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郁锐
(中山市中医院 显微创伤科,广东 中山 528400)
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糖尿病足是其最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该并发症不仅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极大的影响,而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2]。常规手术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的效果并不十分显著,临床常应用手术结合中医的方式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治疗[3]。本次回顾性分析通过将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来探讨和分析两种治疗方式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采用分组对照法指导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中山市中医院收录、并给予相应治疗54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性的将这54例患者分为两组,并采用抽签的方式,给予不同组别的患者不同的治疗措施,组别名称分别为手术组和联合组,每组均有患者27例,所对应的临床治疗措施分别为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手术组中男15例,女12,年龄50~78岁,平均(63.83±4.52)岁。联合组中男18例,女9例,年龄50~80岁,平均(64.26±4.6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纳入标准:①54例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国际指南》中对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②54例患者均为神志清晰患者;③54例患者均为一般资料齐全者;④54例患者术前已经空腹血糖控制在6.1~7.8 mmol/L之间,餐后2 h血糖控制在7.8~10.0 mmol/L之间;⑤54例患者均有较高的临床依从性;⑥54例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排除一般资料不全者;②排除临床依从性较差患者;③排除合并严重心血管类疾病患者;④排除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⑤排除精神疾病患者;⑥排除妊娠糖尿病患者;⑦排除近期接受过其他专项治疗患者;⑧排除对本次研究多用药物过敏患者。
1.2 方法。手术组:完善相关检查,对患者的心肾等功能状态进行一系列评估,并进行会诊,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将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6.1~7.8 mmol/L,将患者的餐后2 h血糖水平控制在7.8~10.0 mmol/L。在此基础上,患者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进行治疗,常规麻醉后,截骨搬移区域选为患肢小腿中上部三分之一处,在患者的小腿前的内侧做一弧形切口,切口长度约10 cm左右,沿着患者的胫骨内侧的边缘部位进行锐性分离,直至完整剥离骨膜,然后应用克氏针钻孔和微型摆锯,做一长10 cm左右、宽为2.0 cm左右的长方形的搬移骨窗,于骨窗内部拧入2枚2.5 mm的骨搬移外固定针,同时,于骨窗双侧分别拧入2枚4 mm的外固定针,最后将外固定架和骨搬移装置进行安置,然后行常规消毒、预防感染治疗。联合组:患者于手术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方剂组成:川穹、桃仁、红花和地龙各5 g,麦冬、五味子、葛根、赤芍、当归尾10 g,牛膝15 g,鸡血藤、生黄芪30 g;辨证加减:阴虚患者可酌情加以麦冬和玄参;阳虚患者可酌情加以桂枝、补骨脂、菟丝子和仙灵脾;针对灼热刺痛患者酌情加以知母和黄柏;破溃腐烂患者加以元参、连翘和银华;疼痛麻木患者加以水蛭、威灵仙和元胡;下肢浮肿患者加以生薏米和防己;高血压患者加以石决明和钩藤;煎服,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
1.3 观察指标。治疗效果:患者疼痛程度有显著降低,治疗后80 d患者的VAS评分[4]<2分视为显效;患者疼痛程度有所改善,治疗后80 d患者的VAS评分在2~5分之间视为有效;治疗后80 d患者的VAS评分仍然>5分视为无效。炎性因子水平:血沉指标的正常范围为:男性<15 mm/h,女性<20 mm/h;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为:(4.0-10.0)×109/L;C反应蛋白的正常范围为:1~10 mg/L。临床指标: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踝臂指数和创面愈合评分,创面评分根据患者严重程度的不同即为0分(愈合)、1分(轻度)、2分(中度)和3分(重度)。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于胫骨横向骨搬移术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的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组间相较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指标。在实施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组间相较P>0.05;在实施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联合组患者指标更优,组间相较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血沉(mm/h) 白细胞计数(109/L) C反应蛋白(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手术组 27 23.41±4.55 18.73±3.52 12.84±3.41 9.13±2.84 12.28±3.07 9.51±2.96联合组 27 23.85±4.57 14.62±3.85 13.20±3.68 5.35±1.76 12.45±3.33 5.34±1.71 t-0.3545 4.0939 0.3729 5.8787 0.1950 6.3386 P-0.7244 0.0001 0.7108 0.0001 0.8461 0.0001
