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赵佳佳 王铁钢
编者按: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干部职工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真谛,他们充分认识到林区转型发展势在必行,更充分认识林下经济产业的价值。通过健康养老、森林文化和生态旅游等产业带动,林区经济实现了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创新产业链条,有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林业发展新动能。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依靠绿水青山,捧出了“金山银山”,切实把绿色价值、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务林人没有因停伐“饿肚子”,反倒是钱袋子更鼓了、致富路更宽了。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要想实现“美丽经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绝非只走旅游业这支“独木桥”,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坚持林下经济产业、绿色碳汇发展等多管齐下,产业长足发展立足“多条腿走路”,努力实现林区美、林业兴、林工富。
近年来,内蒙古森工集团绰源林业局有限公司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这一企业增收、职工致富的绿色产业。翠岭林场职工姜绍刚是林业局有限公司中草药种植户的典型代表。
姜绍刚家有两个孩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小学。妻子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前些年还做了甲状腺手术,需要长期服药维持,不能干重活,靠姜绍刚每月3000余元的工资艰难支撑,生活一度陷入困境。为了帮助姜绍刚尽快摆脱贫困,翠岭林场把他列入帮扶对象,让他承包了一块林业局有限公司林药间种基地内的芍药地,还为他申请了2万元无息贷款,解决了购买种子等资金问题,希望他通过中草药种植实现脱贫致富。
姜绍刚为人朴实,吃苦耐劳。为了尽快掌握种植技术,他参加了林业局有限公司工会举办的家庭经济培训班,学习中草药种植技术。种植药材是辛苦活,耕种、浇水、锄草、施肥,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2016年林区干旱严重,为了抗旱保苗,姜绍刚弄来水泵试着抽水。然而,药材地地势太高,水抽不上去。没办法,姜绍刚只能靠人力背水,白天上班,他就利用清晨和黄昏,吃力地挑水上山,浇灌药苗。用了一周时间终于把药材全部浇灌一遍。功夫不负有心人,芍药叶子重新舒展开来呈现生机。
通过不断摸索,姜绍刚逐渐掌握了芍药的生长习性。经过5年的打拼,姜绍刚现已种植10多亩芍药,来年就到了起收的时候,保守估计也有10多万元的收入。
翠岭林场3名同事看到姜绍刚种植芍药成功,也想尝试种植,姜绍刚就毫不保留地向他们传授种植经验。如今,他们已经种植芍药近40亩。姜绍刚总是对前来求教中草药栽培技术的人说,一人富不算富,真希望能带动身边的同事通过种植中草药致富。
林药间作就是在林间空地植上树,在树行中间种植中草药。林地土质肥沃,水源充沛,空气湿润,适合种植中草药。药材一般有喜阴的特性,而林木又成为天然的庇荫物,有利于药材生长。在林区实行林药间作,不仅对药材生长有好处,通过整地、除草、松土等,还可以抚育幼林,促进林木迅速生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培育了后备森林资源,又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是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的一种新模式。
如今,内蒙古森工集团已将绰源林业局有限公司列为内蒙古大兴安岭野生药用植物中原保护基地,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也将绰源林业局林药间作基地做为自治区赤芍优质种苗基地,一时间,绰源林业局林药间作产业发展风声水起,一处处地缘型“药材农场”,一块块庭院式“家庭小药圃”如雨后春笋般在绰源大地快速发展起来。截至目前,绰源林区职工群众种植返魂草、芍药、金莲花、苦参、平贝、龙胆等中草药达十余种之多,种植面积达2,134亩,种植户已达128户,大多数困难职工都通过种植中草药实现了脱贫。
再来看一组内蒙古森工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碳汇第一季度成绩单:
有VCS产品26万吨在内蒙古环境能源交易所进行挂牌销售,最低报价销售额预期300余万元。另有乌尔旗汉109万吨、克一河45万吨VCS产品已部分确定意向卖家待平台出售。
以自身技术为主,5个项目文件编制与设计初步完成,3项已通过涉及面积8,200公顷,其中碳汇造林2,900公顷,森林经营碳汇项目5,200公顷。
投资开发3个VCS项目,每个规模100万亩。对三个项目公开招标,绰尔VCS碳汇产品26万吨平台挂牌销售。
数字的背后,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实现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又一生动实践和探索,为林区产业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3月,内蒙古森工集团碳汇办正式成立,这时候,国内碳汇企业如雨后春笋争先落地。其中内蒙古大兴安岭碳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发展迅速的国企性质的企业。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目前保持最好、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这里位处我国最北端,森林覆盖率高达78.39%,森林面积8.37万平方公里,活立木总蓄积10.33亿立方米。按照每生长1立方米林木,森林平均吸约1.83吨二氧化碳计算,这里森林碳储总量约为18.9亿吨。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连续观测与清查及绿色核算显示: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汇量为2,300多万吨,折合成二氧化碳为每年8,500万吨,相当于吸收了内蒙古自治区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67%。
