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鹭萍
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强调在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明确任务,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学习方式获取知识与技能,并将其运用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时逐渐形成美术学科的观念、思维方式和探究技能。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探究性地获取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是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美术教学的基本特征。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工作中笔者逐步探索出“教学评价细目表”来衡量教师教学能效情况。
一、教学评价细目表的内容与作用
目前,厦门市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只采用抽查的形式,内容和形式上与教育部新出台的文件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测评指标、测评内容、测评工具上没有很好的体现美术核心素养和学科育人的理念。只有先改变以往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研究体现以学科育人为目标的小学美术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探究能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指导要求,制定小学美术1~6年級教学评价双向细目表,才能更好地与新的教育形式接轨。
教学评价双向细目表的内容包括年级、课题、学习领域、内容指标、能力指标、检测方法内容和考试目标。评价内容指评价所考查的知识范围,根据小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可以确定该范围。与此同时,教学评价双向细目表还体现了评价不同内容,与教学重难点保持一致。评价内容的准确覆盖,重难点的准确体现,是评价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指标。评价目标主要考查学生的能力,根据学科特点,我们一般以布鲁姆的认知体系为参考,主要评价学生识记、理解、应用、创造这四个层面的能力,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通过对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双向细目表的研究,开发以学科核心素养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评价双向测评工具,关注视觉艺术特点,形成一套完整的小学美术学科学生美术素养水平教学评价标准,建立明确的评价测评指标体系,能对不同类型的课程的美术素养水平测量提供依据,为检测学生美术学习的效果提供保障,同时达到准确诊断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进一步修订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策略,激励教师不断完善、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教学评价细目表可以呈现出这样的作用:教学评价细目表的细致体现对教学目标的整合与实现教学目标效果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将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列为教学细目表制定的重点内容,如对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进行考查与评价,评价教师在对某一个教学内容的课前准备充分度进行考查,教学过程对考查与评价教师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情况以及在课堂上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度、完成效率进行评价。这不但有利于在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良性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竞争机制,也对教师提高和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正向的激励作用;适当结合学生的表现来对教学质量、教学水平进行评价,如在教学细目表中添加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程度、认真程度以及课后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及时程度等指标来侧面反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水平,有利于学生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教学评价细目表的制定与应用———以小学五年级下册《舞台上的布景》教学评价双向细目表为例
教学评价细目表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直接且关键的手段,在制定教学细目表时需要综合教师与课程的创生以及调适关系、学生与课程的创生关系、学生与教师的导学关系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关系等综合性的各方面因素,秉持对教学工作的严谨性来制定较为细致全面的教学评价细目表。下面,我们以五年级下册《舞台上的布景》核心素养教学评价双向细目表为例来探讨小学美术学科在教学评价细目表的制定与应用。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基于美术教师与美术课程的创生与调适关系,可以制定针对小学美术的教学评价指标,比如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对每一章节的美术教学目标的整合能力,能否将每一章节的美术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归类;基于学生与美术课程的创生关系,针对小学美术课程可以制定美术教学评价指标,比如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积极性程度,是否能够充分理解美术教师的教授目的,是否对每一幅美术作品都做到百分之百的投入创作;在美术课堂上,基于学生与教师的导学关系,可以针对每一章节的美术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评价指标,比如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上与学生就美术方面进行相关交流的互动情况等等。(见附表)
五年级下册第十九课《舞台上的布景》核心素养教学评价双向细目表,其评价不仅针对学生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关注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中所体现出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以反馈和调控的方式确保教学目标的适宜性、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有效性,并逐渐使学生形成反思、评价、调整与改进的能力。因此,在制定教学评价细目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对教学细节进行一一评价,进而制定出细致全面的教学评价细目表。
三、教学评价双向细目表效果呈现
(一)体现教师与课程的创生与调适关系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美术教师与所教学课程有着创生与调适的关系,美术教师通过对每一章节的美术课程内容的充分解读和全面了解的前提下,研究出一套适合自身且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美术教学。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与掌握的程度决定教师在教学中对授课内容的传授高度与深度,因此在考查教学质量时,可以在教学评价细目表中添加美术教师对每一章节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即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将会把学生引导至哪一个高度。在教学评价细目表中同时也离不开教师对完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手段、方法的制定,即教师通过怎样的手段,如何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并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等。
(二)体现学生与课程的创生关系
设置教学评价最终目的是通过提高教学水平来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因此,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评价过程中,学生与课程的创生关系也需要考虑到教学评价细目表的制定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程度,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直接决定着学生将来对知识的实践能力,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投入程度对教学水平的高低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将学生的课堂表现纳入到教学评价细目表的教学评价指标之中,比如在美术课堂中,学生是否都专注地进行听讲、学生在创作美术作品中能否体现教师的教学目标等。
在教学评价细目表中,可以添加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积极程度,如发言次数等;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授课内容的专注程度,如听课质量等;学生在美术课堂之外对教师教学内容的复习和拓展程度,如是否查阅相关资料帮助理解、是否在美术课堂之外也能够积极参观画展等。
(三)体现学生与教师的导学关系
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一方面需要教师作为主要的掌舵手来把控整个大的教学方向、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良好的教学氛围也离不开教学受众,即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负责引导学生,学生需要学会紧随教师的脚步去尽快理解教师想要传达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评价细目表中可以添加学生与教师在美术课堂上交流程度这一指标,进而充分体现学生与教师的导学关系。
(四)体现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关系
即便是同一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理解角度、理解程度都存在差异,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会合作,在学习中学会互帮互助,共同进步,高效地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评价细目表中可以添加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学生与学生的合作程度来反映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不同角度的理解情况,比如在美术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否进行积极合作进而完成美术作品,最终体现出教师在教学中引导模式的合理性。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评价,不仅针对学生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更要针对学生将所学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于情境中解决问题时体现出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将教学评价细目表嵌入美术教学的整个过程,促进教师随时发现和改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创设问题情境、解决问题等方面出现的偏差和问题,保障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课程得以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