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中自杀的预防与干预对策

2021-07-23 05:04梅娟
心理与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自杀者征兆言语

梅娟

近年来,媒体报道的青少年自杀事件明显上升。

2019年4月,17岁男孩在上海卢浦大桥跳下,当着母亲的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2020年3月,五年级的孩子因为上网课不认真,早晨时被家长训斥“在家不好好学习,上网课不积极……”孩子不顾一切从楼上跳下,等到父母发觉为时已晚。同年9月,湖北武汉一名初三男生在教学楼楼道被母亲教训两分钟后,转身爬过护栏跳下。同年10月,大连的一名研究生在实验室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自杀前,他在微博发了一封长篇遗书。

类似这样的新闻报道让人揪心,令人叹息。

自杀是导致15-29岁年轻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80万人死于自杀,每例自杀死亡背后有超过20次自杀企图,每40秒就有1人自杀身亡。数据也显示,自杀是导致15~29岁年轻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自杀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少由单一原因引起,它常涉及生物、遗传、心理、社会、文化及环境因素,由这些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同样,我们很难解释为什么有些人选择自杀,而另一些人虽然情况相似甚至更糟,却能积极乐观地生活。但,多数自杀是可以预防的。

自杀为何可以预防?

原因有三:

没有人想死。

一般而言,自杀并非突发行为,自杀者在自杀前处于想死同时渴望被救助的矛盾心态。它有一个过程,从其行为与态度变化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

自杀者会发出求救信号,也就是前期表征,也可以叫作自杀征兆。

常见的自杀征兆有以下几种:

A性格变化。如果一個平时热情开朗的学生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不愿跟其他人交往,或者是一个平时冷漠不合群的学生,突然变得活跃又热情,这些性格大变的现象都值得老师注意。前者可能遭受了重大打击,而后者可能是坚定了离开世界的想法而暂时变得豁达。

B言语过激。言语信号最容易被识别,但又总是不被重视。言语信号有直接、间接之分,直接的言语信号是时常谈论生死问题,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比如“我想死”“我不想活了”,或者“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没有我,他们会过得更好”“我的生活毫无意义”。间接的言语信号则是通过绘画、日记等方式表达的。

C神情异常。流露出无助、无望的情感。这里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时常流露出悲伤的神色,心情抑郁消沉;另一种是长期处于焦虑不安的情绪中,整个人始终无法放松,表明他正在承受某种情感煎熬。

D行为改变。自杀者往往表现出与平常不一样的行为,毫无原因地请人吃饭、送人钱财、归还物品、探望亲友。无来由地向人致歉或者道谢。打电话问候朋友并告别、写遗书等。丧失兴趣,从同朋友、家人的日常活动中退缩下来,无故缺课。

E携带用具。有的学生一旦有了自杀的想法,可能会随身携带刀具、铁片、碎玻璃、图钉、安眠药、农药等物品。

F身体征兆。如果学生在精神上遭受煎熬,通常会映射到身体状况上,可能伴随有失眠、体重下降、毫无食欲、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症状。

当发现学生有类似的情形时,应考虑到其在近期内有自杀的可能性,同时有多项表现者,危险性更大,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校园中的自杀干预策略

对于发现有上述自杀征兆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点策略:

首先 耐心倾听,让他们倾诉自己的感受。

认可他们流露的情感,不要评判,也不要试图说服他们改变感受。面对已经万分无助的学生,我们先不需要讲太多的大道理,真诚地表达关注和共情是首要,不要否认或忽略他们的感受,也不要阻止他们哭泣。

其次 通过交谈和观察,评估危险程度。

与某人谈论自杀并不会诱发或者触发其产生自杀的想法和行为,相反,关注并倾听他能够帮助他减少痛苦,是可以起到预防自杀的作用的。我们可以询问他:是否有明确的自杀计划?近期是否有尝试过自杀?何时第一次想到自杀?等等。

再次让他们相信可以获得所需要的帮助,并鼓励他们寻找帮助。

及时发现并给予他所需要的关心、支持、倾听和陪伴,在他求助时和他一起想办法,有助于他感受到这个社会和他之间的联结。注意不要做出无法保证的承诺。

最后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心理治疗。

当你觉得他有自杀危险性时,努力帮助后发现无助于他走出痛苦,应当建议学生寻求专业心理治疗,接受系统的评估和治疗。

此外,在日常的教育中,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生命教育,教给学生有关心理适应的技巧,如合理的宣泄、代偿、转移、升华等,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提升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

猜你喜欢
自杀者征兆言语
自杀案件如何定罪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日本将出台新法防范自杀
地震征兆
自杀公寓
地震征兆
老人胆固醇低并非好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