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地区印度南瓜露天直立竹子网型搭架栽培技术

2021-07-26 02:45云天海廖道龙胡艳平朱白婢黄文枫叶炜桢
中国蔬菜 2021年7期
关键词:白粉病南瓜喷雾

云天海 廖道龙 胡艳平 朱白婢 黄文枫 叶炜桢

(1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海南省瓜菜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蔬菜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海南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海南海口 571100;2 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印度南瓜露天轻简化搭架栽培模式与传统的直播密植爬地、露天“人”字架等栽培模式相比,可有效降低白粉病发病率,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25%;每667 m2节约种子用量40%~50%,节约用工成本3%~25%,且方便施药、整蔓和采收。

南瓜是全国冬季北运瓜菜生产基地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云天海,2020)。据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统计,2020年海南省冬春季北运瓜菜播种面积达20.66万hm2(309.92万亩)。其中,南瓜播种面积达1.37万hm2(20.61万亩),占全省冬春季瓜菜播种面积的6.65%,排名全省各类冬春季瓜菜第4名,经济效益较好。其中印度南瓜深受消费者青睐,播种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海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优势瓜菜产业之一和农民致富的首选产业。由于海南地处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高温、暴雨、台风、低温、寡照等恶劣天气时常发生,农业生产风险系数较大。印度南瓜露天直播密植爬地生产、露天“人”字架生产等传统栽培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化肥、化学农药、用工成本,且露天爬地栽培管理粗放,易暴发白粉病,影响南瓜产量和品质。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经过多点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适合热带地区生产的印度南瓜露天直立竹子网型搭架栽培技术,和传统栽培方式相比,可有效降低白粉病发病率,节本增效显著,已在海南省海口、澄迈、定安等市县示范推广3.3 hm2(50亩),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 种植茬口安排

热带地区印度南瓜露地搭架生产1年可安排秋冬茬和冬春茬2个茬口。秋冬茬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播种育苗,10—11月定植,11—12月采收上市;冬春茬一般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播种育苗,12月至翌年1月定植,2—3月采收上市。

2 品种选择

选用早熟、耐高温高湿、抗早衰、分枝能力强、优质、高产、耐白粉病、抗病毒病、抗裂果、商品性好、适合本地栽培、适应市场销售和消费者需求的印度南瓜品种,例如龙鑫丹、新贵板栗等。

3 培育壮苗

3.1 穴盘育苗 选用50孔塑料穴盘进行露天苗床育苗。育苗基质采用椰糠、河沙、腐熟农家肥,按照5∶3∶2的体积比混合均匀,每立方米基质中拌入15%噁霉灵可湿性粉剂300 g进行消毒。采用温汤浸种进行种子消毒,先在50~55 ℃温水中烫种15~20 min(分),再转入30 ℃水中继续浸种4~5 h(小时)。捞出种子沥干水分后用湿毛巾包裹,放入30~32 ℃恒温箱中保温催芽24~36 h(小时),待70%以上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将种子平放在穴盘孔内,每穴1粒,播种深度0.5~1.0 cm,然后覆盖基质1~2 cm厚。

3.2 苗期管理 苗期注意做好温度管理,主要通过揭盖稻草秸秆或遮阳网等覆盖物调节温度。种子出土前适温为白天25~30 ℃,夜间15~25 ℃;幼苗期白天适温为20~25 ℃,夜间15~20 ℃。低温天气时在穴盘表面覆盖1层稻草秸秆,或用粗铁丝或竹片在穴盘上搭建小拱棚,并覆盖一层遮阳网保温;高温天气及时揭开稻草秸秆、遮阳网等覆盖物;烈日天气时,悬挂遮阳网降温;低温阴雨天在稻草秸秆上再覆盖1层农膜,以增温防雨。正常天气下,一般白天8:00—17:00揭开稻草秸秆或遮阳网,夜间适时覆盖保温。水分管理以干湿交替为原则,基质湿度控制在60%~80%。幼苗两叶一心时逐渐撤去覆盖物炼苗2~3 d(天),并注意控制水分。

4 整地与施基肥

定植前15~20 d(天)深犁晒田。要求深翻25~30 cm,翻晒2次,耙平整碎土块。结合犁地耙地进行土壤消毒,每667 m2旱坡地撒施生石灰75~100 kg,或氰氨化钙40~60 kg,或98%棉隆颗粒剂40~60 kg。基肥以腐熟农家肥料为主,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500~1 000 kg或商品有机肥150~450 kg,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35~50 kg。其中,2/3的基肥在整地时撒施,剩余的1/3基肥做畦时在种植穴两侧15 cm左右位置开沟施入。

