消费受众保护和传承意愿。通过研学旅行与非遗传承互动体验,研学主体能更好地认识乡土文化、民俗风情、人文历史、传统技艺、生活形态等[4]。在研学旅行快速发展以及非遗保护传承愈加重要的背景下,深入探讨铁观音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价值,分析研学旅行与非遗协同发展路径(图1),有其重要性。

图1 非遗传承与研学旅行良性互动机制

四、铁观音制作技艺研学价值

非遗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经济、科学、教育、伦理、创造、审美等资源,相应地就具有历史、文化、经济、科学、教育、和谐等众多功能,多样性的功能也决定了铁观音制作技艺具有多方面的研学价值。

(一)历史文化价值

铁观音制茶历史悠久,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因此具有极高的历史传承价值。部分学者认为,传统制茶工艺传承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和经济三个方面,其中历史价值表现为历史传承、利用和创新,文化价值包括文化认同和归属感,是当地传统文化记忆的存续、传递和弘扬[19]。铁观音制作技艺在工艺流程和传统工具器械等方面都展示了古籍记载的制茶原貌,为中国制茶史增添了活态例证。那么,如何深入分析与认识其蕴含的历史价值,并将其转化为现实价值,是当前产业界和学术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另外,非遗具有原生态的文化基因,铁观音制作技艺具有文化教育的完整性,展现乌龙茶代代相传的文化精髓,对于研讨茶产业旅游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历史进程具备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铁观音制作技艺历史商业价值对于新生代旅游者十分有吸引力,研学中小学生能够借助茶文化产业了解历史并动态地学习历史。

(二)教育价值

教育价值是非遗研学旅行的突出价值。MCINTOSH 认为遗产旅游的利益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立即的回馈,通常是在现场快乐的经验所获得的;另一个是长期潜在的回馈利益,可能是个人的,也可能是对整个社会环境的[20]。PACKER and BALLANTYNE 提出休闲娱乐可以促进教育学习的发生,教育学习可以提升休闲娱乐的品质,在旅游或休闲的无形过程中,可能就激发了学习热情的产生[21]。当中小学生走进茶工厂、茶博物馆、茶园等劳动生产环境开展研学活动时,能够真实体验和感受到生产劳动教育之乐趣,从而崇尚劳动和尊重劳动;在茶研学营地(基地)生活体验过程中,中小学生尝试集体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树立正确生活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宽广正面的教育价值。研学旅行通过集体思考、学习、生活,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无畏精神、合作精神。研学旅行通过真实的生产环境及劳作体验,学生的知识与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22]。铁观音制作技艺已经成为乡土民俗与人文历史的重要研究素材,成为研学教育的活体样本,成为历史教育和传统文化研学教育的重要部分。

(三)旅游价值

2009 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发文指出:“利用非遗资源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可见,旅游活化是非遗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式。通过对非遗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带动旅游市场消费需求,提升非遗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融合程度,从而促进非遗保护和传承[19]。在非遗所有大类中,传统技艺展示方式和展示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游客体验性和展示性,可以借鉴其文化底蕴和知名度转化为旅游体验,极具旅游开发价值。铁观音制作技艺具有无形性和可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的双重特征,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游活动,中小学生可以参观制茶企业的研发生产车间、茶博馆,观看茶艺表演、学习茶礼事、观看茶叶科普片等,参与铁观音制作体验过程,传承制作过程有一定的美观性和趣味性,而传统技艺经过旅游价值转化后形成研学旅游商品,从而实现非遗旅游活化的循环系统[23]。非遗研学旅游在充分发挥非遗所具备的资源优势特征条件下,确保研学旅游价值得到全面发挥,对研学旅游产品进行开发,对研学旅游目的地保护和开发非遗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经济价值

