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显涛 ,刘 炼 ,胡 月 ,李 改 ,郭冬冬 ,王 斌
(1.武汉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恒大足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1;2.湖州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3.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与教育科学学院,天津 300381;4.华中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竞猜型体育彩票不但具有体育竞赛的特点, 比方说不容估测性、观赏性,而且具备博彩活动的特点,比方说娱乐性、刺激性等等。 它将体育比赛和彩票结合在一起,要求参加者运用智力因素预测体育比赛结果,是最具体育特色的彩种[1]。 它和传统的彩票游戏方式有所差别, 彩民主要是根据个人对比赛的了解状况来推测竞赛结果,通常将个人视作行业内的专家,并且存在非常强的情感体验, 这造成竞猜型体育彩迷很容易产生一系列购彩问题[2]。唯有彩民认为自己掌握了某种球类运动的相关知识时,才会进行购买,这种彩民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自我感知即主观知识[3]。竞猜型体育彩民往往也是忠实球迷,在掌握大量赛事和赔率等主观知识后,会提升其购彩自信心, 从而乐于承担更高的风险, 从而导致出现问题购彩等问题。 此外,国外体育博彩研究者认为竞猜型体育彩民因自认为掌握了大量的技能、知识等相关主观知识而出现过度自信,是诱发竞猜型体育彩民问题购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风险途径[4],而感知风险作为问题购彩的保护因素亦被研究者所重视[5]。鉴于此, 本研究试图探索竞猜型彩民过度自信和感知风险在主观知识影响问题购彩中的作用机制。
竞猜型体育彩民主观知识对问题购彩具有直接影响。 彩民主观知识源自消费领域,消费者具有的知识越多,对自己的购买决定就会越自信[6],交易需求的倾向也越高。 彩民购买彩票可以看做一种消费行为, 竞猜型彩民主观知识是彩民对足球规则、 球队状态及赛事信息以及购买彩票技巧和经验等知识掌握程度的感知[2],彩民认为自己拥有的彩票相关知识和技能越多,越倾向选择购买竞猜型彩票这一行为,持续购买和投入的需求也越高, 容易沉溺其中产生各种购彩问题。 Khazaal等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 他们发现有关足球技能与知识掌握较多的足球运动员在足球博彩中更容易出现问题购彩等问题[4]。
过度自信可以中介竞猜型体育彩民主观知识和问题购彩的关系。 谢海东指出,过度自信指的是“因为被情感、偏见、感知、信念等诸多主观层面上的心理要素所影响,造成公众对个人的判别能力过分信赖, 过高地估测了个人成功的可能性与私人信息的精准度”[7]。 首先,主观知识可以影响过度自信。 相比其他类型彩民,竞猜型彩民通常均是一些老球迷,很长时间以来其在购买彩票时存在特有的技术手段, 其所累积的购彩经验造成个人在购买彩票时,很有可能产生过度自信的问题。竞猜型体育彩民的知识体现在对各大联赛和球队的情况的熟悉程度,以及竞猜型体育彩民常用来分析“盘口”“赔率”“凯利指数”“水位”“球队实力”等的一些主观方法和习惯,这些“知识”与“技能”构成了竞猜型体育彩民购彩“主观知识”。 竞猜型体育彩民认为自己了解的“知识”越多、“技能”掌握的越熟练,越认为自己是该领域的“专家”,产生较高水平的过度自信[8]。其次,过度自信可以影响问题购彩。 根据博彩的认知理论,不良信息加工导致的不合理决策是博彩成瘾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9]。 过度自信是彩民对个人中奖概率信息的不良认知,高过度自信水平的彩民相信自己更容易中奖, 容易产生更高的购彩冲动,过度购彩进而产生各种购彩问题。 综上所述,主观知识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问题购彩, 还可以通过过度自信的间接作用影响问题购彩。
感知风险可以调节过度自信与问题购彩的关系。 风险与保护因素模型是博彩领域领域另一个重要的理论, 全方位的对风险和保护要素对博彩造成的不良影响加以考量。 在此之中, 风险要素具体指的是很有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产生亦或者是导致这类问题存在的时间更为持久、 情形更为严重的诸多要素。 就保护要素而言,具体指的是对风险存在显著直接的预防效用,亦或者是利用和风险要素彼此作用,进而通过间接形式对风险实施预防的其他有关要素[10-11]。 该模型是危害减少的理论基础,可为博彩成瘾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12-13],其中感知风险是问题购彩重要的保护因素[14],可以调节或缓解风险因素如过度自信对个体的危害。 感知风险水平较高的彩民,可以对购彩中奖率保持着理智的认知,能够发现过度购彩会造成的财务风险,延误的工作时长、夜不能寐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有利于控制过度自信、回本等一系列心理的影响下所实施的购彩冲动行为,加强对购彩进行管控的自信心,基于此来促使购彩成瘾水平下滑。 感知风险对过度自信和问题购彩关系的调节研究还比较少, 但另一些研究提供了间接证据。Spurrier 对不同问题程度彩民进行的访谈发现,感知风险能够对动机、认知偏差、自我效能感等一系列要素对问题购彩形成的影响作出强有力的调控[15]。 Canale 等研究显示感知风险感觉寻求与问题博彩的关系,感知风险较低时,感觉寻求与博彩问题显著相关[16]。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主要目的是一方面考察过度自信对主观知识与购彩成瘾的关系是否具有中介效应; 另一方面考察感知风险对该中介作用是否具有调节效应。 该模型是博彩风险保护因素模型的具体量化,不仅解释了主观知识为何会影响购彩成瘾, 同时也揭示了如何通过其他因素来调节这一影响, 对于竞猜型体育彩民购彩成瘾的预防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见图1。
