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崇艺 徐道绲边 屯 周华德 洪 伟
温岭市中医院 浙江 温岭 317500
本观察旨在探讨中医针灸与生物反馈疗法在治疗临床盆底弛缓型便秘上的应用,为中医针灸结合生物反馈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
自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内外科及肛肠科门诊中被诊断为盆底弛缓型便秘的患者共60例,按其挂号的单复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9.2±7.6岁;平均病程21.4±5.3月;平均体重64.0±2.8公斤。观察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1.3±6.1岁;平均病程19.5±7.8月;平均体重63.1±6.2公斤。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排便困难,包括排便缓慢,耗时延长,存在排泄不完全和肛门下坠的感觉,并且存在以下3项指标中的任意2项:①排便时存在直肠排泄困难;②排便时弛缓反射呈上升时相;③排便时肛直角变小。
对照组仅接受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针灸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步骤主要分为肌电触发电刺激训练和凯格尔(kegal)慢肌训练,每个训练15 min,共30min,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需治疗2个疗程。针灸治疗采用腹侧和背侧交替针灸方案,强度以患者的忍耐度为准。腹侧针灸取百会、大横、关元、气海、三阴交、天枢、上巨虚、支沟和足三里穴位;背侧针灸取百会、大肠俞、脾俞、三阴交、肾俞、中髎、下髎、足运动区。除中髎、下髎深刺3.5寸,其余穴位均常规针刺,留针30min。气郁者加中脘、太冲以行气通便;热盛者加合谷、内庭以泄热通便;阴虚者加太溪、照海以补益肾精;气虚者加艾灸气海、足三里以补气润肠;血虚者加艾灸足三里、三阴交以养血润肠;阳虚者加艾灸关元、神阙以温阳散寒。
3.1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便秘程度参数:便意感存在的有无,排便的频率、耗时和困难程度,是否存在排便不尽感,以及粪便的质感。临床疗效评估参照国家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3.2 两组临床便秘症状积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xˉ±s,分)
3.3 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5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13.2%;观察组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中医学认为,便秘是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排出困难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大肠病证。气机不畅导致大肠传导受阻;气机虚弱则导致大肠传导无力。针灸可以调节气机活动,改善肠道蠕动,促进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它可以协同生物反馈疗法加强肛门肌肉运动。本观察针灸穴位中,百会为诸阳之会,统领一身阳气,振奋鼓舞气机运行。天枢为大肠募穴,上巨虚为手阳明经下合穴,足三里为足阳明经下合穴,三者配伍使用,可促使气机升降有常,疏通大肠腑气,腑气通畅则大肠传导功能可复。支沟是治疗便秘的特效穴,大横穴为调理肠胃功能的要穴。气海、关元、三阴交均为补益气血之要穴;脾俞、肾俞、大肠俞为背俞穴,针刺可以补益脾肾之气,脏腑气机通达条畅,则大便自解;且大肠俞与天枢配穴符合俞募配穴,亦可通调脏腑气机。观察结果显示,生物反馈和针灸联合疗法能有效地治疗盆底弛缓型便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