传统技艺类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实践,也是非遗生产性保护的主要领域。传统技艺类非遗主要是工艺传承和产品制作,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完成[24]。由于其教育价值、研学价值、文化价值与旅游价值,转变成经济价值既促进了传统文化的有效活态传承,也驱动经济产业的发展。深入茶基地访谈过程中得知,当地茶企业积极开展研学教育体验活动,推动茶旅融合,先后建造国家非遗铁观音技艺馆、茶叶观光工厂、茶学堂、百茶园等,开展茶艺、茶戏、茶接待、茶美食等茶文化活动,宣传铁观音,打造茶叶品牌,形成以茶文化研学教育为特色的旅游新业态,也型塑茶叶销售新模式。借助铁观音制作技艺研学旅行展演,践行传统技艺类非遗生产性保护和生活性保护,进行传统技艺的创新设计、包装与体验,可以提升旅游胜地茶文化内涵及影响力,可以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可以说,铁观音制作技艺是极具商业旅游价值的经济资源。

(五)生态价值

铁观音制作技艺遵循自然生长条件,借鉴红茶全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制作原理,结合当地实际,发明出一套半发酵的独特制茶工艺,倡导健康、环保、生态、低碳、和谐。从思想观念来看,铁观音制作技艺融入“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其传统技艺饱含敬畏自然的理念和方式,是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而研学旅行的理念就是加深中小学生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可以说研学旅行契合非遗保护的生态理念。铁观音制作技艺内容丰富,涉及采摘、初制、精制三个部分,包含了不同类别茶叶研磨加工的传统技艺,是安溪茶农长期生产经验和劳动智慧的结晶。可以说,铁观音制作技艺饱含较高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研学旅行结合环境保护的观念,可以进一步扩大铁观音制作技艺非遗产业化经营范围,是与非遗类项目重视和致力于生态文化与低碳经济相融合的。

(六)社交价值

研学旅行鼓励以教室为起点向外扩展,组织学生走出校园,亲身体验以拓展眼界,强调集体旅行生活。学生可藉由校外教学环境,接触平时较少接触的人、事、物,将学习体验所获得,知识与日常生活观念进行有意义连结。研学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综合知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主要增加社交层面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与团队合作能力,从而达到课程教学目标与成效。以铁观音制作技艺为例,茶文化研学活动融入体验性活动,体验茶道精神,着重引导学生发现、探索、了解周遭的生活环境,培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态度,培育爱乡土的情感。中小学生聚集一起交流传统技艺、沟通情感,为促进茶文化交融搭建有效的社交平台。非遗类研学活动的开展,拉近了研学中小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了青少年健康心理发展。

五、结语与思考

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研学旅游活化是重要途径。铁观音制作技艺集无形技艺和有形物品于一体,能与研学旅行良好结合[25]。回顾以往非遗研学旅行研究,偏重于政策宣导分析,较少针对非遗传承与研学旅行的互动研究。本研究透过铁观音制作技艺案例,爬梳非遗研学旅行价值创造。中小学生在非遗研学活动中学到传统文化、茶专业知识,产生对大自然敬畏感,建立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新生代消费市场与非遗的互动交流,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最终达到传统文化复兴与非遗传承的目标。研学旅行扩展非遗受众群体规模,将传统文化内涵传递给中小学生,新生代成为非遗潜在消费市场。非遗丰富研学旅行产品的内容和旅游业态,开发新的活动形式,加速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也提供新的非遗保护与传承模式。因此,此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内涵和现实转化意义。

非遗研学旅游是全新的实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旅游多元融合发展。非遗在研学旅游中获得保护与传承,创造传承非遗的新途径,同时也对研学旅游的研究范围与形式做进一步拓展,为研学旅游发展与非遗保护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在课程思政和劳动教育政策背景下,研学旅游是培育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基于教育视角,研学旅游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实践环节。基于文化与旅游视角,非遗研学旅游是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拓宽旅游发展的空间,并产生新的旅游消费群体,丰富了旅游产品内容和层次,提升旅游业发展的新市场和新机会。基于此研究,能够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和层次,拓宽非遗与研学项目的深度融合,为非遗项目所在地尤其是乡村地区研学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建议与思路。因此,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铁观音研学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缩略词
有一种好茶叫“铁观音 秋茶”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铁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