图1 主观知识、过度自信、感知风险与问题购彩关系的假设模型
被试为来自重庆、北京、浙江等地的竞猜型体育彩民。 本次问卷调研下发的调查表达到了1 009 份, 其中回收有效问卷972 份,有效回收率为96.3%。 被试年龄分布在17~80 岁,平均年龄为 37.49 岁,其中男性 875 名(90.0%),女性 92 名(9.5%)。
主要参考Leisa 与Ronald 等学者获得的探究结果来编制主观知识量表[17]。 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中主要包含3 项内容,内部一致性α 系数都达到了0.80,问卷的信度良好。
问题购彩量表参考Ferris 和Wynne 编制的问题博彩量表[18],问卷采用 5 点计分,从“从未如此”到“总是如此”分别记1~5 分,该问卷内部一致性α 系数为0.88,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过度自信参考Zhou 等对博彩者过度自信的考察:“假如有100 个彩民, 估计您买彩票中奖的可能性会超过多少个彩民(0~99 之间选择)”[19]。 感知风险参考 Li 等对博彩者感知风险的考察:“买彩票是有风险的”,该题目采用5 点计分,从“很不同意”到“很同意”分别计 1~5 分[20]。
本研究采用SPSS20.0 来展开描述性统计分析、分层回归分析、相关度分析。
针对不同变量所构建的相关矩阵可参考表1。感知风险与问题购彩显著负相关,主观知识、过度自信均与问题购彩显著正相关;感知风险与过度自信和问题购彩呈显著负相关。
表1 不同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及其皮尔逊相关系数(n=972)
根据温忠麟等研究进行模型分析得出[21],模型1 中竞猜型体育彩民的主观知识对问题购彩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说明主观知识对问题购彩具备显著的推动效应(β=0.25,t=7.75,p<0.001)。 在模型2 之内,竞猜型体育彩迷所具有的主观知识对过度自信这项指标具备显著的正向预测效用(β=0.20,t=6.46,p<0.001)。 模型3 中竞猜型体育彩民过度自信对问题购彩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 0.25,t=8.01,p<0.001),说明过度自信对问题购彩具有促进作用, 主观知识对问题购彩的影响仍达显著性水平(β=0.21,t=6.65,p<0.001),说明过度自信在主观知识与问题购彩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即主观知识不仅直接影响问题购彩,而且可通过过度自信对问题购彩产生间接影响。 模型4 中过度自信与感知风险的交互项显著负向的预测问题购彩 (β=-0.09,t=-3.09,p<0.01),感知风险对过度自信与问题购彩的关联表现出了调节效应,△R2达到了0.02, 额外对2%的变异进行了阐释,解释率从过去的13%增长至15%,说明感知风险显著调节了中介过程主观知识→过度自信→问题购彩的后半路径。 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竞猜型体育彩民问题购彩模型检验(n=972)
研究结合调节作用图进一步探讨感知风险在过度自信与问题购彩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趋势。 分别取感知风险的Z 分数为0 和正负1,绘制交互效应图(图2),并基于简单斜率检验[22]得到,感知风险非常小的情形之下(比方说感知风险标准分为-1),那么伴随过度自信的增长,很容易使得问题购彩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β= 0.39,t=4.90,p<0.001),过度自信标准差每增长1 个, 那么会造成问题购彩标准差随之增长0.39个;倘若感知风险处在一般的情形之下(比方说感知风险标准分为0),那么伴随过度自信的不断增长,会使得问题购彩依旧处在明显增加的状态(β=0.25,t=4.02,p<0.001),过度自信对应的标准差每增长1 个, 会使得问题购彩对应的标准差增长0.25 个;倘若感知风险处在非常多的情形之下(比方说感知风险标准分为1),那么伴随过度自信的进一步增长,会使得问题购彩仍旧处在明显增长的状态(β=0.21,t=5.01,p<0.001),过度自信对应的标准差每增长1 个, 会使得问题购彩对应的标准差增长0.21 个,和感知风险非常少的情形对比,增幅下降了一半左右。 总之,过度自信对问题购彩的影响,随着感知风险的增加而降低。
图2 感知风险对过度自信与问题购彩之间关系的调节
