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妮
美术作业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所学美术技能、技巧掌握的程度,还能直观反映出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是否顺利完成,完成的效果如何等。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学,促进学生的表现,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关注结果,要发现学生潜能,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美术课和美术作业的多元化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情况,又要重视和培养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评价。
一、明确美术作业评价常规方式,拓宽多元化评价思路
在日常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自评式。美术作业自我评价即由学生自己来给自己的作业打一个适合的分数或合适的等级。教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和调节,为学生自评提供评判的参考标准。通过作业自评,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内容,对本次学习的目的和要求能有更为深刻的领会,加深学习印象。同时,还能给学生开启一个良性的心理暗示,让他们知道,美术学习是一项个性化的学习科目,评价标准是多样的,只要我们认真参与就会有好的收获,收获知识与成长。
2.互评式。美术作业互评式就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具体操作是学生之间在认真观察和了解后对对方作业进行评价,帮助同伴找出作业中的优点和缺点,再通过填写互评表格或课堂交流发言的方式进行深入评价,并提出改进的意见或建议。这种评价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加深课堂理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非常独到的好处。让同伴之间不仅仅只关注自己,在评价中主动参与关注更多的作品,拓宽知识面。
3.推优式。美术作业推优式评价的实质是小组型集体性评价,具体操作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的作业进行综合性评价,全面整体比较,推选出一幅或多幅优秀作业,再派小组代表交流分享评比结果,评价中还可以请作业优秀的同学谈一谈他完成作业的好方法、好构思、好技巧等。这种评价方式是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之后的升级模式,它体现的是一种集体协作、群策群力的合作之美。
在开展的南宁市级科研规划课题《小学生作业的多元化评价的研究》子课题《小学生美术作业的多元化评价的研究》中,教师把学生作业评价的方式进行了有效的拓展,除了上述的自评式、互评式和推优式,更关注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的作用,更关注美术作业评价中作业本身所起的“师—生—家庭”三位一体的交流纽带作用。通过长期的悉心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初浅的收获。试述如下:
二、规范美术作业评价体系,完善评价内容
日常美术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的作业纸右下角的位置上盖上了一个个红色的印章,印章的内容并不神秘,甚至有些千篇一律的枯燥:上面印着“我对自己说”“同学对我说”“家长对我说”“老师对我說”。然而,正如单调的潺潺水声孕育万千生命一般,这四个“说”也道出了美术教学的精彩,说出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爱:
1.我对自己说———源于自评、高于自评
“我已经很认真画了,不过还不是太好,下次加油!”
“这次我画得不是太好,下次要努力!”
“我要加油,向罗雨欣学习。”
“我画得真棒,老师表扬我吧!”
作业的结果,无论是好还是不够好,在“我对自己说”中,同学们显然都学会了两点,即自我鼓励和自我树立学习榜样。而这一方法是传统的教师终结性评价远远不可企及的。学生从“要我做好”向“我要做好”转变,这中间的心理历程和认知成长多么可贵,是不言而喻的。
2.同学对我说———快乐源于伙伴的支持
“你的画真美,颜色真好看,我要向你学习!”
“画得真不错,只是空白的地方太多了。”
“真美啊,我好羡慕你,有空教教我好吗?”
“我要向你学习画线条,你要学会上颜色哦!”
同学和伙伴的鼓励、支持和赞美,使学生心情愉悦、信心满满,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学生学习美术最快乐的源泉。但是,正如五年级的一个同学所说的“我要向你学习画线条,你要学会上颜色哦!”,这种互相赞许,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快乐,是其他学习活动所不能取代的。同伴的支持使得成长的脚步更加清晰,结伴而行的每一天都充满乐趣。
3.老师对我说———拾级而上的进步阶梯
“你进步了,老师表扬你,继续加油哦!”
“你的作品构图饱满、内容丰富、制作精巧、形式新颖,真棒!老师给你评满分^_^”。
“你的颜色用得真棒,有个性,老师喜欢!如果能让画面再干净些会更好哦!”
“构图真好,如果注意物体的前后关系,一定会更棒。”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不仅是获取知识、锻炼技能、形成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最重要的保障,更是能够获得自身不断成长动力的关键。教师的肯定、表扬、鼓励和帮助,能让学生更自信、更快乐地主动参与学习;教师拨云见日的点拨,会让学生有如醍醐灌顶,坚定了改正不足的信心,有了向更高、更美的境界迈进的决心。
4.家长对我说———让我汲取自信的源泉
“孩子你画得很认真,妈妈真高兴。”
“构思不错,但颜色上得不够细致,下次注意会好的。”
“孩子作画进步了,谢谢老师的培养!”