2.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踝臂指数和创面愈合评分。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踝臂指数和创面愈合情况均由于手术组,组间相较(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踝臂指数和创面愈合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踝臂指数 创面愈合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手术组 27 0.69±0.30 0.85±0.33 2.65±0.87 1.24±0.63联合组 27 0.73±0.32 1.30±0.54 2.58±0.90 0.82±0.33 t - 0.4738 3.6948 0.2906 3.0686 P - 0.6376 0.0005 0.7725 0.0034
糖尿病足患者受疾病的影响,足部引起病变,会出现皮肤干燥、肢端麻木刺痛等临床症状,除此之外,临床中部分患者还会表现为营养不良以及肌肉萎缩等情况[4]。患者肌肉萎缩后,会影响皮肤的弹性,若肢端出现水疱或感染,还会导致溃疡、坏疽,所以应给予患者及时的治疗,若治疗不及时,不仅会加大治疗难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情况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截止的情况[5]。在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胫骨横向骨搬移术的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由于该手术方式效果显著且有利于患者踝臂指数的提升,所以在临床中得到了较大的认可度[6]。胫骨横向骨搬移术除上述方法外,还应给予患者更全面的术后处理措施,术后处理措施共有三个方面,①预防性抗生素:于术中和术后3 d,均需给予患者抗生素行抗感染治疗,实际用药方式根据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②血糖管理:患者术后需给予留院进行血糖控制,持续将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6.1~7.8mmol/L,将患者的餐后2 h血糖水平控制在7.8~10.0 mmol/L[7];③术后搬移方案:患者术后第5 d开始,采用“手风琴”技术性骨搬移治疗,共分为四个星期完成,第1个星期向外搬移,每天的搬移距离大约为1 mm,分2~4次完成,第2个星期用同样的速度和频率往回进行搬移,第3个星期用同样的速度和频率往外进行搬移,第4个星期搬移完成后,给予患者胫骨骨窗复原,带患者的搬移骨窗愈合后,出去固定架[8]。临床证实胫骨横向骨搬移术的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对于患者的炎性指标和创口愈合并无显著作用,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影响,创面愈合困难,所以在糖尿病足患者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常配合中药进行治疗,以促进患者炎性水平的降低和切口愈合的速度[9]。糖尿病足在中医学属“消渴”、“脱疽”的范畴,病理机制为气阴双亏,瘀血经络不通,肢端失养,麻木不仁。治疗主要以舒筋活络、通畅气血、消肿止痛为木器[10]。川穹有活血止痛的功效;桃仁、红花和赤芍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地龙有通经络、散瘀活血的功效;当归尾、生黄芪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诸药合用能有效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除此之外,经大量研究表明,西医学还证实补阳还五汤具有良好的抗凝功能,能有效扩张患者血管,抑制患者血小板的凝聚和血栓的形成,降低血管壁的病理性,抑制其再狭窄的发生,在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11]。
本次研究各项数据比较结果显示,于胫骨横向骨搬移术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的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明显比单纯应用常规治疗的手术组患者的(74.07%)更高,组间相较P<0.05。此项研究证实,在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相对于单纯应用手术治疗,于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帮助患者的创面尽快愈合,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在实施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组间相较P>0.05,说明两组患者入组前的炎症反应并无显著差异,为之后的比较提供了必要性的前提;在实施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联合组患者指标更优,组间相较P<0.05。此项研究证实,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和手术联合中药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沉指标、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但是相较而言,于胫骨横向骨搬移术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帮助患者尽快的恢复创面,预防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踝臂指数和创面愈合情况均由于手术组,组间相较P<0.05。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相对于单纯应用手术治疗,于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的创面尽快愈合,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