本研究发现主观知识过高的竞猜型体育彩民在购彩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购彩情况。 张林通过探究指出,和其他类型彩票对比, 足球彩票最为显著的不同之处体现在智力要素对其影响巨大, 彩民一方面应当对竞猜对象存在全面的把握与认识,另一方面必须考量到气候条件、生病受伤、主客场等一系列要素,基于此对竞赛结果予以预估[23]。 伴随着彩民主观知识的进一步增长,为确保竞猜成功率得以提升,其通常会投入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对竞赛两方球队的生病受伤状况、盘口、历史竞技战果、最近状态等诸多方面的信息予以剖析。 笔者通过对竞猜型体育彩票营销网点展开了近一个月时间观察了解到,每逢重大赛事,许多彩票营销网点往往会有6 到10 个彩民通宵熬夜来进行购彩或是观看球赛, 这造成其由于精力严重匮乏,在平时工作方面产生了效率不高等诸多问题。 很多彩民也会由于将过多的时间投放在购买彩票上,通宵观看球赛,产生了身体健康问题,精神状况较差,也有部分彩民由于投资损失非常的高, 产生了抑郁症, 更有甚者出现自杀等行为倾向。 本研究的发现与以往研究结果较为相同。
此外, 主观知识过高的竞猜型体育彩民在购彩过程中容易出现资金方面的问题。 竞猜型体育彩民购彩经验丰富,因为竞猜型体彩的整体返奖率通常处在70%上下波动, 所以大多数彩民通过很长一段时间对彩票进行购买之后, 很容易面对部分经济亏损。 大规模的购买彩票会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与金钱,倘若出现了严重的不良投资后果,那么必然会对彩民个人、家庭甚至整个社会形成巨大的危害。 本研究中发现,不少彩民都曾经面临过购买彩票所造成的不良危害, 同时50%以上的被试者的购彩危害分数高于5 分, 还有3 个被试者的购彩危害分数达到了最大的7 分。
Towfigh 和 Glöckner 研究指出大量体育博彩者认为自己是对足球是非常了解的, 他们中的许多人认为自己预测足球比赛胜负正确的概率要高于别人[24]。 和其他类别彩民对比,竞猜型体育彩迷对彩票进行购买时极易产生过度自信问题,这主要取决于竞猜过程所存在的技术性, 要求对诸多竞赛与球队的实际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与把握, 同时具备大量的技术指标来对“盘口”“赔率”“水位”“球队能力”等诸多要素予以剖析。 这类彩民一般为老球迷,很长时间以来其购置彩票的时候存在一套个人的技术手段,这部分购买彩票的经验极易导致其选购彩票的时候产生过度自信的问题, 从而增加投注金额,一旦损失超过自己能承受的能力则引发一些负面问题。 本研究与已有研究结论较为一致,赌博技巧和知识,对赢得赛马[25]和曲棍球博彩[26]并没有帮助,这说明主观知识对于竞猜型体育彩民而言只是增加他们过度自信的理由, 而非提高他们购彩中奖率的有效途径。
相反,当竞猜型体育彩民主观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则可能会引发彩民过度自信和控制错觉等各种认知偏差, 从而可能伤害他们。 Towfigh 和Glöckner 研究表明,足球博彩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纯数字机会游戏更容易引发问题购彩[24]。 已有研究认为特定的认知偏差会提高人们博彩意愿, 是引发问题博彩的核心因素[27]。 此外,研究者亦证明过度自信效应已经在博彩成瘾中表现出来[28]。 竞猜型体育彩民随着购彩技巧的增加,信心和感知控制也在不断增加, 表现出明显的过度自信和控制错觉[29]。
Bauer(1960)最早提出感知风险这个概念,他指出感知风险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结果的不确定概率,二是如果犯了决策错误,所导致的后果的严重程度[18]。 已有研究探索了博彩者风险因素与保护因素交互影响问题购彩,Tian 等研究发现博彩拒绝自我效能在博彩认知与问题博彩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博彩拒绝自我效能对问题购彩具有保护作用[30]。 谢晓非等指出当人们感知到一个高风险的情境信息时会倾向于选择减少风险[31]。 竞猜型体育彩票彩迷所面对的感知风险具体体现于资金、时间、精力与身体方面,感知风险水平非常高的彩民可以对购彩中奖率有一个理智的认知, 发现过度购买彩票也许会造成的不良财务后果, 所延误的工作时长与对个人健康形成的巨大危害。 当竞猜型体育彩民感知风险较高时,他们会在购彩过程中采取一定的自我保护策略 (如单次购彩限额、消除回本心理等),避免因过度自信而出现过度购彩行为,从而更少出现问题购彩问题。 当感知风险较低时,竞猜型体育彩民因主观知识引发的过度自信会转化为过度的购彩行为,进而演变成为问题彩民。 我们应该提高竞猜型体育彩民感知风险意识,缓解过度自信、回本等认知偏差引发的购彩冲动,增加理性控制购彩的信心,进而降低问题购彩行为的出现。
1) 感知风险与问题购彩显著负相关,主观知识、过度自信均与问题购彩显著正相关;
2) 竞猜型体育彩民的过度自信在主观知识与问题购彩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即主观知识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问题购彩,还可以通过过度自信的间接作用产生影响;
3) 感知风险对过度自信的中介作用具有显著的调节效用,能够对中介过程后半路径做出一定的调节。 总体来说,伴随感知风险的进一步增长, 过度自信对于问题购彩造成的影响随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