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毅
(武汉市武东医院,湖北 武汉 430084)
躁狂症在我国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语言增多、精力旺盛、情绪波动异常。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会严重影响到患者及周边人们的正常生活。据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对躁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减轻经济负担,进而加快其病情的康复。基于此,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心理护理干预对躁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武汉市武东医院治疗的52例躁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26例。参照组男10例,女16例,年龄25~55岁,平均(40.0±15.0)岁;研究组男11例,女15例,年龄24~56岁,平均(40.0±16.0)岁。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患者为躁狂症;②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③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许可。排除标准:①一般资料不完整;②患有认知障碍与神经疾病患者;③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参照组: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首先,护理人员要严格根据医嘱,科学指导患者用药;其次,护理人员要认真观察与记录患者具体的服药情况,并保持病房环境的整洁、卫生与安静,同时也要合理调节病房内的温湿度,以此来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最后,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对患者病情进行实时监控。
1.2.2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研究组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详细护理内容如下:①在患者正式入院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来总结与记录其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来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1]。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和与家属间的交流,以此来进一步了解与掌握患者最新的心理状况,并利用温和的态度去面对患者,与家属一起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与关怀,进而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另外,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语言要亲切和蔼,态度要诚恳亲和,并给予患者一定的人文关怀,以此来更好地消除患者恐惧、不安以及孤独等负性情绪,防止患者在治疗与护理期间出现偏激行为;②当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可以通过病房座谈会的方式来增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以及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可以邀请已经治愈的患者来分享其自身的恢复经验与体会,进而大大增强患者的治愈信心。另外,在座谈会上,护理人员也要通过视频讲解的方式来为患者普及与躁狂症相关的知识,并简单的介绍一些基础的治疗与护理方法,以此来让患者从容应对治疗期间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与应激情况,大大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与应激反应能力的提升;③在患者治愈出院前,护理人员要再次对患者实施一对一的心理护理指导,纠正其对该疾病的一些错误认识以及日常生活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明确告知患者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复发性[2]。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叮嘱患者要遵医用药,以此来确保药物治疗的效果,并要求其出院后要定期返院复查,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就要及时送院接受治疗。另外,对于部分过度担心预后与疾病再次复发的患者以及过度乐观的患者来说,要积极纠正其错误的观念。一方面,要告知过度乐观的患者,不要认为自己已经完全康复就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而是要继续遵医嘱用药;另一方面,要告知过度担心疾病复发与预后效果的患者,只要遵医用药,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就可以明显改善预后,有效防止疾病的复发。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用药时长与治疗费用;②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从遵医用药、严禁饮酒、不私自更换药物、未擅自增减药物剂量、不自主停药这五个方面来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标准如下:上述五个方面患者全部遵守表示优;患者只遵守上述3~4个方面表示良;患者遵守上述2个方面及以下表示差;③采用问卷形式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90为满意、60~90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数+一般满意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表示,计量资料用t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用药时长与治疗费用比较。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用药时长均短于参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参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用药时长与治疗费用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用药时长与治疗费用比较(±s)
?
2.2 两组依从性比较。研究组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依从性比较[n(%)]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据多年的临床研究表明,躁狂症的发生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会伴随抑郁症一起发生,因此在国际上,属于一种双相障碍疾病。在一般情况下,躁狂症的发作时间可以长达1周以上,且具有发病快,复发性高以及病情进展迅速等一系列特点,严重的情况下,躁狂症还会诱发精神紧张、幻觉、妄想等多种症状,并会对患者自身与家属的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在临床护理中作为一种更为先进的护理方法,主要是以心理学理论为重要指导的基础上经过发展与完善而演变成的一种科学化护理方法[3]。其主要优势就是可以通过科学、全面的心理状态评估来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在对躁狂症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座谈会与病友见面会等多种途径来增强护理人员、家属、病友与家属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也能够通过营造整洁、卫生、安静的病房环境与轻松的氛围来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与负性情绪[4]。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普及躁狂症知识,耐心解答患者疑问等方式来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心,大大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有效加快病情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用药时长,减少治疗费用,为后续的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改善预后,进一步提升患者对于心理护理干预的满意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选择心理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用药时长均短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参照组,且治疗费用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杨桂芬[5]等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躁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中给出的结论十分相似。由此可证,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用药时长,节约大量的治疗费用,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另外,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护理人员还可以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结果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并采用更为科学的护理手段,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实施个性化的心理干预,以此来进一步缓解与消除狂躁症患者的精神压力与心理负担,并积极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帮助患者更为全面的认识疾病,进而大大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在日常护理中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对躁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心理护理干预在我国具体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