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模式干预对痰热闭肺型肺炎患儿症状改善及预后的影响

2021-07-23 10:10刘黎玲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肺部常规护理人员

刘黎玲

小儿痰热闭肺型肺炎可引起患儿肺炎咳嗽,是一种儿科常见疾病,临床以咳嗽、气促、发热、咳痰为主要病症[1]。临床上痰热闭肺型肺炎患儿的症状较重,严重影响患儿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儿家属带来较大的负担。中医认为由于外感时邪,肺气郁闭,而使心火乘肺,脾之痰生,故致肺胀而喘[2]。故结合病因病机对患儿进行中医辨证施护,对痰热闭肺型肺炎患儿具有积极的护理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医护理模式干预对小儿痰热闭肺型肺炎患儿症状改善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厦门市中医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100例痰热闭肺型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1)符合文献[3]中医痰热闭肺型肺炎的辨证标准;(2)年龄<14岁;(3)依从性较强,能积极主动配合研究内容;(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2)合并其他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疾病;(3)合并精神异常或有精神疾病家族史;(4)合并恶性肿瘤。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常规组(n=47)和中医组(n=53)。常规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2~9岁,平均(5.84±1.66)岁;病程3~15 d,平均(8.38±3.21)d;病情程度:轻度15例,中度21例,重度11例。中医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3~9岁,平均(5.95±1.57)岁;病程 2~16 d,平均(8.74±3.17)d;病情程度:轻度17例,中度23例,重度1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经对症治疗后,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中医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医护理模式干预,连续护理2周。

1.2.1 常规组 (1)保持病房环境干净、安静,定期消毒,并密切观察患儿的神色、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上级医师反映同时予以及时处理;(2)耐心引导患儿正确的咳嗽方式,并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适时叩背、更换体位,以促使其顺利排痰;(3)密切关注患儿的情绪转变,采取童趣性的语言引导患儿主动配合治疗,通过互动游戏及时调节患儿的消极情绪;(4)详细为家属宣讲痰热闭肺型相关知识,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和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1.2.2 中医组 (1)给药护理:采取中药低频电子超声导技术,遵医嘱予以清肺化痰方经皮给药治疗以促进吸收;并每日予以患儿膏贴(大黄粉∶芒硝粉∶蒜泥=4∶1∶4),贴于患儿的肩胛区、背部及肺部听诊啰音明显处,20~25 min/次。(2)穴位按摩护理:在患儿喘咳期,护理人员可遵医嘱对患儿肺俞穴、定喘穴、膻中穴进行按摩;在患儿发热时,护理人员可对其大椎穴、曲池穴进行按摩。每日按摩可持续10~15 min。(3)对症护理:对于痰多难咳、咳喘气促,以及肺部啰音经久难消者的患儿,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背部大椎穴、定喘穴、风门穴、肺俞穴拔罐(闪罐为主),拔到局部出痧点为止,清热涤痰,开肺定喘。(4)饮食调护:护理人员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尽量清淡饮食,少量多餐,多吃蔬菜和水果,禁忌肥甘厚味,辛辣刺激及滋补之物,可饮用雪梨白藕汁及芦根、竹茹、生姜粥,也可食用雪梨、萝卜、罗汉果等清肺化痰的新鲜果蔬。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参考文献[4]《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护理效果,痊愈:体温正常,咳嗽、啰音、气促消失,痰液基本清除,中医症候积分降低95%以上;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体征明显改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70%~9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指标有所好转,中医症候积分降低30%~69%;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指标均无改善,甚至有所加重,中医症候积分降低30%以下。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包括咳嗽、咳痰、气促、发热、肺部啰音5项临床症状。(3)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估两组睡眠质量状况,对于年龄过小的患儿由家属代为填写。按0~3分等级计分,总分范围0~21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5]。(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头痛、乏力及消化不良。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85%(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例(%)

2.2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护理后,中医组咳嗽、咳痰、发热、气促、肺部啰音改善时间均显著早于常规组,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d,(±s)]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d,(±s)]

组别 咳嗽 咳痰 发热 气促 肺部啰音中医组(n=53) 4.04±1.15 2.48±0.57 2.42±0.51 1.18±0.45 2.47±0.69常规组(n=47) 5.83±1.57 4.27±1.44 3.33±0.87 2.46±0.58 4.81±0.85 t值 6.553 8.346 6.467 12.402 15.182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护理前后PSQI评分比较

护理后,两组PSQI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中医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PSQI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护理前后PSQI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中医组(n=53) 6.37±2.16 3.14±1.12 9.665 0.000常规组(n=47) 6.40±2.38 4.57±1.37 4.569 0.000 t值 0.066 5.739 P值 0.947 0.000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中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低于常规组的19.15%(P<0.05),见表 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痰热闭肺型肺炎是一种多发于学龄前儿童的肺部感染疾病,中医认为,痰热闭肺型肺炎主要由毒热导致[6]。由于小儿脏腑稚嫩,故一旦感染外邪,经口鼻直达肺部,容易引起肺气失宣,且小儿为纯阳之体,常使外邪化热化火,热邪郁闭于肺,引起气血郁涩瘀结,炼液成痰,而痰热壅肺可致喘咳,同时痰瘀互结,使病情缠绵[7-8]。而小儿肺部感染疾病若痊愈不彻底,容易造成预后不佳,使患儿发生反复感染导致肺腑损伤,严重威胁身体健康。临床多用抗生素治疗该类型患儿,但易使患儿产生耐药性,使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同时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对治疗的依从性不高,故需采取科学的中医护理干预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9]。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且中医组症状(咳嗽、咳痰、气促、发热、肺部啰音)改善时间均显著早于常规组,提示中医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痰热闭肺型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明显。因为痰热闭肺型肺炎患儿常伴咳嗽、痰鸣、气喘、发热等多种肺气闭塞的证候,而中医组护理人员综合运用经皮给药方式、穴位按摩、对症予以中药雾化吸入或敷脐法护理可有效减轻患儿病症,提高临床疗效。其中,中药制剂大黄、芒硝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解郁的作用,通过经皮给药方式可促进机体快速吸收药物。张玉卿等[10]认为对咳嗽及哮喘患儿,定期按摩膻中、肺俞等经络腧穴有利于脏腑功能调节和机体免疫力提高。因此通过对肺俞、定喘、膻中等定期进行穴位按摩,能够调整患儿脾、肝、肺等脏腑生理功能,有利于调节阴阳平衡、疏通经络,同时使患儿体质得到改善,从而达到防范未病的作用。同时,护理人员针对患儿的实际状况,采取拔罐促进痰多黏稠患儿排痰,以及肺部啰音症状等;并采取科学的个性化饮食护理以提升小儿正气,促使患儿康复。以上中医辨证护理措施均能有效促进痰热闭肺型肺炎患儿降温化痰、定喘止咳的临床效果。此外,本研究中,中医组PSQ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提示中医护理模式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睡眠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痰热闭肺型肺炎患儿由于存在咳嗽、多痰等的症状,会对正常睡眠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中医组由于疗效显著,患儿症状改善,故睡眠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且中药敷脐法可有效调整肠胃功能,能减少患儿在恢复期因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呕吐腹泻、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11-12]。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模式干预对痰热闭肺型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同时能明显改善患儿的睡眠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猜你喜欢
肺部常规护理人员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常规之外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