“你的画在妈妈心目中永远是最美的。”
爸爸妈妈的赞许、鼓励永远是孩子自信心的源泉。从蹒跚学步到牙牙学语,哪一个孩子不是在爸爸妈妈的赞许和鼓励声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美术作业评价中,“家长对我说”的环节,让许许多多的家长有了关注孩子的切入点,在作业评价中找到了多年前赞许、鼓励孩子的感觉,而孩子也因此而变得更加自信,更有学习的劲头。
三、转变美术作业的传统职能,发掘作业评价背后的价值
如前文所述,美术作业是学生所学美术技能、美术技巧掌握程度的一面镜子,直观反映教学目的和要求是否顺利完成,完成的效果如何等。美术课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评价。然而,仅仅做到这些就够了吗?美术作业评价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呢?无疑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而且这个提升与发展不应该是仅仅局限于美术学科的,它应该着眼于学生全面的发展,美术学科的教学不过是学生获得综合素质提升的一个方面的手段而已。居于此理解,笔者积极转变美术作业的传统职能,努力发掘美术作业评价背后的价值。
1.充分发掘美术作业的“老师—学生—家长”的交流纽带功能。
通过对美术作业评价内容的规范以及充分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美术作业完全能够成为“老师—学生—家长”的交流纽带。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的相互评价、老师的指导点评以及家长的共同参与,一张简简单单的美术作业被一次又一次地叠加上了同学、老师、家长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教师不但实现了与学生的互动、与家长的简单交流,更重要的是学生也实践了一次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交流。通过这些交流互动,同学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评价体系,学会了自我激励,更学会了评价他人、鼓励同伴……
2.充分肯定与重视美术作业评价过程中的交际功能
通过观察,我发现在美术作业评价的过程中,一些学生逐渐成了好朋友,一些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渐渐多了起来。这其中起最大作用的莫过于美术作业评价过程中的“鼓励性”评价原则。这个原则的施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认同心理,对他们的美术学习以及将来的发展将起到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这里引用一段心理学关于“认同心理效应”的注解来窥视这一影响:
认同心理效应是指人们在情感及认知方面对事件所要表达的意义的认同程度,明显地影响他们对这一事件的评价、态度和行为,即心理认同制约人们对特定事件的态度和行为。例如,教师上课时提问学生,如果学生认为是教师器重自己才让自己起来回答问题,他就会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教师;有的学生可能认为是教师惩罚自己、出自己的洋相才让自己起来回答问题的,他就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心理认同存在问题往往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力不讨好”的实际原因。事实上,教师总认为是为了学生好而结果往往把学生搞得“痛不欲生”;父母总是为了子女好而常常把子女弄得“死去活来”!如果学生对教师、家长所说的和所帮的达到了心理认同,那么还会出现这样事与愿违的情形吗?心理认同作用也提示我们:要想在思想上或行为上影响某个人或某个群体,我们首先要尽量取得他们心理上的认同。
四、在作业评价中关注教师和家长的成长
观察一个学年以来的评价实践,我发现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评价方式方法的研究提高了自身的美术教学经验,提升了自身修养,优化了课堂教学,改善了教育教学的效果,更难能可贵的是家长在长期参与学生美术作业评价的过程中也逐渐成长起来。从初始时期“你画得很难看”逐渐到后来的“孩子你画得很认真,妈妈真高兴”再发展到“构思不错,但颜色上得不够细致,下次注意会好的”,从中不难看出家长在参与中对自家孩子越来越了解,沟通交流越来越和谐。
从粗暴武断地沿用传统定式给学生的作业下个“好看”“难看”的终结性评价,到后来的鼓励性评价,再发展到具有指导性的鼓励评价,我们不但看出了家長对孩子的美术作业评价方式的理解与变革,更看出了家长在对待孩子成长的问题上,从传统的“好”“坏”牢笼中挣脱,学会用鼓励性、指导性的眼光来欣赏肯定自己的孩子,激励孩子不断进步。在关注学习、参与评价、和谐互动、陪伴成长中家长和孩子收获信任共同成长。
回顾“赏识教育”倡导者周宏先生的话,有哪一个家长在孩子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时候不是以期盼、赞赏与鼓励的态度引导孩子成长的呢?
由此看来,我们的美术作业评价是可以引导家长把对孩子的教育回归到一个反璞归真的方式上来的,切实做好美术作业的评价工作,无疑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