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撬拔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观察

2021-07-26 12:33王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2期
关键词:植骨优良率皮瓣

王勇

(抚州骨康医院,江西 抚州 344100)

0 引言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下肢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2%,致残率约为20%~30%[1]。对于跟骨骨折的治疗,其基本理念及目标是恢复跟骨的三维解剖形态,恢复患者关节功能。股骨骨折时容易伴局部软组织损伤,导致覆盖质量降低,即使复位也难完全恢复关节功能。有研究指出,30%~70%的跟骨骨折会影响功能[2]。内固定术是治疗跟骨骨折的重要术式,但不同的内固定材料优劣尚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研究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旨在探寻最佳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0例病例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②单侧新鲜闭合性骨折;③无手术禁忌证;④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骨折;②合并严重代谢性或循环系统疾病;③精神、意识障碍者;④不愿参与研究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1~64岁,平均(36.5±3.4)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7例,Ⅲ型17例,Ⅳ型6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1例,跌落伤8例,其他1例。

1.2 方法。采用全麻,取侧卧位,患者佩戴气囊止血带。于踝上约3 cm,跟腱前缘与腓骨后缘连线1/3处做L型切口,逐层切口皮肤、皮下、深筋膜达骨膜,将跟骨外侧骨膜及相关软组织掀起,充分暴露骨折端,用2枚克氏针钻入股外侧突、外踝及骰骨,使骨折关节面充分暴露,用骨剥撬起向下塌陷并旋转的后侧关节面,再进行复位。复位后若其下方残留较大的跟骨缺损,可用人工骨进行填充。通过C型臂X线透视复位情况,复位满意后将预弯的解剖锁定钢板用皮质骨螺钉固定于结节部、后关节面,确保钢板与外侧皮质吻合。再通过C型臂X线观察Gissane角、Bohler角复位情况,再用螺钉进行多点位固定。视情况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后患肢抬高位,抗生素治疗3 d,并根据恢复情况进行功能锻炼术后处理同普通组。

1.3 观察指标。①手术情况: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②恢复情况:记录关节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于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测量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宽度、高度;末次随访时根据Maryland标准评定关节功能优良率。功能基本恢复正常,90分及以上为优;行走时有轻微疼痛,但不影响生活及工作,75~89分为良;行走疼痛明显,对工作及生活影响大,50~74分为中;无法正常工作及生活,50分以下为差。优良率=(优+良)/总病例数×100%;③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皮瓣边缘坏死、内固定断裂等。

1.4 统计数据处理。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均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为(58.3±7.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12.3±25.5)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8±0.2)月、平均住院时间为(12.4±2.3)d。

2.2 治疗前后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宽度、高度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以上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宽度、高度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宽度、高度比较(±s)

?

2.3 优良率。优19例,良9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3.33%。

2.4 并发症。并发症发了率为6.67%,1例切口浅表感染,1例皮瓣少许坏死,均经相关治疗及护理后治愈。

3 讨论

在人体所有足部骨骼中,跟骨是最大的跗骨,人体50%以上的重量由其承担。跟骨骨折多因高能量损伤所致,因此骨折后容易引起跟骨长度、宽度、高度、Gissane角及Bohler角的改变[3],这些因素的改变会导致足弓塌陷,从而影响外形及力学稳定性,引发创伤性关节炎、跟部疼痛等并发症,严重的可导致关节功能障碍。有研究指出,关节面移位在1 mm以上就会出现应力分布改变[4],需外科手术治疗。

内固定术是治疗根骨骨折的首要术式,其目的是最大限度保留骨折端血运正常,并维持骨折端的稳定。由于跟骨为松质骨,普通钢板稳定性较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锁定钢板能够根据不同所需进行塑性,减少软组织损伤,提高骨与钢板的吻合性,从而增强稳定性。同时锁定螺钉具有较强的成角稳定性及立体支撑力,可牢固固定钢板,减少变形风险[5]。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在正常范围。与以往普通钢板内固定相关报道比较[6],锁定钢板内固定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有所缩短。说明解剖锁定钢板更利于骨折愈合,这与其内固定强大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解剖复位后内固定的稳定性是恢复正常足弓高度肌力线的关键。本研究中术后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宽度、高度优于治疗前(P<0.05),再次证明说明解剖锁定钢板具有强大的稳定性,更符合解剖复位的要求。对于术中是否需要植骨目前尚存在争议。有学者[7]认为跟骨骨折植骨与否与骨折复位及术后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另有研究[8]指出,通过植骨的方法可以改善塌陷所导致的支撑力弱的问题。大部分学者[9]认为植骨不仅对跟骨塌陷有支撑作用,还能弥补跟骨内空虚,促进血运恢复,从而促进骨折愈合。笔者认为,是否需要植骨需视塌陷程度而定,对于塌陷严重的,可进行填植骨。而对血运影响较小的塌陷可不进行填充。

切口感染及皮瓣坏死是跟骨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切口感染可能是骨外侧局部血供差,表皮缺氧所致。皮瓣坏死多与书中牵拉时间过长或术后肿胀有关。本研究中1例切口出现浅表感染,1例皮瓣少许坏死,经相关处理后治愈。有学者[10]研究显示,撬拔复位因切口小,因此恢复更快。撬拔复位相比于切开复位创伤更小,可减少对足跟部组织、神经血管的损伤,更利于血运的恢复,从而减少感染及坏死。撬拔复位时用克氏针穿过股外侧突、外踝及骰骨固定,充分发挥其支架作用,形成的立体结构能有效固定骨结节骨块及舌状骨折块,能够有效对抗肌腱牵拉引起的移位,并能预防继发性腱膜炎引起的疼痛。但撬拔复位也有其弊端,如对严重移位的骨折患者无法进行复位;对严重骨质缺失性骨折因无法植骨而达不到牢固的固定,易发生内固定失效。因此,笔者认为应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选择最佳术式,提高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猜你喜欢
植骨优良率皮瓣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牙槽突裂植骨前后上颌扩弓对上颌牙槽骨位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能谱CT在钛笼椎间植骨融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