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教融合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07-23 10:03孙海涛邵信儒刘鹏姜瑞平
速读·下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高水平产教融合

孙海涛 邵信儒 刘鹏 姜瑞平

◆摘  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是应用型高校与行业发展紧密衔接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并应用于实践,旨在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之路。

◆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高水平

1产教融合对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意义

产教融合符合国家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紧密连接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重要措施,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也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必由之路。面对吉林省葡萄酒、人参、医药保健产业的迅猛发展,我校在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人才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校具有依托行业企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传统,为加快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步伐,学校以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突破口,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推进构建开放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体系,推动和强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的市场化无缝衔接,不断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为加快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2.1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通化师范学院坐落于著名的医药城、葡萄酒城——吉林省通化市,为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着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医药健康产业专业集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医药健康产业专业集群中的重要专业和优势专业,紧密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保障机制,完善产教融合管理制度,强化产教融合专业指导,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同时注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主动对接行业企业最新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通过企业岗位需求向学校前伸、学校人才培养向企业后延,构建开放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持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2.2立足社会需求,科学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顺应时代发展、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是应用型大学教育的关键,也是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使命和要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不断完善和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原则,立足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熟练掌握和运用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在食品工业领域从事产品研发、生产管

理、品质控制、分析检验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同时具备能够在食品产品研发、食品生产与加工、品质检测与控制、工程设计等工作领域中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社会主义生态发展观和环保意识,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懂得与他人协作,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完成工程项目;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掌握工作领域中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善于创新。

2.3整合专业课程体系,促进产教融合课程优化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性强,工作岗位不仅对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要求高,而且需要在工作领域内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突破原有学科领域的界限和培养方案的框架,以强化实践应用能力、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工程素质为重点,科学优化教学内容,模块化和平台化课程体系结构,合理完善培养环节与路径,严密组织教学过程和评价。在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基础上,按照深广适度的通识教育,宽厚坚实和先进实用的专业教育,扎实有效的实践与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推进课程整体优化。进一步丰富实践与创新创业课程平台,提高专业实践、专题实践、专创融合课程和第二课堂等实践课程的比例,增设产学合作课程平台和专业集群共享课程平台,开设地方产业相关和企业岗位需要的专业课程,打造以食品企业生产全过程为主线、集基础理论与专业实践于一体、立体交叉式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

2.4校企共同开发一體化教学资源,推进产教融合资源共享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服务社会能力的教学资源。一是共享和共同编写技术图书,企业可借助学校丰富的图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知识搜寻和提升理论水平,系统提高企业产品、技术、研发和管理能力;亦可将学生理论培养与企业技术需求紧密结合,共同编写技术图书用于企业共建课程或实践类课程,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共建和共同开发实验和实训项目,如葡萄酒酿造与品评、果蔬汁饮料加工与品评、粮油、乳类、肉类制品加工工艺实验项目等,不仅使学生在模拟企业生产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实训,更有利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以重现和解决。三是收集和共同构建课程案例库,将企业生产、管理等实践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和教学化剪裁,充实到教学案例资源库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实现理论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的无缝衔接。

2.5深化校企合作层次,共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联合体

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吉林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通过与行业企业全程深度合作,充分发挥了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环节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借鉴企业生产、管理和研发工作经验,落实企业参与制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实践教学效果。近年,本专业与省内外20多家知名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签订了实践教学和就业基地协议。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努力实现人才培养定位与区域人才需求规格的统一,专业群构建与产业群发展的统一,教学标准与产业行业规范的统一,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统一,课程要求与岗位能力的统一。依托共建共享教学、科研平台实现校企双方教学和实践场地资源的整合,如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了葡萄酒现代产业学院、与地方知名企业共建了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建立了葡萄酒“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彻底打通了校政、校企、校校间的资源共享渠道,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联合体。

2.6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保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效果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因素。我校建立了完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和管理制度,多措并举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与实训。一是采用“双师型”教师认证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二是增加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实践时长提高“双师型”教师职业技能;三是通过年度校内外培训考核提高教师专业和创新业务能力;四是充分发挥葡萄酒“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作用,提高“双师型”教师综合素质。此外,整合校企双方资源,完善师资共培机制、引进走出机制,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如通过聘请百名企业家进校园作为兼职教师授课,派出百名教授进企业挂职锻炼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双百双进”活动,共建稳定的专业实践教学团队,形成了岗位需求向学校前伸、学校人才培养向企业后延的人才培养格局,持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3结语

在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背景下,通过对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教融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系统构建了校政企产教融合的应用型食品类专业高级人才培养体系,取得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企业、学生的好评。为有效解决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地方产业需求欠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和培养适应地方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寇福明,秦俊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研究[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05):88-92.

[2]张君.协同育人视域下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19):51-55.

[3]王树伟,周英明,郑秀梅,等.面向新工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50):247-249.

[4]孟祺.應用型专业产教融合的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20,37(05):83-87.

[5]孔欣欣,郭楠楠.食品"新工科"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探讨[J].农产品加工,2020(01):117-120.

[6]陈星.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动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7.

[7]马云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20(34):149-153.

作者简介

孙海涛(1981—),男,吉林辽源人,通化师范学院,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保藏与物流。

基金项目: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吉林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

猜你喜欢
食品科学与工程高水平产教融合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探索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三维CAD/CAM软件》课程与渔业机械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