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水利局
一是民生水利建设取得新业绩。全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47处,受益村庄401个(其中贫困村191个)、受益农村人口25.53万(其中贫困人口5.36万),南云中河王家庄至东冯城段和县川河河曲县段、偏关河偏关县段河道治理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完成实灌面积210.3万亩。
二是水保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重点实施了京津风沙源二期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淤地坝除险加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等工程,全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08.53万亩。
三是县域小水网工程取得新进展。保德李家湾调蓄水库续建工程主体工程全部完工;神池龙泉、五寨颐峰两座调蓄水库工程正在开展初步设计编制工作;静乐杜家沟调蓄水库已完成初步设计编制工作并上报省水利厅,待批;宁武阳方沟、偏关马家山两座调蓄水库正在开展技施设计工作;岢岚宋木沟、保德胡家庄两座调蓄水库设计单位正在按照审查意见对可研进行修改。神池龙泉水库PPP项目完成社会资本方采购流程,社会资本方资本金已注入1000万;生活、生产临建设施(道路、工棚)建设已完成;同时地质灾害评估等专项报告的编制已完成等待评审。五寨县颐峰水库PPP项目已进入社会资本方采购流程,合同已签约,准备组建合作运营公司。宁武县阳方沟水库PPP项目已进入社会资本方采购流程。静乐杜家沟水库工程PPP项目“两评一案”已编制完成并通过评审,县财政局已对“两评”进行了批复。
四是水旱灾害防御取得新胜利。面对严峻的水旱形势,全市水利部门按照省水利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水旱灾害各项防范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加强监测预警,盯牢重点部位,突出综合调度,实现了全市人员零伤亡、中小型水库和淤地坝零垮坝、主要河流零决口,水旱灾害防御取得全面胜利,有效发挥了水利部门在抵御洪涝灾害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五是水资源管理工作取得新进步。全市用水总量为7.7亿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19年下降2.3%,地下水压采完成510万立方米;认真落实自备井关停措施,关闭城区公共供水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66眼;努力推进地下热水利用计量核定工作,完成3个温泉取水单位计量设施安装工作;扎实开展水源热泵专项整治,依法保留2个,取缔4个,补办手续5个;全年核查采矿权42个,探矿权5个,建设项目25个,批次29批,出具核查意见101份。
六是河(湖)长制工作取得新成果。全市境内157条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完成了划界及成果公告工作;完成了牧马河、清水河等6条规模以上河流的规划编制任务,并完成了专家评审工作;持续推进清河和清四乱专项行动,全市清理阻水林木及高秆作物403.2亩、违章房屋190平方米、其它违章建筑物5030平方米、非法采砂9处、河道淤积量101.2万方、垃圾等堆积物32.5万方,完成四乱问题整改97处,全市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七是水利改革工作取得新突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涉及原平、代县、忻府3县(市、区),已按要求完成改革任务;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涉及水利建筑工程处和水利勘测设计院。目前,新组建的忻州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人选及党组织成立事宜已经上级部门批复;局属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已按照《中共忻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市水利局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事项的通知》(忻编办函字〔2020〕48号)要求,编制完成了三个处级事业单位和三个科级单位的“三定”方案(草案)并报市委编办审批通过,新组建的市水利发展中心挂牌成立。
八是水利扶贫工作取得新效果。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面对脱贫和抗疫双重任务,市水利局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发展战略,聚焦风险防控和脱贫成效成色,围绕水利扶贫专项行动计划,以夯实水利基础设施,助推农业增收,实现脱贫攻坚决战完胜目标。截至目前,全市共下达各类水利投资5.034亿元,其中90%以上用于脱贫攻坚,为全市脱贫攻坚提供了水利支持。同时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通过定点帮扶、精准扶持,有效解决了一些困扰贫困地区发展的水问题,为帮扶村整村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1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总基调,围绕忻州市委“336”战略布局,推进流域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合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城乡供水,加强涉水事务行业监管,提升综合治理能力,为全市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水支撑。
一是着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聚焦农村供水水源不稳定、工程管网老化、水质达标率不高、运行维护薄弱等环节,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补齐水源工程短板;二是升级改造农村供水设施;三是强化水质保障;四是完善工程管护体制。
二是着力抓好水保生态建设。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契机,借鉴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的成功经验,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草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一是继续实施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项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淤地坝除险加固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二是实施“四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三是实施水源置换工程和泉域保护工程;四是完成省水利厅下达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任务。
三是着力抓好县域小水网工程。县域小水网工程是我市西部七县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水资源工程。根据省水利厅分配我市引黄供水指标,依托大水网中部引黄和万家寨引黄主干、南干两大骨干工程,加快推进7县小水网工程建设,健全县域供水体系。
四是着力抓好水环境管理和保护。一是继续深化河湖长制改革,不断完善制度机制。重点是要完善各级河长履职尽责方面和成员单位协调联动机制有关制度,进一步发挥河长的领导、组织、协调作用,整合相关部门治水职能,形成强大合力,推动河流管理保护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二是持续推进专项整治,不断改善河湖水环境。以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为依据,加大督查检查力度,促进问题立行立改,确保“四乱”问题存量持续下降,杜绝增量产生。三是继续严格规范河道采砂活动。全面落实省政府采砂管理办法,规范采砂许可工作,同时要强化落实采砂管理责任,加强日常巡查,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活动。四是开展“一河一策”编制工作,细化河流管理保护方案。要在落实上一期“一河一策”方案的基础上,按照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四乱”问题、综合治理等开展情况,制定2021—2023年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
五是着力抓好水资源管理工作。一是按照“用足黄河水、用好地表水、严控地下水、保证生态水”的原则,严格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落实好“三条红线”,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推进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建设。二是加强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和泉域水环境审批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三是抓好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四是抓好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与维护,对全市重点取用水户实施精确计量,对重点岩溶大泉和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实施水位、水质自动监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监控设施在线率,实现实时准确监测。
六是着力抓好水旱灾害防御和水利安全生产工作。我们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水利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法依规履行水利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始终把隐患排查治理作为防范事故的有效措施和治本之策,不断加大对水库、水电站、淤地坝、河道、集中供水工程等重点领域、敏感部位和薄弱环节的隐患排查力度,确保我市水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和度汛安全。
七是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按照中央、省、市的总体安排部署,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夯实基础工作,不断提升广大干部职工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的能力,努力打造一支履职尽责,担当有为的专业化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