与此同时,林区积极推进蓝莓、榛子、黑木耳菌等林下产业的培育和加工,以“冷极”系列产品打造林区绿色品牌。持续推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不断加强种苗、花卉特色培育和种植,鼓励职工发展养殖等家庭经济,结合实际,打造符合林区产业发展的模式,形成了智慧林业产业发展链条。
今年1月12日,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产业事业部正式揭牌成立,统筹谋划林区产业发展规划,集中管控商业类企业经营,组建旅游、碳汇、林下产品公司,形成“拳头”优势,产业发展平台基本建立,标志着林区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进入了长足发展的快车道。
绿色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最大的财富。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推进“两山”转化,提升“绿色GDP”,努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森工产业体系。
2021年是林区“十四五”和森工集团恢复运营开局之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攻坚之年、关键之年。林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地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加强顶层设计。森工集团将充分发挥产业事业部作用,统筹林区产业规划、项目立项、经营管控,制定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确定发展边界、发展项目,明确林业局有限公司产业定位。旅游、碳汇、林下产品等专业公司将研究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产权关系,盘活存量、做好增量,与林业局有限公司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上下合力、共推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明确培育重点。旅游产业,将以“全域大旅游”为目标,融入“乌阿海满”旅游一体化布局,打造地标性森林生态旅游康养目的地。推动旅游与生态、文体、医疗、商贸以及森林文化、森工文化、狩猎文化、冰雪文化等深度融合,开发冰雪游、森林游、红色游、文化游、民俗游、旅居游、研学游、探险游等旅游精品线路和旅游产品。推行“轻资产+扁平化”运营模式,实行跟踪式、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加强与北京凤凰旅游集团等国内知名旅游公司合作,拓展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客源市场,把中高端旅游群体引进来。林下经济,深入挖掘林区资源多重价值,因地制宜发展林果、林药、林菌、林蔬、林畜、驯鹿、水产等林下种植养殖业,推进沙棘、榛子等经济林培育,打造林特产品生产基地。推进林下产品采集、经营、精深加工,从服务餐桌扩大到衣食住行、健康医疗,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碳汇产业,将充分用好国家碳中和相关政策,积极融入自治区区域碳市场建设,落实林区碳汇发展规划,推进“一库三平台四体系”建设,规范碳汇数据库管理,积极对接CCER项目备案、登记、交易平台,创新开展碳资产管理、技术推广、市场交易和多层次碳汇产业体系建设,推行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经营模式和收益分配机制,做好碳汇项目开发储备,规范VCS项目开发交易程序,推进碳中和项目市场化,开辟绿色金融新路径。
加强创新驱动。落实“科技兴蒙”行动,补齐补强产业链条,打通“堵点”。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大与发达地区、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定向合作,推进技术对接、人才对接、品牌对接、市场对接,解决关键性“卡脖子”技术。融入呼伦贝尔绿色农畜林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加大“冷极”“诺敏山”“蒙汉王”等品牌培育,形成内蒙古大兴安岭特色品牌。通过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服务型网络平台,借助58同城、网易、百度等门户网站和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网络信息平台,依托网红打卡、网红带货、流量效应等新兴市场,推进建立跨区域、跨平台、跨网络、跨终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体系和市场链接机制。
春已至,花正开,浩瀚的绿色林海孕育着勃勃生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翘首以待四海宾朋的到来,尽享林海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