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里的工作岗位和待遇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农村、乡镇地区的女性,她们流动到城市,融入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根据2018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女性在外出农民工中的占比达到了31.3%,有近9000万的流动女性。在这些流动女性中,已婚女性的比例有所增加,接近80%。這些数据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流动妈妈”。
对于“流动妈妈”的生存发展状态,有调查发现,她们往往面临比较大的生存压力、收入不高、工作时间较长等状况。而且,“流动妈妈”的心理健康水平往往低于成年正常女性,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比较多。
那么,“流动妈妈”们大多面临着怎样的心理困境?
她们的心中有哪些解不开的千千结?
对于“流动妈妈”来说,离开孩子,无法陪伴孩子的成长,是她们心中莫大的遗憾。“小儿子四岁的时候我就出来打工了,快十年了,每年一过年就回去看他,暑假有空也把他接过来,去年暑假他在我这儿待了两个星期。但是陪孩子还是太少了。”“流动妈妈”梅姐这样说道,梅姐在一个老乡开的饭店当服务员,她的丈夫在工地上班,两人都在城市里打工。
梅姐的两个儿子都很懂事,学习很勤奋,在家里也很少和爷爷奶奶闹矛盾。可是孩子越懂事,反而越让梅姐觉得心里愧疚,心疼孩子的早熟。身在外,心大多系在孩子身上。“流动妈妈”们的心理大多像梅姐一样,难以割舍对孩子的关心和担心,同时心中对没能陪伴孩子的成长而感到亏欠。
身处异乡,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的群体中,对于很多“流动妈妈”来说并不容易。不少“流动妈妈”对于城市的生活并没能很好地适应,常常感到孤独,身边没有亲友的支持。一方面,“流动妈妈”离开了老家,和老家的亲友无法及时联络,疏远了彼此的关系;另一方面,有些“流动妈妈”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在打工的城市和别人建立及维持亲密而长久的关系,难以得到充足的社会支持。比如有些“流动妈妈”的普通话不流利,不熟悉打工城市的文化风俗等,与城市人群在交流上存在一定障碍,所以她们并不能轻易交到新朋友。还有些“流动妈妈”的工作繁忙,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人际交往,导致她们也缺少朋友。
丁姐在一家服装厂上班,平时计件工资的制度,让她总想着能多劳多得,语言上的障碍也让她没有心思去交朋友。可是,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属与爱是人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感受到归属,也需要感受到被爱。所以,当生活中缺少朋友的时候,尤其是在遇到问题时,像丁姐一样的“流动妈妈”总是很容易感到孤独,缺少社会支持。
虽然相比在老家,很多“流动妈妈”在城市里得到了更好的工作机会,收入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以往调查发现,“流动妈妈”的工资水平偏低,社会经济地位在城市中处于偏低水平,而且往往还需要承担工作强度比较大的工作。有些流动女性心中难免产生心理落差,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常常困扰着她们。
“每次看到别人的工作那么好,我就觉得自己能力太差了。”梅姐作为一个饭店服务员对自己的工作并不是很满意。尤其是在和别人对比时,梅姐觉得自己心理很有落差,心情低落。
丁姐的烦恼则与梅姐不同。“我跟丈夫不住在一起,我平时就住在我们厂里,他在另一家机械厂上班。为了省钱,我们也没再租房子。”对于丁姐来说,夫妻俩虽然在同一个城市打工,但形同异地,让她感受不到关心和理解,她的心里有很多委屈和不满。
那么,对于“流动妈妈”的心理千千结,又该如何一一解开呢?
心理弹性是个体在遇到压力、挫折等消极生活事件时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状态的能力。提高心理弹性,可以让“流动妈妈”在遇到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时,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心理弹性,“流动妈妈”可以多了解一些心理方面的简单知识,提高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觉察和理解,同时掌握和运用一些途径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比如,通过运动的方式宣泄情绪。当遇到情绪困扰难以处理的时候,“流动妈妈”可以及时寻求心理咨询等专业的心理服务,通过专业人员的帮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遇到问题不要“非黑即白”,过于片面,或者陷入灾难化的思维方式中,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很糟糕,没有办法处理。在看待自己的生活时,多角度思考,换位思考,从更多的方面来分析当前的状态,寻找积极点和解决之道,而不是陷入负面情绪中,自怨自艾,失去改变的动力。
来自他人或组织的社会支持是我们应对困境的守护网,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法宝。“流动妈妈”即使遇到了人际交往上的一些困难,也不要害怕与人建立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保持真诚主动的沟通,与在家乡的亲友,以及打工城市工作中遇到的他人等,都尝试去建立比较友善、持续的关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互帮互助,为自己增加更多的社会支持来源。
比如,在子女教育上,社会各类机构可组织建立学习型互助小组,让“流动妈妈”能够了解教育子女的常见误区及应对策略,提高“流动妈妈”对子女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帮助她们更好地参与到教养活动中,增加在教养子女上的效能感。在职业发展与服务上,加大对“流动妈妈”的职业培训与职业信息网络建设,让她们能够提高职业技能,获得更多职业认同。在心理关怀上,社区或社会公益组织等可组织一些心理团体活动,促进“流动妈妈”进行心理交流,帮助她们疏导不良情绪,体会到更多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