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娜
一、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研究
从多元文化主义到多民族联邦制:阐释与批判/杨立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2).24~31
公民认同需求梯度化:铸牢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路径/尹学朋,王国宁//广西民族研究,-2020,(6).24~30
构建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体系的文化方略/卞之峣//广西民族研究,-2020,(6).31~37
何以典范?——广西民族团结进步成功经验阐释/李富强,卫彦雄,吕洁//广西民族研究,-2020,(6).6~15
基于共生理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关系实证研究/朱向梅,姚露,常开霞//广西民族研究,-2020,(6).45~59
加泰罗尼亚分离主义实践探析:基于对巴塞罗那城市标识的考察/刘泓//世界民族,-2020,(6).26~37
价值观建设:边疆多民族地区国家认同整合路径/刘羿良,冷娟//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25~31
价值取向视阈下我国民族理论政策的历史嬗变/成杰//广西民族研究,-2020,(6).38~44
交往与共生:试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特征/李静,陈丽丽//贵州民族研究,-2020,(10).2~7
“结构-过程”视角下多民族国家治理的主体互动模式与绩效评估/常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2).16~23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的再凝聚/马俊毅//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41~47
科威特无国籍人问题探析/成振海//世界民族,-2020,(6).38~54
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的推广和普及——从权利保障到国家建设/常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1~10
马克思需要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论析/马可//云南社会科学,-2020,(6).79~83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视阈下边疆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的逻辑理路/张慧//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14~19
美国种族主义的结构性问题解析/李京桦,张爽//贵州民族研究,-2020,(11).21~27
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要坚持走中国化道路/杨圣敏//广西民族研究,-2020,(6).1~5
“民族问题”概念的起源与流变(1837—1922年)/牛玲玲//贵州民族研究,-2020,(12).16~26
民族心理距离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陈立鹏,薛璐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34~40
摩洛哥柏柏尔问题国际化的由来与发展/张玉友//世界民族,-2020,(6).67~76
情感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素/刘吉昌,曾醒//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11~1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视域下相对贫困治理研究/陈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5~13
少数民族群体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情况与国家认同研究——基于云南民族地区的抽样调查研究/焦开山,郭靓雯//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11~18
试论中国边疆的概念与特征——基于“边疆建构论”与“边疆实在论”争鸣的思考/平维彬,武音茜//贵州民族研究,-2020,(12).10~15
文化自信、文化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郝时远//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1~10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保障法治发展理念/谢冰清//云南社会科学,-2020,(6).72~78
兴边富民行动与边疆民族地区多维贫困的缓解/吴本健,王蕾,覃梓文//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108~122
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的因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的29所高校调查分析/李从浩,汪伟平//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46~54
中国共产党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作用/李资源,向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1~9
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功实践——以中央民族访问团为中心的考察/张福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10~18
中国特色民族理论话语中的“大家庭”解读/严庆//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22~26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结构层级及其关系/祖力亞提·司马义,蒋文静//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19~28
种族隔离的历史对南非排外的影响探析/梁益坚,刘国强//世界民族,-2020,(6).55~6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度化分析/孔亭//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29~3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石硕//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5~12
作为民族理论“中国话语”的多元一体主义——兼谈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的范式创新/王淑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17~21
二、理论研究
从具象到抽象:李亦园先生的台湾高山族研究/董建辉,徐森艺//广西民族研究,-2020,(6).60~67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伟大贡献/张娇,李峥,金炳镐//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6).47~52
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性的内涵辨析与实现路径/刘鑫,苏俊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55~62
