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珊珊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重性精神疾病,其终生患病率在1%左右。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病程迁延,部分病人有慢性化倾向或发展为精神衰退。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精神疾病的偏见根深蒂固,在老百姓传统印象里,一听某人有精神病,便唯恐避之而不及。作為一名在临床工作多年的精神科大夫,今天我想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真实世界。
有位患者朋友叫西西,她是一名从英国留学归来的硕士毕业生,自幼家庭条件优越,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见到她时,我看着她一双纯洁无瑕的大眼睛、天然未修饰的眉毛,脸上白白净净,猜想这一定是个从小被保护得很好的女孩。
在家人的安排下,她进入一个体制内单位,可刚工作不到一个月便主动辞职,原因是觉得适应不了,完全处理不好跟同事的关系。西西隐隐约约总觉得有几个同事在背后议论自己,然而她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每天上班内心都很煎熬。由于天性内向,她也从未主动跟同事对峙。想着西西年纪不大,家人便没有干预她工作上的事情。
于是,西西逐渐切断了自己的朋友圈,不与他人来往,不找工作,变得越来越孤僻。就这样过了三四个月,她开始时不时跟父母提及怀疑家里有辐射,说有人半夜闯进房间,给自己植入了芯片。西西开始埋怨家人,对母亲充满敌意,有时还跪地喃喃自语。家人这才开始警惕她的精神状态。直到有一次西西推搡母亲,父母见女儿的状态越来越差,这才下决心把她送入医院住院治疗。
住院期间,西西逐渐向医生敞开心扉,她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巨大的阴谋里,耳边常有许多陌生的声音威胁她、议论她,认为自己一直被别人监视,甚至有时感觉身体不受自己控制。经检查和医生反复问诊观察,西西最终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这个结果对于西西父母来说,简直就像天塌下来了一样,他们不明白自己百般呵护的女儿为什么会得精神病。
但痛定思痛之后,西西父母决定继续好好照顾支持女儿。为此母亲向单位请了长假,专门来北京陪西西看病。好在经过治疗,西西出院时精神病性症状明显减轻,看着爱笑的女儿再次出现,西西父母喜极而泣。
出院后父母陪着西西一直每月定期门诊复诊,至今从未缺席。每次当西西对未来缺少信心或者不愿继续服药时,父母都耐心劝解、陪伴,尽量不给她压力。复诊时我也一直鼓励她表扬她,每次我们都会聊很长时间,就好像是相处很久的朋友。
到现在有三四年时间,看着西西状态一天比一天好,药物也逐渐减了下来,目前只用小剂量利培酮维持,也未出现病情波动的迹象。在这期间,父母给她找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她说她很喜欢,除了工作,还有父母的陪伴,这让她很安心。两个月前她告诉我她相亲了,而且互相很有好感,西西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作为主治医生我也由衷地替她高兴,希望她在以后的日子继续幸福安康。
这就是一个普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真实生活,她经历了病痛,也拥抱了希望。虽然过程痛苦,但结局依然美好。通过这个例子我想告诉大家,得了精神分裂症并不等于被“判刑”,明天并不会比现在更糟。虽然精神分裂症病因复杂,容易反复发作,是一种治疗难度比较大的精神障碍,但鉴于目前先进的医疗手段,只要坚持治疗,严格遵循医嘱,完全可以回归正常生活。
既然改变不了现状,那就以积极的态度试着接受,尝试学习疾病的相关知识及健康教育,正确认识疾病可能会出现的临床症状。比如我们提到的耳边或脑子里凭空出现的声音,甚至命令自己做危险的事情,感觉别人看自己的眼神不对,认为周围人对自己含沙射影,有时还会怀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等等。出现问题要理性对待,能认识到自己得病,主动告知家人并向医疗机构求助,而不是感性地受症状支配,甚至做出冲动行为。
专业的事还需专业的人,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详细告知医生,包括有哪些症状、症状出现的时间及先后顺序、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以及自己对症状的态度。医生会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描述,经过详细问诊和相应的检查做出最终诊断。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策略还是以药物为主,分急性期、恢复期、稳定期等阶段,综合考虑每个人的状况,用药的选择及剂量都会不同,药物不良反应也因人而异,应坚持定期门诊复查,及时反馈,具体参考医生的建议。
有研究显示家庭支持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能够促进患者正确感受和认识疾病,思考与激励自身行为,对不良刺激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在这里要呼吁一下,精神疾病跟其他疾病一样,只是临床表现不同而已,我们应摒弃陈旧观念,拒绝有色眼镜,希望在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让患者得到最佳治疗,更好地回归社会。
接触病患越多越发现大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了解远远不够,无论是在门诊或病房工作中,医生应尽量以平等的姿态跟患者及家属多沟通,帮助他们识别哪些是疾病症状,哪些症状的出现会带来较高的伤人或自伤的风险,哪些是药物副反应以及出现后如何处理。
此外,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服药以稳定病情,如何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也是很重要的方面,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而良好的医患关系就是沟通的基础。患者和医生彼此信任去面对共同的“敌人”,才会让患者得到最大的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