5 做畦与覆盖地膜

针对田间湿度大易导致印度南瓜发生白粉病等问题,采取深沟高畦宽畦面的双行或单行搭架方式种植。一般畦面宽0.9~1.2 m,畦底宽1.3~1.6 m,畦高0.2~0.3 m,沟宽0.3~0.4 m,并将畦面土块整细,做成龟背状。在畦面上铺设1条滴灌管,然后用幅宽1.2~1.4 m的银黑双色或黑色地膜覆盖畦面,四周用细土封严压实。

6 定植与合理密植

印度南瓜幼苗2片真叶时定植。秋冬季定植苗龄10~15 d(天),冬春季定植苗龄20~25 d(天)。选择晴天或阴天的10:00前或15:00后定植。每畦单行种植时,行距1.6~1.9 m(包沟),株距0.6 m,每667 m2定植600~650株;每畦双行种植时,大行距1.6~1.9 m(包沟),小行距0.5~0.6 m,植株呈三角形种植,株距0.6~0.7 m,每667 m2定植1 200~1 300株。定植时可用1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幼苗。覆土填平定植孔,并浇足定根水。

7 轻简化搭架

幼苗定植10~15 d(天)后及时搭架。在畦面中间挖0.3~0.4 m深的孔,插入高2.0~2.5 m、直径20~30 cm的粗竹竿(或木条、铁管),并压实土层。粗竹竿间距1.5~2.5 m,在2根粗竹竿之间用塑料网(13目)或塑料绳(厚度1~2 cm)捆绑。采用塑料绳时,平行捆绑4~5行,塑料绳上下间距0.4~0.5 m。拉紧整行的塑料网(绳)和粗竹竿,从而形成直立竹子网型轻简化搭架(图1)。该种搭架方式可使每条畦的印度南瓜植株两边充分通风透光,光照充足,叶片遮阴率、湿度下降,相比露天直播密植爬地栽培模式、露天“人”字架搭架栽培模式,白粉病发病率分别降低30%~50%和5%~10%,且降低人工打药次数,减少化学农药用量,节省生产成本,还便于多次采摘果实。

图1 露天直立竹子网型轻简化搭架

8 田间管理

8.1 水分管理 定植时浇足定根水,7 d(天)后浇1次缓苗水。印度南瓜抽蔓期水分管理宜促控结合,以控水为主。结果期尤其是果实膨大期应保持土壤湿润。雨天及时清沟排水。在正常晴朗天气,每隔4~5 d(天)滴灌1次,每次每667 m2滴灌3~4 m3,并在24 h(小时)内滴灌完。采收前7~15 d(天)注意控水。

8.2 养分管理 开花结果初期,每667 m2追施高钾型三元复合肥(N-P-K为22-7-11)或硫酸钾5~10 kg,低温(<15 ℃)天气或雨天不宜追肥。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即每滴灌2次清水就滴灌1次肥水。肥水总浓度控制在0.1%左右,即10 m3水加入肥料总量为10 kg。分2~3次进行滴灌。重视根外追肥,坐瓜后喷施0.3%~0.4%磷酸二氢钾液肥。

8.3 植株调整 采用双蔓整枝。待印度南瓜幼苗长到4~5片真叶时摘心,以促进侧蔓生长。选留2条强壮侧蔓,其余侧蔓全部摘除。侧蔓长0.5 m时及时引蔓、绑蔓上架,使瓜蔓呈“S”形缠绕在绳上。及时摘除第1朵雌花,剪掉老叶、病叶,摘除畸形瓜、花瓜、裂果。

8.4 低温寡照管理措施 遭遇低温、寡照等逆境时,喷施5%氨基寡糖素水剂800~1 500倍液,以诱导免疫抗逆性。在寒流、大风口处或四周架起高1.5~2.0 m的遮阳网避寒避风。

8.5 授粉与坐果 在雌花开放阶段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可在每天6:00—10:00,采摘当日完全开放的雄花,去除花瓣,将花药上的花粉轻轻粘到刚完全开放的雌花柱头上,每朵雄花可授粉2~4朵雌花。或采用蜜蜂授粉,每1 334~2 668 m2(2~4亩)放置1个蜂箱。每条侧蔓坐果2~4个,每株坐果4~8个。一般在最后1个瓜鸡蛋大小时留4~6片叶摘心,以控制营养生长,促进果实膨大。

