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燕
(丹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 镇江 212300)
头孢菌素类药物在我国的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其包含30余种药物,每一代对于不同致病菌的治疗优势也有所不同。近年来随着现代医药技术的进步,第四代、第五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分子结构也更为稳定,具有广谱、高效的临床治疗优势,在一些难治性感染疾病的治疗中较为常见[1]。联合用药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其可通过发挥药物间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并减少部分药物的使用剂量提高治疗方案的安全性[2]。但就近三年文献资料表明,头孢菌素类与其他西药联用方案在用药安全性方面还存有不足,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分为给药途径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患者机体耐受度较差三个方面。这些不良反应轻者会降低治疗舒适度,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重者则会降低药物疗效,降低血药浓度,影响治疗进程[3]。基于此,本文将从我院在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期间,出现不良用药反应的32例患者入手,探讨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用致不良反应。
1.1 一般资料。研究时间范围为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研究样本为院内400例患者,均接受联合药物治疗方案,共有49例出现不良用药反应。所有患者性别分布为:男28例,女21例;年龄24~61岁,平均(43.07±5.22)岁,有饮酒史10例,吸烟史10例。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完整,病因明确,了解研究内容愿意配合参与。
1.2 方法。成立院内专项研究小组,依照患者治疗需要进行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用方案设计,在给药前需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并提前说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在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药物联合方案有:①口服头孢类药物与合铝、镁类抗酸剂联合使用,可能会导致药物难以吸收并出现食欲降低等消化系统反应,减弱治疗效果;②注射用头孢唑林与利尿剂联合使用,可能会增加肾脏系统代谢负担,引起肾脏受损等反应;③注射用头孢曲松和头孢呋辛与乙醇类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双硫仑样反应。为所有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在联合用药前后进行临床观察,通过血常规、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信息与患者病症自述,统计患者不良用药反应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统计联合用药前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并统计所有患者联合用药后不良用药反应发生类型。
1.4 统计学分析。以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t、χ2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为P<0.05。
本次400例患者中,共有49例出现不良用药反应,其中单独用头孢菌素类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有17例,联合用药后导致不良反应有32例,联合用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提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联合用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发现消化系统、皮肤系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占比相对较高。见表1、表2。
表1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表2 联合用药后患者不良反应表现分布
头孢菌素类属于一种抗菌谱较广的、药效较为稳定的抗菌药物,现阶段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疾病治疗中。相较于第一代、第二代药物、三四五代药物的抗菌效果更为明显,但医务人员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当头孢菌素类与其他西药联合使用时,容易提高患者不良用药反应发生率,如导致肾脏系统受损,出现尿蛋白等症状[4]。有研究发现在对60岁以上老龄患者进行联合用药治疗时,更易发生不良用药反应,据分析与患者年岁较大导致生理功能发生退化,药物生物转化能力受到损伤影响有关。因此,临床上在使用联合方案进行疾病治疗时,应考虑到患者耐受等因素,做好用药监察,降低不良反应影响程度[5]。
我院是一所新成立的医院,在2年多时间中,共有49例出现不良用药反应,其中单独用头孢菌素类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有17例,联合用药后导致不良反应有32例。在本次研究中,院内40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联合用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单独用药患者,且主要表现在现消化系统、皮肤系统、神经系统三个方面。分析患者不良用药反应出现原因:首先是给药途径不合理,在临床治疗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长时间的的持续用药,或盲目用药,都容易造成患者代谢机能低下问题,并出现一些轻微炎症反应,降低治疗安全性。如一些患者长期使用头孢类药物,会使机体产生耐药菌,就容易引起感染,并对相应脏器系统造成不良影响,降低患者机体耐受能力,出现胃肠系统等不良反应。另外在进行静脉滴注期间,患者给药速度过快也会引起机体不耐受反应如寒战、心跳过快等。因此医护人员在给药后应从多方面对患者进行用药监护,提高治疗方案的准确性[6]。对于一些长期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或对头孢菌类药物敏感度较高的患者,用药前需再次对患者疾病类型进行确认并做好药敏试验与病原菌培养,提高药物方案的使用准确性。第二是不合理用药问题,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或者相互反应,也很容易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在给予患者头孢类药物的同时给予乙醇类药物,就容易导致乙醇和头孢菌素的 N- 甲基硫代四唑出现化学反应,降低乙醇脱氢酶活性,轻者使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等反应,重者则会造成乙醛中毒,影响治疗进程。医院应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医护人员药学培训工作,说明一些临床常用头孢菌类药物的使用方法与配伍禁忌,定期对院内医护人员药学知识进行考核,提高其责任意识与用药规范性。第三为患者个人因素问题。如前文提到60岁以上患者更易出现不良反应,这种现象与患者本身耐受度较低有关。因此在联合用药期间,医师不仅需要与患者提前做好交流沟通了解其药物过敏史,还需对患者体质、耐受能力、病理表现进行综合评估,从何判断联合方案使用过程中的合理性,尽量降低患者在接受联合方案时,其代谢能力、应激反应、排泄功能受到影响。在对一些老年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为其制作服药卡片,写明不同药物服用时间、剂量、方法等,要求护理人员与临床药师共同做好监护工作,配合临床用药指导、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身服药依从性。对于一些必须接受联合方案进行疾病治疗的患者,应做好治疗风险评估与治疗后用药观察工作,并对患者进行临床教育指导,帮助其尽早识别一些不良用药反应,及时向医生反馈,进行针对性处理。
综上所述,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品进行临床抗菌治疗时,应考虑其使用安全性问题,做好临床观察。在进行联合给药时,应先对患者个人耐受度、治疗史等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较为适宜的给药计划,在给药期间做好临床监护与患者健康教育,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或减轻不良反应反应程度,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