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血气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2021-07-23 08:12李晋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92期
关键词:肺泡呼吸衰竭气道

李晋菊

(临汾市人民医院,山西 临汾 041000)

0 引言

小儿重症肺炎为儿科高发疾病,发病早期可有发热、咳嗽、咽痛、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对患儿健康危害较大[1]。如若治疗不当或错失最佳治疗时间点,则还会引发患儿的气道高反、分泌物潴留、气道梗阻等现象,当病情持续迁延,还会加剧患儿的呼吸衰竭[2]。就合并呼吸衰竭的患儿来说,其病情风险极高,出现恶化与死亡的概率均较高。因此,做好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治疗势在必行。常规之下,临床一般会选择机械通气疗法,但在缺氧症状缓解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的呼吸机并发症,安全价值尚待提升[3]。目前,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的价值逐渐彰显,且在肺炎患儿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其预后与死亡现象均有着显著改善[4]。鉴于此,本文将选取CPAP展开相关的治疗研究,并寻求其对患儿相关指标的作用,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取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我院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组间资料对比后(P>0.05),迎合研究实施标准。具体数据信息如表1。

表1 两组信息资料比较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5],且检查见符合有呼吸衰竭;②患儿家属知情研究事宜,同意参与;③研究获相关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排除标准:①先天疾病患儿(如先天性心脏疾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②合并其他重要脏器衰竭者;③临床资料不全或缺失的患儿。

1.3 方法。两组患儿均在入院后即刻接受相关的检查,并完成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水电解质维持、酸碱纠正、抗感染治疗等基础疗法。并根据检查结果以及患儿在入院时的诊疗情况,来决定患儿在治疗中是否需要运用呼吸机作为辅助,同时注意,治疗开始前,和患儿家属有必要进行沟通说明具体情况。

1.3.1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治疗的模式,第一,饮食营养的摄取,注意患儿的饮食要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既要保证清淡,又要保证营养物质的全面;还要保障水电解质长期的平衡度;第二,必要时,化痰采用雾化扩张支气管治疗;第三,抗生素的选择也很重要,选取合适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消炎,并随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用药和方案;第四,在使用呼吸机的同时选用鼻导管进行吸氧支持,维持氧流量在每分钟0.5~1.0 L。

1.3.2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共同治疗,第一,饮食营养的摄取,注意患儿的饮食要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既要保证清淡,又要保证营养物质的全面;还要保障水电解质长期的平衡度;第二,必要时,化痰采用雾化扩张支气管治疗;第三,抗生素的选择也很重要,选取合适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消炎,并随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用药和方案;第四,辅以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小儿专用呼吸机进行持续的通气治疗。机器设备参数调整为:氧气吸入浓度35%~65%,气道压力3~5 cmH20。

1.4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的血气指标。主要从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SaO2(血氧饱和度)、PaO2(血氧分压)、PH(氢离子浓度指数)三方面进行指标统计;②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如口干、排痰困难、腹胀、肺部感染等,计算总概率;③观察两组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判分以sf-36量表进行,分数高,则质量佳。指标维度选取:活力状况、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四项。

1.5 统计学检测。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s)与计数资料(%),分别应用t、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血气指标。观察组治疗后的SaO2、PaO2、PH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只有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如表2。

表2 两组的血气指标

2.2 两组的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包括口干、排痰困难、腹胀、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依次为6.67%,0%,6.67%,0%,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感染概率,尤其是排痰困难和肺部感染这两项,观察组的发病率为0,这样的治疗效果有目共睹(P<0.05)。详情如表3。

表3 两组的并发症[n(%)]

2.3 两组的生活质量。治疗后观察组的活力状况、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如表4。

表4 两组的生活质量

3 讨论

小婴儿阶段的肺炎发病率远高于成年人,其原因主要在于小婴儿阶段的呼吸系统尚未成熟,支气管、气管等处的管腔均较为狭窄,少有黏液泌出,肺部的弹力组织也未发育成熟,纤毛运动力不足,而血管又较为丰富,充血概率更大,再加上其肺泡量少,则更易在黏液的影响下发生阻塞[6-7]。因此,对于小年龄段的小儿来说,其机体功能尚未成熟,不仅患肺炎的概率更高,同时病情程度也更为严重,小儿重症肺炎的发生原因较为复杂,同免疫因素、感染等均有着紧密联系,患病后会严重损伤肺部组织,可见明显的肺组织水肿、肺泡陷闭等现象,初期阶段还会因肺组织改变而出现低氧血症,或引发呼吸窘迫综合征、脏器衰竭等现象[8]。当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后,患儿的生命威胁则更为严重,因此,做好其呼吸支持势在必行。一般情况下,临床往往会选择抗感染、鼻导管/头罩吸氧、营养支持等常规疗法,虽对病情有着一定改善,但却无法实现进展速度的有效控制,患儿的死亡率依旧较高。

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则为近年提倡的一种呼吸支持新方式,通过此方式可实现肺部功能的良好改善[9]。在CPAP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的气道正压,对闭塞肺泡有着疏通与顺畅作用,并能再次扩张萎陷肺泡,降低肺内分流,促进血氧,强化肺部功能残气量与气体容积,可有效改善生理死腔现象,增加终末呼气肺容量,对患者的气体交换极为有益[10]。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持续气道正压可产生的大量的气流,这些气流一方面可调整加大肺容量,促使终末呼气更加顺畅,从而降低肺功能的死腔率,另一方面还可增加肺功能的残气指标和容量,进而提高肺细胞的血氧含量,减少萎缩及闭塞肺泡的数量;第二,增强呼吸的负荷能力,降低增强肺泡活力物质的消耗,控制肺内液体的渗出,减少呼吸时受到的阻力,使呼吸更加顺畅[11]。因此,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越早越好,既能使患儿的呼吸不再困难,改善缺氧的情况,又能清除因呼吸不畅造成的分泌物。

间断开放胃管,加强护理,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在持续正压通气下,还能降低气道阻力,增加萎陷肺,阻止肺内液体的渗出,降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损耗,使肺呼吸功能更加规律,对缺氧与呼吸改善作用均十分明显[12]。本次研究内,观察组(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则以CPAP治疗,对比常规疗法组(对照组),观察组的在采用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24 h后,PaO2、PaCO2、pH等血气指标均改善更好,心率和呼吸频率也得到明显改善,减少患儿许多治疗的痛苦,缩短了治疗时间,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并发症也更少,生活质量更高(P<0.05),这充分说明了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早期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虽然也有一定的弊端,但是通过合理的调整和护理也能有效的解决。总之,说明CPAP对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意义价值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效果良好够实现患儿症状的快速缓解,显著改善肺部压力,减轻疾病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同时减少患儿死亡情况的发生,安全性更高,有利于促进患儿预后恢复,同时有助于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血气指标的改善,且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对其生活质量有着积极意义,值得肯定。

猜你喜欢
肺泡呼吸衰竭气道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延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出院后应用探讨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