9 病虫害防治

印度南瓜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美洲斑潜蝇、黄守瓜、蓟马等。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注意轮换用药,合理混用,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

9.1 农业防治 整地时撒施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采用深沟高畦,严防积水。采收后及时清理残枝败叶和杂草,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间清洁。实行严格轮作制度,与非瓜类作物轮作,有条件的地区应实行水旱轮作。采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料,少施含氮量高的化肥。实施水肥一体化管理。

9.2 生物防治 积极保护利用天敌。幼苗定植前,或遇到低温寡照天气时,喷施5%氨基寡糖素水剂800~1 500倍液,以提高植株免疫力,增强抗逆性。白粉病发病初期,可用2%武夷霉素水剂400~6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可用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800~1 200倍液,或2%印楝素乳油1 0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蓟马,可用1.5%除虫菊素水乳剂800~1 000倍液喷雾。

9.3 物理防治 种植行搭架上相间悬挂10张黄板、11张蓝板,色板间距5 m × 6 m,悬挂高度距地面1 m左右,悬挂方向朝南或西南。黄板可诱杀蚜虫、白粉虱、美洲斑潜蝇、黄守瓜等害虫成虫,蓝板可诱杀蓟马等害虫成虫。

9.4 化学防治

9.4.1 白粉病 发病前,可用50%硫磺悬浮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发病后,可用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600倍液,或12.5%腈菌唑水乳剂2 500倍液,或12%苯甲·氟酰胺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95%吡唑·嘧菌酯乳油2 000倍液喷雾。每隔5~7 d(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9.4.2 病毒病 苗期用5%氨基寡糖素水剂800倍液喷雾2~3次。发病初期,拔除病株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用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每隔7~10 d(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9.4.3 美洲斑潜蝇 可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粒剂3 000倍液,或80%灭蝇胺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 d(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

9.4.4 蚜虫、白粉虱 可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7 500倍液,或45%吡虫啉微乳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10 d(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7次。

9.4.5 蓟马 可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60 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艾绿士)1 500倍液+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 25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45%吡虫啉微乳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10 d(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

9.4.6 黄守瓜 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或5%顺式氯氰菊酯乳油3 000~5 000倍液喷雾。每隔7 d(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

10 适时采收

采收前7~10 d(天)停止灌水。可采收2~4次。开花后15~20 d(天)可采收嫩瓜。开花后30~45 d(天),印度南瓜果皮变硬,果粉增多,果柄膨大并开始木质化和颜色变黄时可采收老瓜。应在晴天或阴天的15:00后采收,以确保商品品质。采收时用剪刀将果柄剪成“T”字形,或保留果柄3~5 cm。果柄基部应剪平,避免伤害其他南瓜的果皮。注意轻摘轻放,不发生严重碰撞,以免造成机械损伤。采收后贮藏在阴凉处,以利于长途运输和延长销售货架期。

11 经济效益

与传统印度南瓜露天直播密植爬地栽培模式相比,露天直立竹子网型搭架栽培模式每667 m2节约种子用量40%~50%,减少化肥用量20%~30%;可降低田间湿度,抑制白粉病大面积暴发,减少化学农药用量20%~25%;减少喷施农药次数和劳动力用工次数20%~25%,节约用工成本,延长果实采收期15~20 d(天),平均每667 m2产量达1 250~1 500 kg,较露天直播密植爬地栽培产量提高25%~50%,节本增效1 500元以上。

传统的露天“人”字架栽培模式,搭架中间位置较为阴暗、湿度大,易滋生病菌、虫卵和引发白粉病,受架型结构影响,防治时种植户无法100%喷施到“人”字架中间发病的茎叶和花果上,导致防治不彻底,且“人”字架中间位置存在整蔓不彻底、果实采摘不便的短板。采用直立竹子网型搭架栽培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同时可以降低搭架材料成本5%~15%,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8%,减少喷施农药次数和劳动力用工次数1~2次,节约用工成本3%~8%。

猜你喜欢
白粉病南瓜喷雾
200 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效果示范分析
枯草芽孢杆菌对宜良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保湿喷雾大测评!效果最惊艳的才20块!
还原喷雾
南瓜灯
怎样正确使用喷雾式化妆水
睡眠喷雾
黄瓜为什么易感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