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鑫
(山东省青州市结核病防治所 山东 青州 262500)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呼吸道,肺部出现渗出、增生、坏死等病变,严重危害患者的肺功能。该疾病具有传染性,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方式在人群中传播,健康人群在接触肺结核患者后,存在着较高感染肺结核的风险。结核病灶的播散与恶化,不仅会加剧肺功能损伤,还会引起其他系统器官组织的结核感染,增加疾病的危害性,应该及早进行治疗[1]。肺结核发生早期,病灶位于肺组织深部,病变范围相对较小,并不会引起异常的体征表现,难以及时发现病情。随着病情的进展,病变范围逐渐增大,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咯痰等症状表现,但容易与相似症状的其他类型呼吸系统疾病混淆。为了对疾病做出准确的鉴别和诊断,对于疑似肺结核症状的患者,采取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方式。该过程中,需要以CT检查作为引导,保障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的精准度,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让患者获得良好的诊疗体验[2]。本研究选取2019年7月—2020年9月于我院接受诊断的142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9年7月—2020年9月于我院接受诊断的142例疑似肺结核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52.72±7.9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52.38±7.44)岁。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表现为消瘦、低热、咳嗽、咯血等,怀疑为肺结核;②X线胸片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病灶;③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研究者;②有肺动脉瘤;③心肺功能障碍者;④凝血功能障碍者。
对照组应用常规穿刺活检方法。
观察组应用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方法。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胸部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初步诊断,然后进一步实施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取仰卧位,应用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机,进行胸部扫查。根据CT图像,确定肺部病灶的位置,根据其位置和深度,确定穿刺点、穿刺路径和穿刺深度。在体表做好标记后,清洁和消毒穿刺点,实施局部麻醉(2%利多卡因)。根据CT引导,利用BARD Magnum活检针进行穿刺,根据CT图像确认针尖位置。在针尖抵达预定部位后,患者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屏气,割取2份活检组织。将其中1份活检组织进行甲醛溶液(10%浓度)固定处理,行病理检查。另外一份活检组织置于无菌试管,进行组织培养,取穿刺液涂玻片后送检。完成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相关操作后,指导患者屏气,将穿刺针拔除,予以压迫止血、包扎处理。通过CT检查,确认患者是否出现气胸、病灶出血等症状。结合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穿刺活检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合临床确诊结果与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进行分析,见表1,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诊断中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67%、96.61%以及95.77%。
表1 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肺结核的鉴别诊断结果分析(例)
结合临床确诊结果与常规穿刺活检结果进行分析,见表2,常规穿刺活检在诊断中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7.50%、94.55%以及92.96%。
表2 常规穿刺活检对于肺结核的鉴别诊断分析(例)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发生情况[n(%)]
肺结核是一种呼吸系统传染病,患者的呼吸道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肺组织、支气管和胸膜的病变,肺部形成纤维空洞,结核病灶的播散对肺部及其他器官组织均会造成危害[3]。因此,肺结核的早期诊治十分关键。肺结核具有起病缓、病程长的特点,消瘦、低热等毒性消耗症状以及咳嗽、咯血等呼吸道局部症状是患者的典型症状表现[4]。肺结核患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与肺炎、间质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相似,容易相互混淆,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无法准确地判断肺结核的发生进展情况,还需要采取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判断[5]。
在肺结核的影像学检查中,根据X线胸片,能够发现双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存在渗出浸润病灶、钙化灶或变质坏死灶,但仍然无法完全反映出肺结核的发生[6]。在实验室检查中,一般采取痰结核菌检查的方式。应用直接涂片法,就可以简单、快捷地完成检查,但是敏感性较低,检查结果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对于肺结核诊断的敏感性低[7]。集菌法的应用,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但是操作方法较为复杂。而培养法的应用,对于肺结核诊断的敏感性高,但是需要长达4~8周左右的时间,一般应用与药敏试验或菌型鉴定中,在肺结核的早期诊断中,显然不适用该方法。
为了更加准确地鉴别和诊断肺结核,应采取病理活检的方式。由于病理活检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在穿刺操作的过程中,存在穿刺失败的风险,可能会对肺组织、胸壁及周围血管产生不良刺激和损伤。在病理活检的过程中,将影像学技术应用其中,利用CT检查,为经皮肺穿刺活检提供引导。在CT引导下,能够寻找更为合适的穿刺点和穿刺路径,明确其穿刺深度,可以精准地实施操作,实现一次性穿刺成功,同时避免引起不良刺激和损伤。在穿刺过程中,根据CT影像,可以确定穿刺针针尖的位置,能够准确抵达预期位置,顺利完成对病灶活检组织的割取。然后将获取的活检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能够对肺结核的发生和进展情况做出准确的诊断[8]。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应用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作为诊断方法,其对于肺结核鉴别诊断有着很高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准确性,分别能够达到91.67%、96.61%以及95.77%,误诊率相对较低,高于常规穿刺活检。仅有5.63%的患者出现出血、皮下气肿以及气胸等并发症,低于常规穿刺活检,充分反映出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诊断准确性方面的优势,同时可以保障检查过程的安全性。在肺结核鉴别诊断中,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显然是良好的选择。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过程中,漏诊、误诊问题的发生,一般与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有关,同时也会受到相关医疗器械性能的影响。提高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应用性能稳定的器械,可以更好地保障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的精准度。
综上所述,在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中,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以精准、安全地实施操作,并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为疾病的早期诊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