后疫情时代的旅游人类学反思/彭兆荣//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71~79
计策、场域与试错文化的新价值——从乔健先生一个本土人类学观念的独特贡献出发/赵旭东//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2).1~8
科学为本的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发展——林耀华学术研究评述/马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2).9~15
论分析型语言研究法的构建/戴庆厦//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23~33
旅游与文化:中国旅游人类学研究主题反思——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例/李毓//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174~182
馬克思民族土地习惯法强制变革论研究/李可//世界民族,-2020,(6).1~12
民族学的知识生产与学科建设/何明,孙铭旋,覃延佳//贵州民族研究,-2020,(10).56~61
乔健和《印第安人的诵歌》/周大鸣//思想战线,-2020,(6).1~7
文化认同的路径依赖与现代变迁/马迎,陈晓龙//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42~45
文献的民族志研究——文献民族志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可能性/邓苗//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57~63
徐益棠对边疆民族研究的贡献/钟荣帆,汪洪亮//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34~39
学说思潮与汉民族的形成/王再承//广西民族研究,-2020,(6).68~77
“族群”西来/纳日碧力戈//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20,(6).481~488
三、社会、文化及其变迁
《百苗图》中竹枝词的资治功能/严奇岩//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123~131
病友知识分享的维度、路径与动力——基于糖尿病病友群体的人类学观察/王剑利//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81~88
本色、红色、特色、原色——乌兰牧骑精神基本特征的四维解读/季春芳//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20~24
“茶马古道”概念的形成及其传播/王枫云,韦梅//广西民族研究,-2020,(6).86~93
城乡循环修复:乡村旅游建构新型城乡关系的框架与议题/孙九霞,王学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25~32
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脉和基石/宋才发//青海民族研究,-2020,(4).36~43
传统戏剧类非遗短视频青少年观看意愿的影响因素——以皮影短视频为例/薛可,鲁晓天//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67~73
从“人形纹”构造看黎族生存智慧的三个维度/周倜,梁惠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54~60
德格印经院创建及扩建过程考/巴多//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2).39~44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开发的耦合逻辑——以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为例/江娟丽,江茂森//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48~56
非遗视域下满族医药保护、传承与发展/刘智文,佘燕达//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132~140
海外华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举措及贡献/曾少聪,陈慧萍//世界民族,-2020,(6).77~85
“空间生产”视角下新型弹性出行消费——以网约车为例/孙荣,许鑫//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165~173
论契丹神话传说中的多图腾崇拜与文化演变/和谈,热米拉·斯力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2).32~38
旅游表演何以可能——黄河乾坤湾转九曲的主客互动与地方感知/赵巧艳,曹哲//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0~89
美丽乡村建设中传统村落保护与营建——以贵州省黔东南州为例/吴平//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27~33
民族村寨旅游行为意向研究——以桃坪羌寨、甲居藏寨、泸沽湖为例/马东艳,张旭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33~41
农业遗产的当代创新:葛类作物栽培传统在废矿渣堆积场生态修复中的可行性探索/杨庭硕//贵州民族研究,-2020,(12).102~108
嵌入与脱嵌:市场、国家与社会场域中的民俗体育——对广西那县舞狮团的田野考察/吴林隐,吴毅//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40~48
群际差异视角下的政府工作满意度研究:2005年与2015年比较/秦广强//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66~73
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基于东北地区的调查/朴今海,朴贞花//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61~66
人类减贫事业的“独龙江样本”/何祖坤,侯胜,韩博等//云南社会科学,-2020,(6).9~14
人类减贫事业的“怒江实践”/何祖坤,沈向兴,宋媛等//云南社会科学,-2020,(6).1~8
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的非国家主体协同机制研究——以广西里湖白裤瑶为例/王琳琳,崖潇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142~148
社交媒体中民族美食的日常呈现与发展趋势——基于抖音、火山小视频和快手平台的观察/金强,回笑哲//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0,(6).92~99
摄影与摄魂:中央研究院成立初期民族志影像考(1928~1929)/朱靖江//青海民族研究,-2020,(4).91~97
“时间—空间—社会”视角下回新纳楼司署空间功能的现代转型/马永清,朱盼玲//广西民族研究,-2020,(6).78~85
“食为媒”视野下的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研究——兼论马德里中餐馆的生存现状/何茂莉,杨天一//世界民族,-2020,(6).86~95
手工艺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地理联结点/郑颖捷//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74~80
通过“面子”的乡村治理——对桂中南一村落纠纷处理的人类学考察/刘坚//广西民族研究,-2020,(6).103~111
“突然离世”的安宁疗护实践困境与对策/刘谦,王徳林//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149~154
