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蔓
◆摘 要:首先我们了解到微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之前的课堂来说,它主要起到辅助的作用。这种新颖的授课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然微课还有一个优势,授课内容精炼、授课形式多样化,如有视频音频等形式。其次一个显著的优点是地点不固定,并不一定要在课堂上进行授课,在校内校外都能实现微课学习。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和如何引导学生学好数学成为教师探索的一个问题,针对于微课的出现,为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本文将正对于微课的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展开探讨。
一、运用微课的教学方式进行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微课通过设计信息化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拉近了师生关系,在其过程中寻找课堂上适合的教学方式,进行补充教学。教师应正确使用微课,以此为基础完善学生的基础知识。充分发挥它高效便捷的特点,在使用中发现的不足也要及时改正,争取为学生呈现出完美的课堂,营造出高效和谐的氛围。通过微课的数学信息化教学给数学课堂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复杂难懂的知识简单化,进一步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体现微课数学信息化的优势,进一步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一)正确使用多媒体,实现信息化教学
应用微视频辅助创意教学,其优势凸显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微视频这种新型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多媒体形式可以呈现丰富的教学环境,教学多样的呈现方式可以提高学生求知欲,进而提高学生的上课效率。当然不只是录制微视频这一种形式,还有运用作图软件的形式,因为在学习图形结合的过程中,图形的本质展现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空间意识。【1】例如,在学习《数列的递推》这章时,教师可以选择先进行观看数列递推的精讲视频,进行初步的认识,为了进一步的深入,经常会采用图形结合的方式,对数列这个内容学习来看,三角形和梯形常常用来展示等差数列之间的关系。给同学们一个更直观的展示,作图软件的精准运用,可以准确的将数值关系进行展现。不同的内容安排适用不同的多媒体软件,但我们应明确,它起到的是一个辅助的作用,不能替代教师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统计的功能,有利于教师进行题型的针对性教学。
(二)翻转高中数学课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针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其受到空间上的一定限制。这种教师讲解学生跟着学习的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观思考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在高中数学中逐渐渗透微课的教学方法,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当然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堂之外,教师先录制好微课视频,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数学知识。这种翻转课堂的形式,能有效的激发学生们的热情,促进个性化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2】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这一章节时,不是对定义的死记硬背,首先是观察,给出一列数值,引导学生的主动去观察它的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之间的关系,当然好可以采用翻转教学的形式,可以进行情境创设的方式,将等差数列变成一个个的宝石或者是各种形状,以这种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等差数列的方法,进而引伸到数学其他方面的学习中。
(三)数学微课善于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的运用确实在教学资源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微课的教学模式,运用了对信息化大数据的采集与整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薄弱点、待提高点都能清晰地用图表的形式中展现出来。这可以作为教师针对不同学生教学的反馈标准。绞死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要善于提出问题,从被动学习改变为主动学习。构建全新的学习框架。【3】例如,在学习《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这一章节中,我们通常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函数求导,之后可以根据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画出导函数的图像,如果还是不行,就可以进行二次求导。通过x轴上方表示单调递增,在x轴下表示单调递减。进而求出该函数的单调范围。这个章节的学习难度很大,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学生应主动记录下来,先进行自己的理解,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可以查询网络上关于这章节的讲解视频,在课上不理解的地方着重听讲,下课之后可以找老师或者同学探讨。
三、结语
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了高中数学教学的主流模式,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也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深化,微课的发展为高等数学教学形式提供了新的模式,微课具有的特点是高中提高数学教學效果的保证。随着我们对微课认识不断加深,微课的资源也不断丰富,正确的利用微课,我们应明确,它起到的是一个辅助的作用,不能替代教师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它要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学习,强化知识点的同时查找自己不足的地方,微课一定会成为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为之后向高校运输人才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贺采.微课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应用方式[J].高中数学.2016(07).
[2]孙曼琪.高中教学课堂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华少年.2017(03).
[2]田家晶.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