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毅平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2)
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发生较为突然的脑血管疾病,主要特点是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好发人群为中老年人,因而对于此类群体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均存在较为严重的疾病。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血流动力学改变后导致脑供血动脉闭塞、狭窄,进而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并出现不同程度损害。对于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主要以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溶栓为主,但是常规治疗的整体效果并不显著,难以有效改善疾病预后[1]。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均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药物,氯吡格雷为抗血小板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有效降低了再次脑梗死的风险。阿司匹林为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的药物,联合氯吡格雷后可促进疗效提高,有利于改善疾病预后。本文旨在分析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选择医院治疗的100例患者为探究对象实施分析,就研究设计内容和结果实施分析。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中患者均来自于山西省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符合研究标准者共有100例,研究起止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开展研究前通过数字双盲法将患者平均划分成实验组、参照组,每组各50例。参照组中年龄52~80岁,平均(66.58±3.54)岁;男28例,女22例;脑梗死时间为2~27 h,平均(14.58±2.43)h。实验组中年龄是55~78岁,平均(66.53±3.56)岁;男27例,女23例;脑梗死时间为2~27 h,平均(14.52±2.45)h。应用SPSS 24.0软件分析组间组间资料,结果显示差异具有一致性,P>0.05。研究标准:本研究获得了患者本人或者家人理解与同意,自愿签订相关知情同意书;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后进行研究;病情诊断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经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发病至入院时间<48 h;NIHSS评分在4分以上;患者诊疗资料完整;对于患者信息与研究内容均保密。剔除标准:研究剔除严重心源性脑梗死、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年龄≥80岁、对于研究用药严重过敏、肿瘤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近1个月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严重过敏、既往脑梗死病史等患者。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调脂、降低颅内压、抗凝、保护脑功能、吸氧、控制血压及血糖,纠正电解质与酸碱紊乱等常规治疗,参照组应用氯吡格雷(H20123100,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剂量为75 mg,每日1次,持续给药14 d。实验组同时应用阿司匹林(J20130078,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进行治疗,用药剂量是100 mg,每日用药1次,持续给药14 d后评价治疗情况。
1.3 观察指标。治疗效果:显效标准是NHISS评分较前降低90%以上,ADL及Ful-Meyer评分较前提高90%,有效标准是NHISS评分较前降低55%~89%,ADL及Ful-Meyer评分较前提高55%~89%;上述内容均未实现,且症状有加重情况,判定为治疗无效。血液流变学: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FIB(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均通过全自动血液流变仪进行测定。治疗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应用ADL量表分析,分值为100分,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为正相关;神经缺损功能评估量表为NHI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最高评分为42分,分值和神经缺损功能存在反比关系;运动能力以Ful-Meyer量表分析,分值和运动能力存在正相关。相关指标: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AR-AA(花生四希酸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DP(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采集患者2 mL肘静脉血应用枸橼酸钠抗凝管收集,混匀抗凝剂于室温下储存,应用PL-12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进行检测,血小板聚集诱导为AA、ADP,试剂与仪器均由江苏英诺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不良反应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记录是否出现血尿、胃肠道出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比较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2×2折因设计分析,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为定性资料,应用“[n(%)]”表示,采取“χ2”进行检验,以非参数对比组间差异;治疗情况、血液流变学为连续性变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进行检验,以重复测量方差对比组间差异;若比值P<0.05或者0.01时,说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2.1 治疗效果分析。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4.0%,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表1是具体数据。
表1 治疗效果分析表[n(%)]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表2中血液流变学数据显示,实验组与参照组治疗前的FIB、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显著(P<0.05)。
表2 血液流变学指标量表(±s)
表2 血液流变学指标量表(±s)
组别 例数 FIB(g·L-1) 全血高切黏度(mPa·s-1) 血浆黏度(mPa·s-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50 4.51±1.16 2.13±0.65 4.71±0.69 3.32±0.54 2.24±0.45 1.08±0.42参照组 50 4.54±1.18 2.46±0.67 4.67±0.67 3.68±0.57 2.23±0.47 1.35±0.44 t-0.138 2.692 0.316 3.491 0.117 3.380 P-0.890 0.008 0.752 0.001 0.907 0.001
2.3 治疗情况评价。实验组与参照组治疗前的ADL、Ful-Meyer、NHI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3分析。
表3 治疗情况分析量表(±s,分)
组别 例数 ADL Ful-Meyer NHIS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50 46.28±5.16 75.67±6.44 47.42±5.56 80.67±5.56 27.32±2.14 12.25±1.76参照组 50 46.62±5.61 73.14±6.28 47.56±5.78 78.56±5.43 27.42±2.67 13.62±1.87 t-0.339 2.142 1.082 2.067 0.222 4.062 P-0.734 0.034 0.281 0.040 0.824 0.001
2.4 相关指标分析。实验组与参照组间治疗前的MAR-AA、MAR-ADP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组间MAR-AA、MAR-ADP均有显著改善,实验组。详见表4。
4 相关指标分析量表(±s,%)
4 相关指标分析量表(±s,%)
组别 例数 MAR-AA MAR-AD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50 53.27±11.56 39.27±8.29 58.26±9.27 42.37±7.59参照组 50 53.51±11.6142.62±8.56 58.74±9.35 45.62±7.71 t - 0.103 1.987 0.257 2.124 P - 0.917 0.049 0.797 0.036
2.5 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参照组低,P<0.05。分析数据见表5。
表5 不良反应情况分析表[n(%)]
急性脑梗死为突发性的疾病,主要特点是危害性大、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致残与致死风险高等,若未及时进行救治,病情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存在直接关系,若脑部血管血流发生堵塞,可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3]。发生急性脑梗死后,局部脑组织血液循环可出现障碍,纤维蛋白与血小板大量地聚集在局部,可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对于局部脑组织产生不可逆的损害,因而患者及时接受治疗,保证在最佳时间内恢复血供,有效保护神经功能,对减轻疾病损害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人口老年化的深入,急性脑梗死发生率不断升高,虽然目前医学水平有效提高了疾病的抢救成功率,但是难以避免患者发生偏瘫、语言障碍等并发症。此外,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单纯应用常规方式治疗缺乏理想效果,因而临床建议通过联合用药进行治疗,继而发挥协同作用,促进药物充分吸收[4]。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参照组分别为80.0%、16.0%,治疗后实验组Ful-Meyer、ADL评分较高,NIHSS评分较低,FIB、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较低,MAR-AA、MAR-ADP水平较低,结果说明予以急性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能够改善血小板聚集情况,有利于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促进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5]。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可抑制ADP(三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P2Y12相结合,且具有不可逆性,能够让ADP介导的糖蛋白复合物充分发挥活化效果,进而实现抗血小板聚集效果[6]。氯吡格雷可对血栓素A2合成进行抑制,同时还可阻碍前列腺素的释放,且不会阻碍环氧化酶旁路和途径,药物生物利用率均较高,用药后可快速吸收,能够改善血液黏稠度,有效减少血液切应力,但是该药物难以改善神经缺损功能,且单独应用时效果不佳,难以改善预后,需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7]。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同样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主要作用是镇痛、抗感染、解热等[8]。将阿司匹林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可降低血小板释放反应,还可抑制其聚集,该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膜血栓素合成与分泌,有效提高前列腺素、血栓素间的比值,进而抑制丝氨酸乙酰化活性,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同时还可抑制生长因子与氧自由基,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9]。通过联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持续减少微栓子脱落情况,同时还可稳定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0]。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具有理想的效果,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可减轻神经缺损功能,同时还可促进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对减轻疾病损害具有理想价值,存在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