文化生态学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路径研究——以黔剧为例/杨一//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40~47
西北民族地区产业防贫实践中的农户主体性——基于宁夏南部民族社区调查/成媛,陈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38~45
西南边疆脱贫攻坚的特色实践及对乡村治理的推动/时雨晴//云南社会科学,-2020,(6).125~131
西双版纳傣族“超域”的互联网社交研究/徐何珊//云南社会科学,-2020,(6).110~11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张乾元,冯红伟//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1~6
乡村文化传统的实践与乡村文化振兴——以清潭街“舞草把龙”为例/李玉雄,李静//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32~39
沿边口岸与边境城市经济耦合发展研究——以云南省猴桥口岸与腾冲市为例/袁沙//云南社会科学,-2020,(6).132~137
印度尼西亚铜鼓类型与源流考辨/李富强,覃芳,唐根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2~10
由文化适应到文化自觉:广州苗族务工者的文化实践/温士贤//思想战线,-2020,(6).15~23
有序的混沌:中老边民互市的人类学考察/张雨龙//思想战线,-2020,(6).24~31
中國近代贱民与底边社会——乔健教授晋东南乐户研究及其启示/赵树冈//思想战线,-2020,(6).8~14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驱动研究——基于云南直过民族整族脱贫实践/尤伟琼,曾宇龙//云南社会科学,-2020,(6).117~124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典籍走出去的纾困之道/吴斐,孟立军//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5).100~105
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何昭丽,刘婧,王松茂//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88~93
中华老字号品牌跨文化传播策略及路径——以河南省中华老字号品牌为例/马蕾//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49~53
中缅边境地区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特征及其前景/付永丽//贵州民族研究,-2020,(10).134~140
中越边境文化遗产景观营造探析——以龙州为例/陈子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59~65
主位影像、文化破壁与视觉经济——影视人类学视域中的移动短视频社区/朱靖江//云南社会科学,-2020,(6).102~109
住房分层与中国城市居民的公平感——基于CGSS2003、CGSS2013数据的分析/李路路,马睿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56~65
自然呈现与生态回归——基于民间工艺叶脉苗绣守正创新的思考/梁正海//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63~70
四、研究动态、综述与书评
2020年第二届世界民族研究中青年学者论坛会议综述/邓颖洁//世界民族,-2020,(6).118~119
半部人类史——徐杰舜主编《汉民族史记》印象与商榷/易华//贵州民族研究,-2020,(12).170~176
国内外文化认同研究综述及分析/都永浩,左岫仙//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5).1~8
国内外学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的比较及启示/罗圣荣,兰丽//世界民族,-2020,(6).13~25
回顾与展望:基于知识图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许哲//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2).226~234
金翼奋翔:《金翼》的近代探索之路——纪念林耀华先生诞辰110周年/彭兆荣//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135~141
近40年来我国“藏彝走廊”的族群研究及其意义/李沛容//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4~19
近年来我国民族事务治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汤夺先,闫超杰//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5).9~15
热点与趋势:民族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构建与可视化分析/谢冰雪,李雷雷//贵州民族研究,-2020,(10).103~110
少数民族人口迁移及其学术脉络/冯雪红,张欣//贵州民族研究,-2020,(12).91~100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评杨须爱新著《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民族理论文献在中国的百年传播》/熊坤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189
我国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追踪与述评——基于权威期刊文献的科学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孙壮,魏晓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2).235~240
乡土情结与振兴乡村:中国乡村人类学研究进路与展望/陈彪//广西民族研究,-2020,(6).94~102
新时代伦理精神与规范秩序——文化治理现代化高端学术系列讲座综述/李玉璇,王强//思想战线,-2020,(6).2+173
饮食的流动互通与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杜莉等著《丝路上的华夏饮食文明对外传播》读书札记/黄金,王文涛//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6).147~149
在风险中寻合作 在合作中求共赢——第四届喜马拉雅区域研究国际研讨会综述/刘欢,王剑峰//世界民族,-2020,(6).120~122
中国非洲民族学研究的三个阶段:从葛公尚谈起/徐薇,袁丁//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155~164
中国慕课研究的知识图谱:热点、现状与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分析/谢梅,陈文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229~235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文獻的计量规律研究/肖庆群,吴明冬//贵州民族研究,-2020,(11).117~122
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世界民族研究与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田耘//世界民族,-2020,(6).123~124
中华文化认同研究:态势演进、热点论域与未来展望/李乐,王艺桦//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6).15~24
重回“利益”分析的市场社会学研究——读韦伯的《经济与社会》/段岩娜,陈小鹏//云南社会科学,-2020,(6).175~182
〔责任编辑:陆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