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纳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孤立性肺小结节是指肺实质内出现的直径≤3 cm且影像检查缺乏典型特征的孤立性结节,通常无肺不张、淋巴结肿大或胸腔积液等病理特征[1]。近些年来随着HRCT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孤立性肺小结节在临床中的检出率不断升高,并且在病理组织检查发现其恶性病变率也较高,因此尽早诊断和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途径[2]。电视胸腔镜切除术在孤立性肺小结节临床诊断与治疗中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够进一步减小手术创伤,并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延误病情,影响患者的预后结局[3]。为了总结孤立性肺小结节的诊疗特点,文章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100例医院收治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100例医院收治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男52例,女48例;年龄为38~63岁,平均为(50.4±4.4)岁;病程为1~11个月,平均为(5.1±0.8)个月;结节直径在1~3 cm,平均为(1.3±0.6)cm。本次研究中仅有12例患者出现咳嗽症状,24例患者出现胸痛症状,其余患者无明显症状。入选标准:年龄>18岁,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患者和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排除标准:已经出现转移的肺癌患者。
1.2 方法。本次研究术前主要采取胸部CT以及肿瘤标志物筛查。①CT检查:本次研究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胸部扫描,检查中指导患者屏气,层距层厚均为5 mm,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膈角,重建层距层厚为1.25 mm。对肺内病变兴趣部位进行扫描,之后上传至工作中进行进一步的处理;②肿瘤标志物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主要检测指标为NSE、CYFRA21-1、CEA,本次研究采用罗氏公司生产的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5 mL肘静脉血,之后分离血清后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设备及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方法为:全麻,单肺通气,采取侧卧位。采取三孔法置入胸腔镜,在距离结节边缘1~2 cm进行肺楔形切除术,并行冰冻病理检查,若为肺癌,需要行肺叶切除术以及淋巴结清扫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分析入选患者诊断结果与治疗结局。本次研究临床疗效参照WHO的判断标准,术后复查病灶被完全切除即为成功,术后复查病灶残留则为失败。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随访半年观察恶性结节患者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进行表述,两组均数计量值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表述,两组计数值采用χ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诊断结果。本次研究经过胸部CT、肿瘤标志物等综合检查筛查发现其中64例为恶性结节,36例为良性结节;64例恶性结节经病理组织学诊断均为肺癌;36例良性结节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16例为肺结核,12例为炎性肿块、6例为纤维瘤,2例为淋巴瘤。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手术病理检查结果
2.2 良恶性病变临床表现差异。恶性病变的结节直径、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钙化灶高于良性病变(P<0.05)。见表2。
表2 良恶性病变临床表现差异
2.3 治疗结果。本组入选患者均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为100%,且患者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64例肺癌患者随访半年未发现复发患者,且无患者死亡。
孤立性肺小结节由于影像学无典型特征,因此在诊断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目前临床对其诊疗仍旧存在较大的争议。临床医学虽然有较多的检查技术,但是在孤立性肺小结节诊断中仍有较高的误诊率[4]。胸部X线是肺部疾病临床筛查的常用方法,主要是通过X线片上的病灶形态、大小、边缘、密度、有无钙化灶与空洞影,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评估病灶的良恶性,X线片虽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其诊断准确率较低,可以作为孤立性肺小结节的初步筛查方法[5]。纤维支气管镜对于肺部外周病变的检出率较低,因此其在孤立性肺小结节中的无明显应用价值。PET-CT是肺结节无创检查中检出率较高的一种方法,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这主要是无法较好辨别炎症肿块、肉芽肿、结核病灶与恶性结节,且价格较高,无法普及使用[6]。穿刺活检技术对于结节性质判断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但是由于孤立性肺小结节的直径较小,穿刺成功率较低,且属于一种有创检查,无法普及应用[7]。因此需要寻找有效的检查方法。
CT检查是目前临床筛查肺部疾病的常用方法,相比于X线来说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与扫描速度,对于肺内病变有着较高的检出率,在基层医院已经得到了推广使用[8]。胸部CT检查在肺结节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这主要是由于良性结节的CT征象比较容易辨别,良性结节形态通常比较规整,很少有分叶且边缘光滑,界限清楚,密度均匀,少有钙化灶且少有支气管截断征,而恶性结节CT图像特征也比较典型,由于生长速度快且各个方向生长速度不均匀因此多有分叶征,同时由于恶性肿瘤存在组织浸润的特征,因此多存在短毛刺征;恶性结节侵犯支气管因此常见支气管截断征,此外病灶内纤维瘢痕的存在还会引起胸膜凹陷征[9]。目前CT技术不断完善,出现了较多的自动化鉴别技术,可以利用形态学算法来区分肺结节,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例如疑似结节检验算法主要是对完整肺部图像进行分割,对肺内结节进行筛选和提取,有助于临床筛查的准确率。本次研究经过胸部CT、肿瘤标志物等综合检查筛查发现其中64例为恶性结节,36例为良性结节;64例恶性结节经病理组织学诊断均为肺癌;36例良性结节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16例为肺结核,12例为炎性肿块、6例为纤维瘤,2例为淋巴瘤,由此可见术前CT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查在筛查肺部恶性结节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且与手术病理组织检查结果相比,准确率在100%。
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在血液供应以及代谢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采取增强扫描进行结节性质判断能够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肿瘤标志物检查在肺癌临床筛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尤其是NSE、CYFRA21-1、CEA等指标的联合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肺癌的筛出率,从而让患者尽早诊断与治疗。由于CT是断层图像,每层图像都是从横断面来显示人体组织器官,因此通常包括胸廓外组织、胸廓、肺组织及器官组织、内部脏器等,通过CT图像观察肺内组织比较复杂,因为肺结节的分布比较分散,需要准确找到肺结节并将其提出来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然后将肺结节提取出来,而单个肺结节提取相对简单。本次研究中恶性病变的结节直径、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钙化灶高于良性病变(P<0.05),由此可见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在CT征象上有较大的差异,可以通过CT征象进行进一步的鉴别区分。
过去临床医学认为良性肺小结节可以采取长期跟踪观察,若有异常病变再进行手术治疗。但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长期随访过程中部分患者的依从性降低而脱离随访,导致病灶进展为恶性,错过最佳治疗时机[10]。因此即使是良性病变患者也需要尽早手术治疗,避免癌变风险。目前内镜技术在肺结节诊断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的应用价值,其能够有效避免开胸探查造成的创伤,同时有着治疗的作用,因此其在孤立性肺小结节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1]。胸腔镜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小,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其具有诊疗双重作用,可一次性完成肺内结节的诊断和治疗,减少长期随访过程中的多次检查。该术式在临床实验中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性,因此近些年来在各大医院得到了推广使用[12]。本组入选患者均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为100%,且患者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64例肺癌患者随访半年未发现复发患者,且无患者死亡,由此可见胸腔镜手术具有较高的疗效与安全性。
胸腔镜手术的关键在于找准病灶,手术过程中一般位置浅且存在胸膜改变、直径>1 cm的小结节是比较容易找到的,但是对于位置深、直径<1 cm的病灶在术中查找则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术前需要认真阅读CT图像,确定可疑部位,并且术中需要使用卵圆钳对可疑区域进行仔细查找,也可使用卵圆钳从肺门向可疑区域沿着边缘依次推挤,若出现明显阻挡感则可判断为结节存在。若采取上述措施仍旧无法找到病灶,可以在术中采用超声定位来提高肺小结节的定位效果。对于术中冰冻切片确诊为肺癌的患者,需要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早期诊断与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结局,减少患者复发率以及死亡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孤立性肺小结节中以恶性结节发生率较高,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其诊断与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